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祺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職學校電子電器專業課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闡明模塊化課程的特點和目標,闡述電子電器專業崗位能力模塊化課程的構建與實施過程,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電子電器專業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中職學習 崗位能力 模塊化課程構建 電子電器專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B-0048-03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的有效銜接。電子電器專業信息日新月異,電子市場對人才需求量大,企業需求學生就業即可上崗。因此,如何在中職學校電子電器專業上好專業課程,提高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體現以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為目標的中職教育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內容。建設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中職學校電子電器專業課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電子電器專業的課程設置無法完整體現崗位能力需求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產企業的設備逐漸趨向智能化發展,企業在發展中對熟悉電子電器設備裝配和維護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中職學校電子電器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基礎的電工電子理論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設備裝配和維護能力,有簡單的自動化操作水平,并有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需求的崗位能力。但是就目前的課程設置來看,電子電器專業學生所學知識僅限于基礎的電工電子理論和操作技能,實訓設備更新慢,自動化相關課程內容與市場脫節比較多,學生所學的知識比較滯后于市場需求,因此不能滿足電子生產企業的崗位需求,學生到企業工作,無法實現上班即上崗的培養目標。由此可見,中職電子電器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缺乏科學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專業的培養效果。
(二)電子電器專業課程教材更新慢,學生難以適應市場發展需求
傳統的教材編寫、出版周期較長,在教學內容上不能反映當今專業發展的主流技術和最新設備操作技能。例如在電工操作教材中依然保留舊的老式 HK 閘刀開關、RCIA 系列插入式熔斷器等教學內容,又如交流接觸器、熱繼電器等元器件的新系列內容在很多電工教材中都沒有體現,電工電子專業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更新慢,可見現有教材編寫仍然形式單一,技術更新慢。適應崗位能力的模塊化教材少,教材內容落后,影響了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電子電器專業課程形式單一,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現有中職課程設置的知識結構形式單一,學習知識內容一致,進度一致。中職學校專業課程設置一般分成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實訓課程。實訓課程都是分組操作,每個學生分配到的課時比例少,有些學生甚至有可能沒有辦法分配到操作時間,這樣限制了不同基礎學生的個人潛能和個性化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模塊化課程教學使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學習進度,提前學習新模塊內容,這樣學生不會同時占用同一個學習工位,也不會限制學生個人潛能的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二、模塊化課程的特點和目標
模塊化課程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為核心的通用課程。模塊化課程的構建是為了實現崗位化教學目標,是按照市場對職業崗位與職業能力的需要進行設置的,把控好職業能力、職業道德與職業技能三者的平衡,具有較強的教學靈活性。在電子電器專業中,模塊化課程的構建是根據電子電器專業群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將職業標準和企業新技術融入課程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職業能力。根據企業崗位需求不斷更新課程內容,不用單一的教材內容,實用性較強。同時,模塊化課程的設計也注重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的進度提前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三、電子電器專業基于崗位能力模塊化課程的構建與實施
(一)深入企業調研,分析企業崗位需求
每年電子電器專業制定有針對性的調研計劃和組織企業專家開專家委員會議,從深入企業調研到與企業專家的研討中了解電子電器專業的發展趨勢,了解現有的崗位需求、設備以及發展趨勢,了解電子電器專業所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崗位需求等相關信息,從而調整專業的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電子電器專業近年來的職業崗位情況分析如表 1(見下頁)。
(二)依據崗位要求,構建電子電器專業模塊化課程
1.探索與踐行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文件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的重要戰略要求,作為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城市之一的柳州市也在各大職業學校推行現代學徒制。學校電子電器專業借此契機,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將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素質提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積極與企業探索構建校企合作下的學徒班,結合“1+0.5+1+0.5(1:學校學習,0.5:企業實習)”或者“1.5(學校學習)+0.5(企業學習)+0.5(學校學習)+0.5(企業實習)”即學習—實踐—學習—實踐的“教產融合、做學合一”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學校中學習到的知識可以及時到企業中得到實踐,然后返校回爐再學習,最后再強化實踐。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崗位實踐體驗,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整合和優化專業課程,實現崗位能力的模塊化課程構建。電工電子技術日新月異,新設備、新技術等內容不斷更新變革,電子電器專業課程內容改革必須考慮專業知識的更新和實用性,并結合企業需求,及時把新的知識點引入課堂中。因此在不斷的調研和摸索中,學校電子電器專業不斷調整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大膽進行課程模塊化整合。結合相關知識點和現有設備,與企業需求相銜接,使得課程內容更符合崗位需求。如通過調研和企業專家委員會,整合現有教材知識點和企業需求技能,編制了對應崗位能力的模塊化課程:《設備裝配與運行——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設備裝配與運行—— 智能產品裝配與調試》《設備維護與維修—— 物業水電安裝與維修》《設備裝配與運行—— PLC 系統安裝與調試》等實訓指導書。通過校企聯合開發校本教材,編寫教案、課件,匯編教學案例等方式,整合和優化電子電器專業課程,實現崗位化的課程教學。在學校中組建教師工作站,讓企業派遣優秀員工與學校教師建立優秀的教師團隊。結合市場需求,及時將有關新設備、新技術等新知識引入課堂,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
3.改革教學方法,促進模塊化課程的實施。在電子電器專業中推行項目式教學法,踐行各類教學法。項目式教學法是通過實現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教學中把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潛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模塊化課程的開展,需要項目式教學方法的支撐。電子電器專業編制的實訓指導書就是按照項目式教學法編排的。在實訓教學中,圍繞每一個項目開展教學,而且每個項目獨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和學習進度,提前學習新模塊內容,這樣學生不會同時占用同一個學習工位,也不會限制學生個人潛能的發展。如《設備維護與維修—— 物業水電安裝與維修》實訓指導書中,物業水電安裝分觸電急救、常用工具和導線使用、燈安裝、配電箱安裝、安裝家居配電板等模塊開展教學。該課程所有環節均圍繞水電安裝與維修的內容來開展實訓,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生通過實習實踐,到企業中體驗正式的工作場景,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信息化教學、模擬實訓教學等教學方法,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學習起來也簡單易懂。
(三)崗位能力模塊化課程改革的成效
崗位能力的模塊化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授課方式與技能學習方式,密切了職業教育與企業的聯系,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技能更好地在企業中應用,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在實行模塊化課程改革后,先后與柳州、江蘇等地的公司簽訂訂單培養學徒班。經過學習學生到企業后很快能適應工作崗位。課程改革后教師也在教師工作站與企業員工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更新了很多專業新知識,并從制定的專業教師企業跟班鍛煉制度中,得到企業學習機會,提高了專業教師的專業崗位能力。從學生的就業情況和教師教學提升上來看,崗位能力模塊化課程的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實現崗位能力模塊化課程的設計,實質是課程的整合與優化,既符合企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要求,又尊重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電子電器專業模塊化課程的構建,是將電子電器所有課程與企業崗位需求串聯在一起,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開展專業知識學習,這樣可以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學生主動性,有利于職業能力的提升和職業素質的提高。學校電子電器專業崗位能力模塊化課程的開展已初見成效,但是在課程安排、課時安排等方面需要不斷改進。如何以就業崗位為依據設計課程,如何使課程與企業需求更好地銜接起來,如何改進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與社會實際接軌,都需要我們不斷努力更新模塊化課程內容,實現就業即上崗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祖佑.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J].山東工業技術,2016(3)
[2]邢 婷,侯 丹,葛 雷.基于職業崗位群的計算機專業能力模塊化課程習題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10)
[3]謝婉茹.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開發與實踐,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J],2014(7)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