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主要是指肉、禽、水產、蔬菜、水果、蛋、奶等產品從產地采收(或屠宰、捕撈)后,在產品存儲、加工、包裝、運輸、配送、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均處于低溫冷藏或冷凍狀態,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質量和安全、減少流通損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
安徽省是農業大省,生鮮農產品種類豐富,量大質優。近年來,城鄉居民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也變得十分旺盛。合肥作為安徽省的省會城市,也是承接東西、連接南北的重要位置,在生鮮農產品的生產、消費和流通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合肥市生鮮農產品產業基礎薄弱,組織化系統化程度低,生鮮農產品的采收和流通設施落后,保鮮冷藏技術難以達到標準,冷鏈物流發展落后,物流成本高,絕大多數生鮮農產品仍采用常溫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配送和銷售,造成了生鮮農產品的大量損耗。因此,在當前形勢下,為了提高產品質量,適應市場的需要,必須重視起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
①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嚴重不足
合肥市冷鏈物流起步較晚,與一線大城市相比,基礎薄弱、設施不足且相對落后是當前最突出問題。近幾年來合肥市冷鏈物流雖有一定發展,具有一定的冷鏈物流基礎,但是相對于巨大的生鮮農產品產銷量來說仍顯不足。由于冷鏈物流所需要的設施設備及技術要求較高,相應的資金投入也比普通物流要高很多,商家常常為了節省成本,使用常溫車運輸肉、禽、蛋、奶等生鮮農產品或租用廉價劣質的冷庫儲存生鮮農產品,極大地影響了生鮮農產品的品質,造成生鮮農產品的大量損耗。
②冷鏈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合肥市目前的情況來看,生鮮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物流信息技術使用不足,還未實現產品流通環節的全信息化。GPS、GIS、RFID、電子標簽等技術在冷鏈物流企業使用不足,更難達到整個生鮮農產品的產-銷全部使用冷鏈技術。其次,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建設不足,使得大部分生鮮農產品的信息不能及時在供產銷之間形成有效共享,供給失調時有發生。合肥市冷鏈物流企業服務類型單一,很少有能夠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冷鏈物流企業,供應鏈類型的更是少之又少。冷鏈物流行業整體信息化水平較低,信息網絡不健全,信息技術運用不廣泛等問題突出。
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
首先,通過對現有物流基礎設施的利用和科學改造,提高其效率,發揮其功能;其次,要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對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和城市配送等設施的建設力度,要結合合肥市生鮮農產品市場的情況和冷鏈物流的現狀,從冷藏冷凍儲存、冷凍加工、冷藏運輸配送、冷藏冷凍銷售等各個方面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制定冷鏈發展規劃,推進冷鏈設備完善和提高,合理規劃合肥市冷鏈物流布局。
②加快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
信息技術在提高冷鏈物流運作效率,降低冷鏈物流運營成本,保證產品安全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信息源的缺失和有誤都可能會影響到產品的品質和安全。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要進行全程溫控與管理,就必須依靠物流信息技術的支持。在生鮮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利用溫度控制技術、GPS、GIS、物聯網等技術對農產品運輸車輛進行實時定位跟蹤和溫度控制,利用條碼、無線射頻識別、電子標簽等技術對生鮮品進行庫存管理,做到生鮮農產品的“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科存儲、產品可召回”,實現對產品從產-銷全流程的監督與控制,全方位保證食品的安全和品質。
③加強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
要推動和加快合肥市冷鏈物流行業的全面化發展,適應冷鏈物流市場的需要,就必須重視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與使用,以人才為基石,推動行業的發展。一方面,物流企業應該意識到冷鏈物流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加強人才培養。政府也應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鼓勵高校開設冷鏈物流專業,或增設冷鏈物流相關課程,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既懂物流又懂冷凍、冷藏技術的專業性、高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積極推進政府、行業協會、企業、高校產學研,建立“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培養模式,積極支持冷鏈物流標準、理論和技術研究,構建層次多樣、豐富的冷鏈物流教育體系。
綜上所述,在合肥市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基礎設施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人才匱乏等問題。因此,政府和相關物流企業應積極推進冷鏈物流設施設備的完善和技術的創新,優化產業布局,積極培養相關物流人才,促進冷鏈物流的不斷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