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翠柳侯海鋒
1.理論基礎
《長尾理論》中指出校園二手書商品種類少,而買賣雙方數量多,由此導致買方購買到想要的書籍的可能性相當大。上述情況描述的實際是需求和供給的失衡問題,大學教材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必需品,其需求彈性相對較小,因而需求大于供給。而書籍的損耗小,新書和二手書的價值相差無幾,但價格卻是天壤之別,由此可以推斷校園二手書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2.現實基礎
大學教材因其專業性較強,價格普遍偏高,而現實情況是普通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一般3年內不更換,大部分教材都需要學生自行購買,因而二手書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高校學生的教材使用需求和降低購買成本。生產書籍會耗費大量的煤、水、電和化工原料,同時還會排放污水,這對我生態文明的建設毫無裨益,循環利用書籍可以有效減少資源浪費和降低環境污染。
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 2018年 12 月我國手機網民職業分布情況上學生群體最多,占比25.4%。自2017年小程序正式上線以來,因其打破了傳統APP需要下載的局限性,降低了開發成本,受到眾多行業的追捧,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目前我國高校傳統二手書銷售方式以跳蚤市場和二手書店交易為主,交易方式少,且有諸多弊端,下面對兩種方式做了相應分析。
1.跳蚤市場
每逢畢業季,學長、學姐就會擺攤進行二手書籍的銷售,因其價格低廉,受到了眾多學子的歡迎。但跳蚤市場在戶外擺點,受天氣、時間等外在因素影響大,外在干擾多。其次,一旦銷售行為完成,交易意味著終止,隨著學長、學姐畢業離開學校,售后問題得不到解決。
2.二手書店
高校內普遍存在二手書店,二手書店實際上扮演著中介的角色,在其中賺取差價。但二手書店實際上并不是單單靠銷售這些二手書盈利,而是采取銷售考級、考研輔導資料、學習用具、課外讀物等多種銷售方式,所以回收教材種類有限,不是所有學子都可以找到需要的專業書籍。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二手書網絡平臺應運而生。眾多創業者將眼光瞄準二手書市場,將網絡與二手書結合,在此基礎上創辦了一系列網絡交易平臺,試圖搶占二手書市場的先機,但各大網絡平臺的發展不盡如人意。
1.馬太效應明顯
近年來,二手圖書交易平臺陸續出現,前幾年涌現的孔夫子舊書網、舊書街、有路網等。近兩年剛創立的垂直二手書交易平臺、多抓魚、熊貓格子、松鼠送書等。專門的二手書交易平臺中,孔夫子舊書網憑借其強大的書籍儲備量和價格低廉的優勢,目前占據了二手書交易市場的半壁江山。
2.專業程度不高
目前我國尚未出現專門針對大學生的二手教材交易平臺,現有二手書交易平臺專業程度有待提升。現有的二手書交易平臺均采取全局模式,分類銷售各種種類的書籍。受眾范圍廣也即意味著指向性不明顯,專業程度不高。
3.單向銷售為主
傳統的二手書交易平臺,如孔夫子舊書網、有路網均是搭建交易平臺,商家入駐進行二手書的銷售,而不提供個人賣書功能。新興的二手書交易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此種狀況,個人在漫游鯨、多抓魚、熊貓格子等平臺均可賣書,但絕大多數平臺對賣書的個人并不友好。回收價格低、對書籍品相要求高等限制無疑將平臺回收路徑阻隔,而以單向銷售為主。
1.書單推薦
書單推薦是根據用戶的注冊信息進行專業、年級的精準化定位,提前預知用戶需求,從而大幅度提高購買率和轉化率。同時推薦的書單還可由用戶自主上傳,其他用戶根據此推薦書單購買書籍之后,原用戶可獲得分銷利潤,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自身微信生態社交屬性的優勢,進行裂變和傳播。
2 .興趣組
學院內部的研討小組本身就是社群,按照學術級社群和興趣社群進行劃分。在社群里以相關書籍為載體創建知識結構體系,進行知識的傳播和拓展。興趣組里會產生一名組長,由其對興趣組進行管理,引導興趣組進行書籍推薦分享,以及將社群里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
3.交易市場
平臺核心功能是提供自營自銷的二手書籍市場。用戶可以單賣和組團出售書籍,充分發揮書籍的最大價值,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與此對應的就是購買書籍,因平臺定位精準,可為用戶購買專業書籍節省找尋的時間和精力。
平臺運營分為三個主體,分別為學生、商家和供貨商。學生既是購買者又是銷售者。商家即“附近書屋”,“附近書屋”以校園附近的奶茶店、書店、快遞點為主。賣方將書籍放置此處,買方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前往此處拿書,免去了見面交易的尷尬和專門為此花費的時間。同時也可為商家帶來流量,有更多的變現機會。將二手書供貨商引入平臺運營,從而保證了其在淡季也會有持續且穩定的訂單量,同時也可為供貨商提供銷售數據,方便其調整采購策略。
平臺采取積分+貨幣的盈利模式,貨幣可以購買積分,而積分只能用于購買平臺書籍,不能兌換貨幣,平臺前期賺取貨幣購買積分的部分份額,后期考慮廣告位招租。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而言,需求和供給并存,因而交換是十分必要的,在他們的交易中用積分代替貨幣。對于大四的畢業生而言,已沒有采購書籍的需求,其更想實現書籍變現,因而在其交易中直接采用貨幣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