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鳳云
進入21世紀以來,高職教學改革深入實施,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社會發展訴求,不利于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兼顧了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內容,是創新教學的新模式,對于培養高技術人才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受制于傳統思想,目前高職教學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優勢不夠明顯,不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與學校之間沒有形成互補效應。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國高職院校必須探索出一條發展新道路,加深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認識,通過科學的方法和實踐培養高素質人才。
顧名思義,產教融合就是職業院校結合辦學特點,將專業產業與教學活動密切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校企合作則是學校與企業通力合作、強強聯合的簡稱。它能夠實現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兼顧兩方面利益,讓學校教學出的人才符合企業要求,也給企業用人提供了多元化選擇。
從學生方面考慮,深入貫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能給為學生提供多樣實踐的機會,鍛煉他們的實操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擴展了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企業用人標準有所了解,有助于幫助他們深入崗位第一線,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另外,推動校企合作,走產教融合的新道路,能夠進一步完善就業,帶動企業實現產業升級,也為企業選人、用人提供幫助,進一步帶動國家發展。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沒有結合實際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企業培訓缺乏針對性,產業與教學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對此,高職院校要大力改革,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通過實踐摸索出新的發展模式。
與高職院校教學相適應的完善教學體系,是推動產教融合,實現校企有效合作的重要基礎。針對當前制度不規范的問題,學校必須深入進行探究,結合教學實際和課程特點,與企業進行深入溝通,制定健全的政策體系,明確產業教學內容、方式、手段,分配好各主體之間的利益,并通過設立獎勵措施鼓勵各方參與其中。與此同時,政府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參與到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之中,為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助力。
課程理論知識是推動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根本保證。幫助學生打好理論基礎,再進行有針對性地校企融合實踐性教育,是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的基礎。故此,院校和企業應當積極展開交流互動,以建設特色“校企融合”的教育課程作為工作中的重點,分析好企業所需求的人才方向以及最契合學生發展的具體教育路徑,重新編訂、調整教材,為學生的學習創新打好基礎,也為了企業向院校進行反饋,做出及時的調整和優化創新。
積極貫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方針并非一句口號,它需要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共同努力,需要激發兩者的活力,通過深入溝通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對此,校、企雙方要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高職院校要把企業的崗位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企業要樹立社會責任感,要提高經濟效益,按照自己的需求與學校共同培養人才,降低人力資源的成本。同時,還要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實現互利共贏,資源共享。
綜上,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積極推動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學校與企業要轉變固有思想,加強溝通,通過深入合作實施辦學。政府部門也要發揮作用,建立健全的辦學制度,明確實踐教學方針,通過共同努力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