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摘 要:在臨空經濟建設不斷提速的大背景下,依托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是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以重慶渝北為例,結合臨空農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加快臨空農業發展提出了具體對策。
關鍵詞:臨空經濟;農業發展;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7-002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全國各地臨空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特別是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依托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對于全方位推進臨空經濟發展和順利完成扶貧攻堅任務具有重大意義。
1? 渝北臨空農業發展現狀
1.1? 投資熱情高漲,發展勢頭強勁
渝北區委、區政府集中打造“一區三帶十基地”,優惠的扶持政策、配套的基礎設施、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了眾多業主前來投資。常青藤四季田園、四花、龍宇臣、海美怡等56家企業已經落戶,吸引村干部和返鄉農民工66人,帶動產業大戶120余戶。目前,重慶錦程實業集團、重慶友豪源集團等企業正在洽談,有望今年落戶。“十大基地”雖然處于起步階段,但已吸引眾多城市資本下鄉投資,城鄉互動格局基本形成,基地發展勢頭強勁。
1.2? 優勢資源集聚,輻射帶動明顯
資金、技術和項目向基地集中,使基地迅速發展成為集社會資源、農民的土地資源、惠農扶持政策、農業發展配套設施于一體的平臺,“十大基地”已成為推動全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中堅力量。除土地流轉給農民帶來直接收入外,還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2 890余個,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就地就近就業。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帶動了農家樂發展和農副產品銷售,增加了農民收入?;氐陌l展提高了土地產出、農副產品價值和農村就業率,輻射帶動效果明顯。
1.3? 抱團意識增強,綜合效益可觀
在經歷各自為政、自主發展的初級階段后,企業業主、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都意識到了抱團發展的重要性。區農委與當地政府共同策劃了木耳“七彩香村”、大灣“花漾漁村”、玉峰山國際風情葡萄園等多個重大招商項目,便于業態集聚和整體打造,避免了同質化競爭,指明了發展方向。玉峰山風情葡萄園基地成立了重慶藤稔葡萄專業合作社,形成業主聯盟抱團發展,對打造基地鄉村旅游非常有利。基地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經營,大大提升了綜合效益,極大地增強了基地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2? 臨空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2.1? 基礎設施滯后
(1)交通不暢。一方面,通往多數基地的主干道路況差、彎道角度大、路程遠,極大地制約了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基地內道路設施相對滯后,導致基地檔次提升難、業主引進難,入駐項目建設較慢。
(2)缺水缺電。隨著基地規模的擴大,用水用電需求增加,玉峰山風情葡萄園、印盒李花基地、明月山高山設施蔬菜等基地缺水問題十分嚴重。用電問題也十分突出,現有民用電已遠遠不能滿足生產需求,急需增容。
(3)缺乏旅游配套設施。一些為都市休閑農業服務的旅游產業發展滯后,衛生條件簡陋,住宿條件差,餐飲無明顯特色,接待能力低,無法滿足游客需求。
2.2? 土地流轉難
土地租金日益升高,有的甚至超過了業主的承受能力。業主與農民難以達成共識,少數農民對土地期望值過高,不愿流轉土地,嚴重阻礙了基地規模的擴大。另外,基地內村民分散居住不愿搬遷,成為基地拓展空間、提檔升級的“攔路虎”。
2.3? 各基地“長遠意識”“拳頭意識”不強
(1)產業鏈不完整?;剞r產品多以市民采摘、禮盒包裝兩種方式銷售,現有產量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一旦市場飽和、產品滯銷,將對基地發展造成嚴重打擊。
(2)配套銜接不夠。從當前的情況看,各基地或業主只專注自身發展,相互之間缺乏宏觀上的功能配套,難以形成合力。
(3)各基地主干道周邊房屋陳舊,亂搭亂建現象嚴重,無法體現巴渝民俗文化特色,影響鄉村旅游質量。
3? 加快臨空農業發展的對策
3.1? 做好“三個結合”
(1)與鄉村旅游業發展相結合。充分利用農村優美的自然環境、傳統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的農業產品,培育和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民增收和產業發展。
(2)與農村生態環境相結合。加大與當前實施的“美麗鄉村”建設行動、整村環境連片治理、鄉村清潔工程以及農村沼氣等農村生態環境改善類項目結合的力度,加快“一區三帶十基地”周邊的生態環境治理和美化進程。
(3)與農村民生相結合。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加強人行便道、文體設施、農村醫療、社保、文化教育等建設,提高農民幸福生活指數。
3.2? 強化投入保障
(1)建立對口幫扶機制。參照工業園區的發展方法,由基地所在地區領導牽頭,建立區級部門(含街道)與“十基地”之間的點對點對口幫扶機制。同時,農業園區拓展區由區政府分管農業副區長、統景印盒片區由區人大和農業的副主任、玉峰山國際風情葡萄園由區政協和農業的副主席分別進行重點打造。
(2)整合涉農資源。整合涉農政策、項目和資金,向“一區三帶十基地”傾斜,增強政策性投入的作用。
(3)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對有市場前景和產業優勢的企業,可提供貼息、免息、低息貸款服務。
3.3? 強化綜合服務
(1)政策服務。出臺具體的、操作性強的土地復墾、土地整治、地票交易、設施農用地使用等政策,加大土地流轉力度,促進“一區三帶十基地”加快發展。探索盤活農村宅基地資源的有效辦法,采取聯建租用等方式,修建基地內鄉村旅游特色服務接待設施。
(2)科技服務。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建立高科技示范園(示范基地),大力引進高素質的農業經營管理和科技人才,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支撐。
(3)市場服務。圍繞主導產業,創建特色品牌,發展訂單農業,拓展產品市場,完善營銷網絡,引進有銷售網絡的大型企業集團,同時鼓勵企業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3.4? 做好示范引領工作
為確保“十基地”建設盡快出形象、出亮點,建議采取“一區域一策、一基地一策、一企一策”等辦法,集中力量建設農業園區拓展區(包括農業園區拓展區和木耳“七彩香村”)、玉峰山國際風情葡萄園(包括玉峰山國際風情葡萄園和石破天驚國家級礦山公園)、統景印盒(統景印盒AAA鄉村旅游景區、大灣“花漾漁村”和古路草坪鄉村旅游基地)3個現實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示范引領作用強的都市現代農業示范片區。以上片區分別代表了不同區域和不同類別基地建設模式,將其打造好可為其他區域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同時,3個片區可以推進渝北區農業現代化“金三角”的建設,全區所有涉農區域都在其輻射帶動范圍之內,只要建設好“金三角”,其他區域發展將有學習的標準。
(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