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暢麗
摘 要:農業經濟發展對我國經濟主體的發展十分重要。針對農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假冒偽劣現象,應當采取一定措施及時制止,以確保農業生產經營的安全性,保障農業生產效益。
關鍵詞:假冒偽劣;農資質量;農業生產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7-008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03? ? ? ? 文獻標志碼:A
農業生產經營離不開農資產品,而農資產品的質量十分重要,但由于一些不法分子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和農資產品管理監督中的漏洞,制造了大量假冒偽劣產品來蒙騙農民,而農民普遍缺乏識別能力,在購買時很難發現問題。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力度,營造一個健康的農資市場環境,保障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1? 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現狀
在農村的農業市場中,假冒偽劣產品肆意橫行,造假現象十分嚴重,亟須政府部門加大關注力度,徹底解決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問題。
1.1? 假農藥、假種子、假化肥屢見不鮮
假農藥主要表現為生產廠家注冊時采用過期的登記證,有的標注內容和登記內容不相符,還有的假農藥會有兩個標簽,其中的標注內容也不相符。農藥的標簽包含了大量信息,但一般人對其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對農藥中標注的成分也不了解。
假種子主要表現在一些種子已經被禁止使用,但還會出現在市場中,有的種子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還有的造假者會替換外包裝,修改品種的名字。
假化肥雖然不如前兩者情況復雜,但也存在一些成分混亂、標簽標準不詳細等問題,有的商家為了增加銷售量,還會夸大化肥的功效[1]。
1.2? 被禁的農藥會再次出現
雖然有些農藥的效用很高,但存在劇毒,因此被禁用。但是很多農民并沒有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一些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將這些被禁的農藥進行售賣,但整個過程都是地下交易,很難排查[2]。
1.3? 假冒品牌時有發生
由于農資中存在暴利,導致一些不法分子鉆法律空子,盜用商標制造假冒偽劣產品,“名牌農資”卻有低廉的價格,很受農民的歡迎。甚至有人將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直接混入真貨中,由于農民識別能力差,導致不法分子有恃無恐。
2? 假冒偽劣農資的特點
假冒偽劣農資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由于一些基礎生產經營單位的管理監督工作不到位,而造假者的造假手段逐步提高,會在無照經營的小規模作坊中制造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由此可見,假冒偽劣產品主要存在于農資生產的源頭[3]。②由于大部分農民沒有較高的識別能力,造假者會鉆這一空子,大量制造假冒偽劣產品,并夸大功效,誘導農民購買。而且大部分農民沒有維權意識,當他們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之后,也是選擇默認,這也會導致不法分子更加猖狂。
3? 提高農資產品質量的具體措施
3.1? 抓好農資產品的生產源頭
只有抓好農資產品的生產源頭,才能有效預防假冒偽劣產品出現在市場中。在生產階段,應當提高對生產廠家的重視,并開展高效的質檢工作,不斷加強質量在生產中的核心地位,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強化質量激勵政策,端正工作人員的態度。還需要建立考核制度,對工作人員進行考核,以此來激勵工作人員,保障農資產品的質量[4]。
3.2? 建立相應的農業組織
在農業生產經營中,可以建立相應的農業組織。組織成員應具有專業的農業知識,能夠針對農資產品進行詳細分析,確定其最終的屬性。也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作為技術指導,對農資產品進行現場試驗,驗證農資產品的效果。在確保其具有良好的效果之后,才能進一步推廣使用[5]。同時應利用農業組織建立一條能夠防控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防線,杜絕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在農村市場上流通。
3.3?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識別能力
由于農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在識別假冒偽劣農資產品方面有一定難度,因此政府應當提高關注度,選拔一些專業人才深入到農村,幫助農民識別假冒偽劣產品,并教會農民如何識別。同時還應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民意識到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對農作物和經濟效益帶來的巨大危害,從而在購買農資產品時提高判斷力,并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識別,避免購買假冒偽劣產品。沒有了買方,賣方就會虧損,也會減少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使這種行為逐步消失。
3.4? 規范農業生產經營機制和農資商品流通渠道
對農村中各個農資商品售賣代銷店和專賣店進行調查,規范農資商品的流通渠道,確保貨物來源均是正規渠道。同時還需要在農業生產機制中引進先進的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營銷方式,確保銷售的規范化。通過這種生產經營機制,能夠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重要作用,還能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售后,使農資產品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真實的效用。
3.5? 強化農資商品中的樣品抽檢工作
對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質量方面的樣品抽檢工作,一般主要集中在農業生產經營企業、農資批發市場、農資產品售賣點等場所,要加大檢查力度,并制定相應的質量檢測制度,加強各大企業和商戶對農資質量問題的重視程度。同時要對一些出現違法行為的農資生產單位作出相應的懲罰,并依法處理不合格的企業。此外,還應接受群眾的監督舉報,在發現一些違反亂紀行為時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提高群眾的監督意識,加大監督力度。
4? 結束語
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時需要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只有保證了農資產品的質量,杜絕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出現,才能從根本上保障農業生產質量,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因此在實際行動中,應加大打擊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力度,從生產源頭抓起,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完善服務體系,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假冒偽劣產品的辨別能力,拒絕使用被禁農資產品,使假種子、假農藥和假化肥從農業市場中徹底消失。
參考文獻:
[1]劉成果.抓好農資質量管理? 確保農業增產增收[J].中國技術監督,1997(6):8.
[2]潘順賢.嚴把農資質量確保農資安全記奉賢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護農工作[J].檢察風云,2011(3):51.
[3]李建斌.嚴控質量確保安全[J].科學之友,2010(23):78-78,80.
[4]佚名.浙江寧波:小農資店質量安全整治與規范工作實施方案出臺[J].江蘇農村經濟(品牌農資),2008(9):35.
[5]趙長賓.山東萊蕪六大舉措確保農資質量[J].農業知識(瓜果菜),2009(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