程宇
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與結構發生轉變,影響現代企業管理控制與創新。新常態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更偏于內控實施主體與外部環境復雜性關系的協調,逐漸依賴信息、網絡等創新方式;內控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監督機制逐漸完善,但依然存在失衡等不可抗拒力風險;使得內控管控體系無法全面性形成,潛在風險依然存在[1]。為此,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內控新問題是當前企業重點研究對象,企業有效的內控改革與創新措施對企業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進入發展新時期,內部控制環境更加復雜。從外部發展環境來看,世界經濟仍然保持低增長趨勢并呈現波動性。發達國家與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模式逐漸趨于成熟,發展潛力下降,一定程度上為世界總體經濟發展趨勢帶來影響。而從內部發展環境來看,雖然內控制度的建設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但也加劇了我國現代企業發展環境的復雜性與不可預測性。
內控手段逐漸多元、科學為企業內控制度的落實提供保障。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內控手段更加多樣化,同時具有科學性、信息化等特征。傳統內控手段只限于內控人員根據控制要求,利用計算機與文件等方法實現監督與控制管理工作[2]。由于大數據、云計算與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產生與普遍運用,使得數據處理工作更加信息化、高效化以及集成化,內部方法更加豐富。信息與科技作為支撐力,是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內控制度的有效落實的特征。
新常態環境下,企業內控體系逐漸完善,具體表現為,內控人員分配更加合理,制度更加完善,手段更加科學;企業內控體系發展要適應新常態發展需求,并不斷完善內控體系。企業要不斷加強內控實施力度。具體表現為:內控人員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較差,需要提升;盡管內控管理制度比較全面,但在適用性不高,導致制度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內控手段不斷豐富,雖然多樣化的內控手段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制度的落實,但由于控制手段不夠全面型及系統化,使得內控交叉管理中會出現混亂情況,與評估標準不統一,導致后果不切實際。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內控風險與監督的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傳統企業內控制度在程序、標準等方面不夠完善,導致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無法進行有效預估[3]。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發展模式與運行機制逐漸成熟,使得內控風險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傳統過度依賴于人員的監督模式逐漸改善,內部監督更加朝向企業內部多元利益主體轉變。
新常態下,為了長久穩定發展,需要企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新型內控手段,形成科學化與集成化管理機制。具體來說,要充分利用與發揮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于計算機技術的優勢與作用,實現內控管理機制與動態信息相結合。當前數據庫管理系統正逐漸完善,內控股那里可以充分發揮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優勢,構建內控管理數據庫同時按照財務科目進行分類管理,結合內控管控與數據庫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內控機制的統一,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數據信息進行整合、歸納,然后再利用集成與傳輸技術實現數據信息整合管理[4]。大數據環境下,云計算作為最典型的技術方法,是當下企業實施內部控制最有效的處理手段,為此,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云計算實現內部控制管理數據的有效處理,進而提高內控有效性。
新常態下,且業發展環境也面臨著機遇與挑戰。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要求企業將內控管理與社會環境相結合。具體為,企業發展與外部環境相結合。如果外部環境面臨的嚴峻的趨勢,通常表現為國際集團實力的壟斷與滲透戰略,為中國企業發展帶來新的難題。并且企業發展結構、方向以及方式正優化升級,新機遇就此產生。為此,企業需要將外部市場競爭力、自身發展特征以及戰略目標等相結合,注定更加合理、前面性的企業發展內控體系。此外,企業還要與新常態經濟發展環境相結合。企業內部環境通常為生產流程、組織形式以及監管手段等與企業內部發展建設具有一定關連性的內容,有機統一企業內部環境環境因素與內控機制,不斷優化生產、監管等流程,最終實現內控管理與控制的統一。
新常態背景下,要求企業需要完成三方面的轉變:經濟發展進程中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重視發展規模與人均產值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注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創新。為此,企業需要不斷完善內控體系,從各方面入手,如環境預防、控制與、監督等方面入手[5]。預防通常是指利用規范性的規章制度與流程實現預防,建立健全內控制度,豐富內控手段;控制過程中要對企業實現高效的控制,如工作姆博阿的實施、各項目支出與成本等;監督之與內控成果是否與預期相符進行監督,并靈活調整。
總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內控環境日益復雜,內控手段多樣化,內控風險得到控制,監督機制與內控體系逐漸完善且執行力有待加強。需要企業不斷加強對內部控制改革與創新的研究,采取更加優化的革新措施,才能提高企業內控管理水平與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