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燕 嚴志強 覃丹 毛秀英

【摘 要】本文以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為例論述人教版、魯教版、湘教版、中圖版四種不同版本地理教材的編寫特點,認為四種不同版本地理教材雖然內容的安排各有特點,但都是統一課程標準下的產物,有其相通之處;它們都采用知識點與問題相結合的形式,在新知識點的后面都會給出一個相關問題,以鞏固新知識點的掌握,但是又各具特點。從新課導入的技巧、問題探究的設置、首尾呼應的安排、學科特性的凸顯等方面提出新的高中地理教材編寫建議。
【關鍵詞】21世紀 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編寫 特點分析 編寫建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B-0024-03
現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共有人教版、魯教版、湘教版和中圖版四個不同版本,各種不同版本的內容安排各有特點,但都是統一課程標準下的產物,有其相通之處。本文以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為例,探索四種不同版本高中地理教材的編寫特點。
一、四種版本地理教材編寫的理論依據—— 2003 版高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
2003 版課標對高中地理必修二的要求可分為三大板塊:一是人口與城市;二是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三是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一個板塊包含人口與城市兩部分,對于人口這部分內容需要學生能夠分析人口增長的特點與地區的分布情況、人口遷移的原因、人口的合理容量與環境承載力的區別;對于城市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能說出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概括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以及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能舉例說出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
第二板塊包含農業、工業及地域聯系三大部分,對于農業和工業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能通過分析工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工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和形成條件、能結合實例說明工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于地域聯系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能舉例說出在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與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第三板塊要求學生了解人地思想觀念的演變、歸納人類面臨的主要問題、舉例說明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認識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個人要具備的態度和責任。
二、四種版本地理教材編寫的特點
(一)人教版地理教材編寫的特點
人教版的必修二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人口的變化”,第二章“城市與城市化”,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第四章“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第五章“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1.以問題小結為每章的開篇。每一章的開始都是先把本章節需要掌握的知識以問題的形式羅列而來,知識點的羅列順序與章節內容相對應。問題表述言簡意賅,抓住了所學知識點的核心內容,學生若是能回答出每單元所羅列出來的問題,那么就基本掌握了本單元所學的基礎知識。
2.每一小節結束處都有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不僅貼近實際,而且與所學知識點契合度極高。將所學知識點運用到案例當中讓學生去分析問題,每個案例的選取都是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更容易讓學生產生“親近感”,引導學生感受地理的魅力與作用。
3.內容排版上圖片所占比例很大,基本每一個新知識點的講解都用圖文結合來闡述。圖片清晰明了,與知識點十分契合,能很形象地表達知識內容,而且圖文結合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明了地理解所學內容。
4.以問題研究為每一章的結尾。第一章的問題研究“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第二章“從市中心到郊區,你選擇住哪里”;第三章“家鄉的農業園區會是什么樣”;第四章“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北京的自行車是多了還是少了”;第六章“綠色食品知多少”。由此可看出問題研究的涉及十分貼近生活實際,很大一部分都是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的現象,這樣有利于學生發現身邊的地理,讓學生學會用地理眼光看待事物。
(二)魯教版地理教材編寫的特點
魯教版的地理教材必修二分為四個章節:第一單元“人口與地理環境”,第二單元“城市與地理環境”,第三單元“產業活動與地理環境”,第四單元“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1.每一個小節的開始都是以問題導入的形式。在學生未學習新的內容之前先拋給學生一個問題,當然,這個問題是關于接下來學習的新內容的。問題的類型可大致分為三種:時事熱點事件、學過的相關知識、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或事物。
2.全書中基本每一節知識點后面都會有一個鞏固知識的活動題。活動題問題的設置緊貼知識點。大多數活動題都會涉及圖形和表格,讓學生根據圖中給的信息回答問題。例如,第一章第一節的活動題既涉及表格又涉及圖形,其他章節基本每節內容后的活動題都涉及圖形或表格。還有一部分活動題事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如,第一章第二節有個活動題是“調查學校所在地近兩年人口遷移和流動的基本情況”等。
3.以“知識窗”拓展新知識。魯教版必修二的地理教材,每個章節都有這個版塊—— 知識窗。“知識窗”主要是對新知識點的補充或者是相關課外知識的拓展,對新知識的學習起到輔助的作用?!爸R窗”中課外相關知識的講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能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新知識遷移到現實情境中去?!爸R窗”中對知識點的補充材料,可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亦是對新知識的一種鞏固方式。
4.每個單元結束處都有一個單元活動。第一單元的單元活動是“學用地理統計圖”,第二單元的單元活動是“地理信息系統與城市管理”,第三單元的單元活動是“學用電子地圖”,第四單元的單元活動是“全球定位系統與交通運輸”??梢园l現每個單元活動都是與地理技術有關,意在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把地理知識、地理技術應用到實踐生活中去。
(三)湘教版地理教材編寫的特點
湘教版的必修二分為四個大章節:第一章“人口與環境”,第二章“城市與環境”,第三章“區域產業活動”,第四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1.全書分為四個大單元,每個單元的第一部分都是一段文字介紹,主要說明本章節的主要學習內容,但并不涉及具體的知識點,只是概括講述本章節的大致內容。
2.每個小節所包含的每個小知識點的后面都有一道活動題和一篇閱讀。活動題主要就是針對所學的小知識點提出問題,讓學生做;閱讀題主要以課外知識拓展為主,所涉及的時間、范圍比較廣。
3.四大單元的最后一部分都是“雙語學習”。以英文的形式描述現象,以中文的形式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學到英語,不僅是知識的更大量的獲得,更能體現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
(四)中圖版地理教材編寫的特點
中圖版的必修二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第二章“城市的空間結構與城市化”,第三章“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第四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1.每個章的第一個版塊就是給出一個課題。大多數課題任務一般都是從鄉土地理出發,貼近學生生活,課題任務分階段進行,任務明確,學生參與度高。每個章節的主要學習內容都會在每章的開始之初羅列出來,學生能直觀清晰地知道本章節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2.每一小節的導入都是一個探究題。探究題多采取圖片形式,以在視覺上先讓學生有直觀地感受,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題后會有新知識的引出,且在新知識引出的過程中有“學習指南”這個板塊,提出切合知識點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給予相應的提示。
3.每個小節結束時都會給出幾個復習題,以鞏固所學過的知識。還會有檢查每章節之初所提出的課題任務的完成進度,與前面的課題相互呼應,貫穿前后。
4.每小節結束后都有一個案例探究題。在每小節內容結束之末,設置案例探究題不僅可以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且能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把知識運用到具體的題當中以及實際生活情境中,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四種版本地理教材編寫的特點比較
從四種版本教材的目錄上來看,只有人教版把全書分為六大章節,魯教版、湘教版和中圖版都是分為四大章節??梢?,人教版的內容劃分要比其他三版更為細致。四種版本的教材編寫各有其亮點,對于四種版本的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比較見表 1。
四、新版地理教材編寫建議
(一)關于新課導入的技巧
新課導入部分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置情景,讓學生在開始學習新內容之前就進入到一個生活情景之中。導入采用生活情境貼近學生生活,不僅相對于其他形式的導入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向學生傳達了學習地理的有用性,地理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二)關于問題探究的設置
課本中問題探究設置的情境應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關于首尾呼應的安排
每個單元內容的編寫要首尾呼應,比如在導入新課時設置的問題,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并解決,在學習這個單元內容的過程中可設置一個進度條(例如學到哪個部分的知識,能解決導入新課時提出的哪些問題,學生能否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在單元學習之末可設置一個評價標準(例如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在課堂以及課后作業的完成方面要達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掌握了本單元的知識)。
(四)關于學科特性的凸顯
地理學科的特性之一就是綜合性,因此在編寫地理教材時要緊緊圍繞地理學科特性進行編寫,各個特性都要在教材中有所體現。在編寫教材時不僅僅要注重地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也要注重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不能把知識割裂,培養學生學會建立知識之間的橋梁,學會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地理第二冊[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
[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Ⅱ.必修[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5]王 民.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第二冊[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7
[6]秦彩霞,胡寶清,赫興無.四種版本高中地理教材課文系統比較研究——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農業生產”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2)
[7]劉彥彥.基于宏觀層面地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以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為例[J].地理教育,2012(Z1)
【基金項目】南寧師范大學北部灣環境演變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項目。
【作者簡介】賀 燕(1995— ),女,河南駐馬店人,南寧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學科教學(地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地理教學;嚴志強(1967— ),男,廣西桂平人,南寧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學地理教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覃 丹(1994—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南寧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學科教學(地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地理教學;通訊作者,毛秀英(1970— ),女,廣西臨桂人,南寧市第三中學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地理教育。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