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活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英語教學現狀,解讀高中英語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提出整合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的方法措施:制定閱讀方案帶動寫作能力、巧用復述強化“讀與寫”的關系、賦予學生“讀與寫”的主動權、基于“分層閱讀”提升寫作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寫作教學 教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B-0134-02
閱讀和寫作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內容,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無論是“以讀促寫”還是“以寫促讀”,都需要學生具備充足的知識儲備量(包括語法、詞匯、程式化語言等)。其中,在閱讀模塊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單詞和語法,才能保證能不查閱詞典就能了解文意,而在寫作模塊則需要接觸足夠的語篇和“程式化語言”,才能將寫作表達得更加“地道”。當然,這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能根據上下文揣摩文意,了解文章大致意思。教育實踐表明,“讀寫結合”的模式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閱讀、寫作兩方面的學習效率,實現相互補充、相互支持。基于此,高中英語教學應加強寫作與閱讀之間的關聯構建,規避二者被拆分的現象,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實現“在讀的過程中寫,在寫的過程中讀”。
一、高中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現狀
一般來說,高中生要想完成英語閱讀任務,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出發:一方面,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靈活運用詞匯,能通過語義揣摩文章的含義,通過對一些詞匯進行分析和推理了解整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從英語教學的重點內容出發,列舉文段中出現的常見、常用的句子和詞匯,讓學生擁有對詞匯的認知和應用能力,能夠辨認相似度比較高的詞匯,掌握一些特殊語句和語義。比如 clever、smart 都具有“聰明”的意思,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中文語境下通常視為語義對等,而英語語境下“clever”又存在“耍小聰明”的貶義,smart 則主要用于形容小孩子。忽視閱讀中關鍵詞的辨識,會對文章的意義和情節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當然,由于高中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主要圍繞著教材展開,這種閱讀的難度系數不是很高,只要掌握文中大致意思就能提煉文中的關鍵信息,由此也導致閱讀教學重點容易落腳在積累詞匯、學好語法方面,這不利于提升寫作教學的支持力度。
相比閱讀教學而言,寫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處于明顯弱勢地位,較為常見的現象是“詞匯堆砌”,甚至到了語句不通的地步。究其原因,恰恰是閱讀量不足造成的。根據克拉申語言系的理論,英語作為一種外語,在寫作能力方面要實現“循序漸進”,就應該遵循“閱讀→模仿→寫作”的訓練模式。其中,“閱讀”旨在豐富英語文本表述形式,學生通過接觸不同的風格、多樣的目標語寫作結構,久而久之實現“融會貫通”,轉化成自己寫作的優勢;但現狀而言,高中英語閱讀、寫作教學的相對分離,為構建科學的寫作訓練模式制造了障礙。
二、高中英語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解讀
立足英語“第二語言”的屬性,其實閱讀和寫作教學本質上并無太大區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遵循新課標提出的“英語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特征”的原則,引導學生對書面文字展開推敲、反思和運用;但從兩者關系角度分析,閱讀教學是引導學生根據英語推敲漢語,寫作教學則是根據漢語推敲英語,二者之間呈現出完全相反的思維。對比而言,前者的難度相對較小,例如在英語閱讀中很多詞匯信息都非常典型,甚至可以做到“窺一詞而知全文”,在此基礎上主張學生精讀、細讀,充分掌握英語語篇結構、內容、要素,那么在寫作過程中進行借鑒,可以讓學生如魚得水、一氣呵成;客觀上,在高中英語課本中一篇英語閱讀后常附帶一篇作文,這篇作文實質上就是檢閱學生對該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閱讀”為起點分析,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無法提取到關鍵信息點,無法完成閱讀材料的任務,甚至在學習完整篇文章后仍然無法從整體上把握全文,那么此后的“模仿”及“寫作”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在“讀與寫”的教學整合中,抓住閱讀并作為一個整合“切入點”,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合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的方法措施
(一)制定閱讀方案帶動寫作能力。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必須閱讀大量書籍。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鮮的詞匯和短語,也能夠認識許多字詞。學生將這些字詞、寫作思路和寫作邏輯內化為自身的知識體系,并通過閱讀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或文化背景,可以增加自身知識儲備量。對于高中生而言,將目光僅停留在課本上是遠遠不夠的,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多涉獵其他報刊書籍,不斷增長知識,優化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教師在閱讀教學方案方面應重視“引導”職能,基于“循序漸進”的原則—— 以“激趣”為出發點,在初期可以選取一些帶有故事情節且內容淺顯易懂的文章,比如一些英文版小說,讓學生從中得到閱讀信心,當這種類型的文章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再推薦一些具有難度的讀物,如英文版《哈利·波特》,有條件地可以搜集英文報紙、期刊,如《華爾街日報》;在興趣不斷強化的背景下,進而引導學生做英語筆記、摘抄佳句好詞,在日積月累中提高寫作能力。
(二)巧用復述強化“讀與寫”的關系。高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分水嶺”,它跨越了義務教育階段重視基礎知識的局限性,不僅難度提高,對學生綜合使用語言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不再變得單一,語法和句式也都增加了難度,如果學生不理解記憶,仍然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就無法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高中英語新課改倡導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而“讀與寫”是英語應用的兩種主要形式,借鑒“漢語言”在母語環境下的練習方式,“復述”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辦法,能夠帶動“以讀促寫”的效果發揮,讓學生更加靈活地進行模仿學習;學生通過對閱讀材料進行復述(先口述、后筆述),在復述過程中提升自身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程度,長期下來,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改寫文章內容,或者進行續寫。對于一些故事情節比較強的文章,學生很容易產生改寫或者續寫興趣。這種極具實際意義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靈活的寫作思路,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提升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三)賦予學生“讀與寫”的主動權。傳統教育理念下教師在課堂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學生的學習則是被動的。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如學生不必進行自主的思考,他們要想學好知識,只需要記住教師傳達的重點難點,掌握教師所布置的習題,并且在課下不停地背誦重難點。但基于新課標的要求而言,這種方式已經對學生的全面進步帶來了阻礙。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辯論,并根據討論結果整理出寫作思路,構建完善的寫作框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并不是說教師不需要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輔助和引導,讓學生可以進行自我發揮,讓他們在自我討論中獲得靈感和學習方法,在以后的思路整理中更加具有條理性。
(四)基于“分層閱讀”提升寫作能力。“分層閱讀”基于“分層教學”思維實施,充分考慮到高中英語“分水嶺”背景下,學生英語水平會出現嚴重的分化現象。“分層”能夠很好地覆蓋英語能力不同的學生群體,以此規避英語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在個體層面“能力不對稱”的現象,以此實現學生在“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方面的平衡。以“閱讀”為先導,分為略讀、精讀和擴讀三個層次。
首先,對于略讀而言,比較適合英語詞匯掌握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在一篇文章中并不是所有的段落都需要精讀,對于文章的中間部分,可以進行略讀,知道大概意思即可,由此所轉化而成的寫作成果可以是短句、段落甚至核心詞匯摘抄。其次,對于精讀而言,比較適合英語詞匯豐富、語感強烈的學生,一般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每一段落的開頭句都需要精讀,這些地方常出現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住中心思想,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意思,由此而轉化的寫作成果應是小規模的語篇。最后,對于擴讀而言,對學生英語能力有一定的進階性要求,例如掌握一定比例的程式化英語詞匯、句型等,學生圍繞一篇文章提煉主題,對相關專業知識有所了解,進而通過多元渠道(如互聯網、圖書館、報紙期刊等)尋求與此相關的文章,分析不同文本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并以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由此而轉化的寫作成果應該是獨特見解的議論文、應用文。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兩個模塊需要構建密切的關系,應充分發揮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作用。本文從英語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說明,探討了整合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的策略,整體上可歸納為“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融合”,以上內容希望對高中英語閱讀、寫作教學整合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周 敏.淺談閱讀和寫作一體化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15(30)
[2]董桂珍.以讀促寫,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12)
[3]姬 路.以讀促寫,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
[4]馬曉蓉.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的探討[J].黑河教育,2019(2)
[5]曾愛瓊.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7)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