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 丁歡歡
【摘要】 目的:探討雷火灸干預及細節護理對面癱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本院收治的54例面癱患者,根據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差異將其劃分為對照組(n=27)與觀察組(n=27)。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護理,觀察組采用雷火灸+細節護理。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負面情緒均有所改善,觀察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2.6%,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為70.4%,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面癱的治療中采用雷火灸干預聯合細節護理,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并提高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關鍵詞】
面癱;雷火灸;細節護理
面癱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是一種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疾病,發病后患者多有口眼歪斜、流口水、面部表情僵化等現象[1]。目前,在面癱的治療上臨床多采用西藥或者是給予簡單的護理干預。近年來,中醫針灸干預與護理結合的模式也逐漸興起并得到一定的實踐檢驗。為進一步探討中醫雷火灸干預及細節護理在面癱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本文作者結合相關文獻資料與工作實踐,對雷火灸干預聯合細節護理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4例面癱患者,根據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差異將其劃分為對照組(n=27)與觀察組(n=27)。觀察組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齡(41.15±2.36)歲,平均發病至送醫時間(49.02±3.72)min,平均體質量(69.60±2.50)kg,有20例患者為首次發病、7例患者為2次及以上發病;對照組:男13例、女14例,平均年齡(41.38±2.40)歲,平均發病至送醫時間(49.37±3.78)min,平均體質量(69.31±2.48)kg,有21例患者為首次發病、6例患者為2次及以上發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護理:每日口服3次醋酸潑尼松片(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3022389),每次10mg;同時給予常規護理,如藥物使用指導、心理情緒引導以及健康知識宣講等。
觀察組采用雷火灸+細節護理:
1)雷火灸干預:選取患側四白、頰車、下關、魚腰、迎春、合谷等穴位;患者保持坐立位,以啄式灸為法,作“雞啄米、雀啄食”運動;以9次雀啄為1壯,每個穴位雀啄7壯;每次灸完1壯則用手指平壓對應的皮膚;注意皮膚溫度與艾條與皮膚距離(2~3cm為宜)。
2)細節護理:①完善治療前的準備工作。雷火灸治療前對面癱患者進行訪視并向患者詳細講解雷火灸治療的配合要求與基本治療過程,對患者進行雷火灸治療前禁忌知識宣講。②心理情緒的細節護理。為提高患者治療的配合性必須實施心理情緒的細節護理以降低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在護理實踐中,要求護理人員一方面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勸慰,另一方面還要求護理人員多向患者介紹較為成功的治療病例。③個性化細節需求護理。護士要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交談,了解患者在個性層面的細節護理需求,在合理與醫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積極的滿足。
1.3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的負面情緒和護理滿意率等指標。負面情緒評價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SAS評分標準:由20個細分條目組成,總分為20~80分;分數與焦慮情況呈正比;SDS評價標準同SAS。以自制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患者的滿意率信息,問卷調查中將滿意評價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3個選項,統計受訪者選擇滿意與十分滿意的人數并與總受訪人數進行比較。護理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總患者人數×100.0%。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處理本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前后的負面情緒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負面情緒均有所改善,觀察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率對比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2.6%,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為70.4%,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面癱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疾病,面癱在發病年齡、群體以及性別上無明顯差異,多數患者為一側面癱[2]。中醫認為造成面癱的原因在于患者的正氣發生了虧耗或者是風寒/熱邪氣進入到患者體內,從而引發患者經脈氣血失和以致面癱[3]。針對傳統西藥治療與常規護理療效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本院近年來提出了雷火灸干預及細節護理的綜合治療方案。通過對患側四白、頰車、下關、魚腰、迎春、合谷等穴位進行雷火灸(艾條溫度可到240℃以上),從而達到溫經通絡、扶正祛邪以及祛除濕寒的目的,從而減輕面癱不適感[45]。同時,實施細節護理干預,將患者的整個治療護理過程進行綜合化與細節化,從而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與對疾病治療的支持作用。在細節護理中一方面將患者的護理服務需求進行細分,另一方面在護理的過程中對患者細節護理需求進行最大化的合理滿足;同時,引入心理情緒引導護理措施,從而提高護理效果。研究顯示,護理治療后觀察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2.6%,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為70.4%,組間比較差異顯著。
綜上所述,在面癱的治療中采用雷火灸干預聯合細節護理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鞠慶波,王鵬琴.眼針配合雷火灸治療急性周圍性面癱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05):10671069.
[2] 張敏,沈凱.趙氏雷火灸配合速刺治療暈針面癱后遺癥患者1例[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0):293.
[3] 周艷.雷火灸結合康復訓練干預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護理[J].醫療裝備,2016,29(03):197198.
[4] 黃金媛,雷龍鳴,李科瓊,等.雷火灸聯合刮痧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8,40(05):7173.
[5] 馮艷,程娟,盛玉霞.雷火灸治療風寒襲絡型面癱的療效及舒適護理措施[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04(09):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