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梁
摘 要:農資產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效益,加強農資質量監管有助于實現農業增產增收。各級政府與農業部門要從不同角度出發,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構建農資質量監管長效機制,從而保證農資產品的質量安全,維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資;質量監管;長效機制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7-008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6? ? ? ? 文獻標志碼:A
當前,假冒偽劣農資產品依舊存在于農產品市場中,對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威脅,各部門應當加強對農資的質量監管,著力構建農資質量監管長效機制,從而規范農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強化農資市場的質量監管。
1? 完善農業法律法規,加強對農資質量的監管
為構建農資質量監管長效機制,國家有關部門必須完善農業法律法規,建立與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法律體系,加大對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查處力度[1]。在對農業法律法規的修訂上,要從嚴查違法案件、市場監測、市場準入、護農手段等方面著手,使法規更加適應農資質量監管的需要。
2019年以來,相關執法部門圍繞“打假護農、增產增收”工作,要求對32起涉嫌違法生產經營農資產品的企業進行立案調查,其中農藥8起,化肥11起,種子13起,查封沒收農藥、化肥、種子32.4 t,貨值40多萬元,罰款8.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6.3萬元,對違法經營者進行了嚴厲打擊,保障了農民的利益,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同時,農業部門要提高立法質量,使其在實際工作中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盡管農業部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些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的沖突,比如《農藥管理條例》的處罰細則沒有與強制執行標準相銜接;登記肥料的程序不夠科學合理;沒有明確的鑒定程序來處理農民關于假冒農資的投訴;沒有完善的調查處理途徑[2]。因此,農業部應當加強立法質量,為保證農資質量提供法律保障。
此外,加快推動農業工作的標準化進程,促進農資質量檢測不斷向法制化邁進。當前,市場中仍有部分農資產品沒有實現標準化管理,因此對其進行質量檢測就比較困難,難以加強質量監管。國家應當制定強制性的農資質量管理規范,為構建農資質量監管長效機制創造條件。
2? 加強農業部門在農資質量監管中的協調作用
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3/5的農資經營人員來自于農業院校或農業部門,他們幾乎主導了農資產品的經營活動。對農業部門來說,推廣前沿的農業技術成果、確保農資質量安全是其職責所在,因此,各級政府應當充分發揮農業部門的技術優勢,在推廣科技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引導農民正確選購優質的農資產品,提高農民對假冒偽劣農資的辨別能力。農業部門要發揮在農資質量監管中的協調作用,成立專項打假工作小組,確保農資質量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高效開展。
3? 構建農資質量預警和應急機制
為了讓農戶及時獲取到農資質量信息,確保農業增產增收,各級農資質量監管部門應當構建完善的農資質量預警和應急機制,省級以上的農業部門、質量監管部門要運用媒體或專業信息平臺為農戶及時發布農資信息,對農資質量進行預警,避免假冒偽劣農資產品流入農戶手中。對于假冒偽劣農資引起的農業生產事故,各級農業部門需要制定相關預案,制定備災農資儲備制度,還應為農資質量建立保證金或風險基金制度,對因為使用假冒偽劣農資而造成生產損失的農戶提供幫助和救援,并對其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
4? 打造全面的農資質量監管機制
為了保證農資產品質量,確保農業生產效益,在對農資質量進行監管時,必須要完善以下制度。
4.1? 市場準入制度
農資產品的生產許可、登記以及質量檢測需要各級農業部門嚴格把關,絕對禁止假冒偽劣農資流進市場。農資產品的經營人員以及經營活動要由農業部門和工商部門共同管理,不得向不滿足法定條件的人員及經營活動核證發照。在對農資經營企業進行管理時,要采取進貨申報制度,嚴厲查處沒有向執法機構申報而且還出現農資質量不合格的企業。在農資廣告的審核審批上,需要由農業部門、工商部門和廣電部門共同嚴格把關,不得刊發虛假農資廣告,以免對農民造成誤導。
4.2? 農資質量監測制度
農業部門需要通過市場抽檢和正季鑒定等方式加強對不同農作物種子的質量檢測;通過經常性的市場檢查來檢測肥料、飼料、農藥、獸藥、農機等農資產品;質監部門要嚴把肥料、農藥等農資產品的出廠關。對于農資質量不合格的產品,要即刻扣押或封存,對其進行沒收并予以處罰,同時在財政部門的監督下,公開銷毀不合格的農資產品。
4.3? 執法人員培訓制度
各級農業部門要為執法人員制定嚴格的培訓制度,定期對農業執法人員進行農業技術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提高執法人員對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辨別能力,提升對農資產品質量安全案件的督辦能力。
4.4? 農資質量追責制度
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農資質量監管的工作要求,加強對農資企業和農資市場的執法監督,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對在違法農資案件中出現營私舞弊、假公濟私、處而不執的工作人員及所在機構進行責任追究,對因假冒偽劣農資危害農業生產并對社會產生嚴重不良影響的責任人,要進行嚴厲懲處,并追究法律責任。
5? 加強農資企業的誠信經營,建立自律機制
農資產品的生產與經營企業要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成立種子、肥料、農藥、飼料、獸藥、農機等農資產品行業協會,使各企業可以通過行業協會學習農業法規、農業技術、農資假劣識別等內容,交流農資產品的生產與經營經驗,強化誠信經營,建立完善的生產經營自律機制。各級農業部門可以與工商部門和質監部門聯合開展優質、誠信農資企業的評選活動,向廣大農民宣傳優質農資企業。
6? 建立義務農資監管隊伍
在對農資質量進行監管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違規農資經營存在很大的隱蔽性,部分違法農資已偷偷流入市場,并且都是無證經營,這種違法現象正在逐漸蔓延,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威脅。針對這一現象,農業部門可以建立義務農資監管隊伍,讓義務人員對市場中存在的違法經營行為進行信息采集,從而彌補農資產品市場監管的疏漏。此外,各級農業部可以向社會公布農資打假監督舉報電話,對投訴和舉報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使全社會共同參與農資質量的監管工作。
7? 結束語
構建農資質量監管長效機制需要政府部門、農業部門、工商部門、質量監測部門及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完善農業法律法規,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責,加強對農資產品的質量監管,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楊和平,朱王峰,崔曉麗,等.構建農資市場監管長效機制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J].農業與技術,2014(12):209,233.
[2]建立依靠科技、事前防假的農資市場質量監管新機制——顧國新出席央視財經頻道《農資打假在行動》節目錄制[J].中國農資,20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