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林
當前所有高校畢業生都在面對著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同時隨著全球市場經濟的變化,世界經濟格局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傳統的大學生培養模式已經不能使現代社會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在新形勢下要求高校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具備較強的開拓精神,能夠能為社會實用型人才[2]。大學生是現代創新創業實踐中的主要參與群體,高校首先就需要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使他們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具有較高的成功率。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國家對越來越關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因此要求高校要加強創新創業的教育工作,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隨著高校逐漸開設一系列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其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使高校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使高校畢業生的畢業率與就業率都獲得明顯提升[3]。
社會大眾逐漸加入到了創新創業的潮流中,同時高校大學生越來越關注創新創業等活動,他們的創新創業熱情也在逐漸上升,當前許多高校中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創業系統模式,其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政府、高校和社區等都逐漸創立了創業生態系統,基于高校都逐漸形成了校級和省級活動平臺,增加了創新創業實踐的機會,同時還開設了國家級的創業大賽平臺,在政府和社會的投資支持下,大學生自行組織,逐漸創建了一些創新創業系統。
當前多數高校的大學生充滿了創業熱情,并且隨著課程的深入而逐漸遞漲,在所有的在校大學生中,存在創業想法與意愿的比例正在逐漸上漲,同時各大高校在創新創業的教育背景下,正在逐漸深化教育教學工作,對創新創業模式逐漸進行探索,逐漸建立起了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了相應的創新機制,還建立了一定的考核與獎懲制度,并且正在逐漸完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在高校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中,充分落實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使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得到進一步實現[4]。在各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將獨立發展與培養逐漸轉化成多個高校共同教學,同步培養與發展,達成了合作培養的教育模式。許多高校會與國外大學共同進行人才培養,加強國內外的課程共享,國內外高校派遣教師進行交流,學生間相互學習,對創新創業共同研究,共同分享教育成果,實現多個領域的全方位創新創業教育合作。
當前許多高校大學生都希望有一個專業的創新創業展示平臺,可以具備比較強大的師資隊伍,可以具有一定的資金作為支持,存在比較合理的考核與獎勵制度。在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中,都在面臨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因此需要高校積極分析創新創業的培養模式,對其進行積極的探索,不斷增強自身的師資培養力量,從而能夠搭建出一個有效的,符合社會發展步伐的創新創業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與發展,提供一定的資金與服務作為支持,使各大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他們的創業成果給予一定獎勵,為所有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提供更好的轉化條件[5]。
高校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主要就是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基本素質進行有效培養,其是一種具有較強實踐性與綜合性的教育活動,需要大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創新創業提供良好基礎,還需要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知識與能力。但是當前的許多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都是思政課教師,還有一些是輔導員,他們雖然教學經驗比較豐富,并且具備扎實的思政理論基礎,但是并沒有足夠的創新創業經歷,不具備創業經驗,同時也不具備創新創業課題項目的科研經歷,所以他們在講課過程中只能進行理論知識傳授,以及一些已經實踐過的創業案例,而這些知識雖然可以在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但是并不能為學生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提供具體有效的思路,不能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方法,所以其指導意義并不是很大。但是一些教師雖然具有非常豐富的科研經歷,但是他們又會認為大學生缺乏較高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不愿意在自己的課題研究過程中納入當代大學生,所以這些問題就會導致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研究經歷,導致他們的能力不足,同時又沒有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使他們在實際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難以解決。
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體系中,不僅需要具備很強的師資力量,還要求在項目組資金等多個方面,為其提供充足的支持,而這些支持中如果高校教師科研項目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就可以使其成功率明顯提高。高校中的教師資源比較有限,尤其針對那些高職院校來說,教師可以開展科研項目人數相對較少,從而導致許多大學生并沒有創新創業的指導教師進行指導,還有一些高校大學生自身課題項目申請的機會比較少。
當前一些高校缺乏相對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不足,校園內的教育模式不能充分滿足創新創業需求,不能建設有效的創新創業平臺,也沒有相應激勵機制,缺少資金與儀器設備作為支持,不能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從而導致許多高校大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缺乏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創業意識嚴重不足。還有一些高校,為了使自身的創新創業指標可以完全實現,忽略了校園內的條件與學生興趣,對創新創業課題隨便選擇,導致校園創新創業形式過于單一,設計過于粗糙,只有規定的數量卻達不到質量,并且不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興趣與創新意識。還有許多的高校,他們的創新創業等活動缺少吸引力,其新穎性不足,只是一些說教型的講座,大學生缺乏較多的實踐機會,不能給予學生一定的挑戰性,從而使許多大學生對創新創業逐漸沒有了興趣。同時一些高校雖然積極鼓勵學生,使他們參與一些創新創業大賽,但是他們對大賽的最終結果過于關注,導致比賽的過程被忽略,使許多高校大學生雖然參與了比賽,但是沒有成就感,所以對比賽產生了應付心理,他們并沒有真正動手操作的經驗與經歷,而他們在比賽過程中,也不能使自身能力得到有效鍛煉,使大學生的能力不能得到完善和提高。
雖然當前的許多高校中,都在對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大力的宣傳,一些大學生也具備一定的熱情,具備較強的創業意識,但是許多高校對于創新創業只是處于不斷摸索過程中,并沒有有效的創新創業管理模式,不具有明確的學科體系定位,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但是許多高校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等活動,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就需要高校制定合理的創新創業培養模式。
大學生創新創業可以有效的滿足時代發展要求,使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得到改善,所以國家就需要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等活動,提供一定的優惠與支持政策,使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情況得到合理改善,避免存在失業的情況,使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得到知識和經歷積累,使他們的綜合實力得到提升。“互聯網+”可以使高校人才培養計劃隨著時代發展而逐漸變化,使學生可以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學習。
在“一帶一路”項目中需要大學生的盡快補充,從而在項目中逐漸成為主導者,可以具備較強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在項目交流中起著橋梁性作用,使“一帶一路”項目可以在各個國家中順利實現,推動經濟的穩定發展。
在當前的創新創業中,大學創業科技園屬于一個新興起的學生培養平臺,可以在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中,為其提供有利的基礎與保障。高校可以在平臺建立過程中,對國外大學科技園成功發展經驗進行合理的借鑒,從而制定科學的改善對策,為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等活動提供有效的平臺,建立合理的載體,逐漸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國家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等活動越來越重視,而創新創業大賽可以為高校大學生人才提供重要的展示平臺。創新創業大賽可以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素質,鍛煉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在創新創業大賽中,需要對相應的評比機制和獎勵機制進行不斷完善,使大賽成果可以成為合理的人才扶持平臺。
創新創業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已經逐漸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而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重要群體,因此就需要高校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重點關注,制定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等活動提供重要平臺,逐漸培養出高素質的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