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民 夏剛
摘 要:城固縣實施天然林保護、封山育林等工程以來,林地面積逐年增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由于全面實施天然林商品性封育禁伐,依靠采伐出售木材為生的林區群眾經濟收入大幅減少,綜合開發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種養業已成為林區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闡述了城固縣林下天麻種植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對策。
關鍵詞:城固縣;天麻;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7-011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67? ? ? ? 文獻標志碼:A
天麻為蘭科植物,我國天麻的干燥塊莖入藥已有2 000多年的歷史,是藥食兩用的名貴中藥材,可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高血壓和耳源性眩暈等[1]。天麻的生長不需要光照和肥料,只要具備適宜的溫度和擁有伴它而生的兩種真菌(萌發菌、密環菌)以及透氣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就能正常生長。因此,在海拔、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的林區進行林下種植天麻,充分利用現有的林地資源,提高林地的經濟效益,是林區群眾和林場職工增收致富的好產業。
1? 天麻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及主產區情況
天麻生長在海拔600~2 000 m的高山處,喜生于林下陰濕、腐植質較厚、蜜環菌豐富的地方[2]。
陜西省天麻的分布,以漢中為中心,主要產于寧強、勉縣、留壩、城固、南鄭、西鄉、鎮巴和商洛地區的丹鳳、山陽等縣。漢中所產的天麻,個頭大,表面皺紋緊密,皮細肉厚,質地堅實,斷面白色,半透明,無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
2? 城固縣天麻種植現狀
城固縣地處素有“中國中藥材寶庫”之稱的秦巴山區,年平均氣溫14.3 ℃,全年無霜期245 d,年降雨量930 mm,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非常適合天麻的生長。
20世紀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城固縣科委在南北山區大面積推廣天麻種植,效益較好,在南北山區出現了一些3.33~6.66 hm2的種植大戶,年收入10萬~20萬元,為經濟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由于當時種植技術水平不高,長期采取無性繁殖,種植代數較多,沒有改良品種,導致品質混雜退化,產量逐年降低,收益逐年減少,天麻種植在城固縣走向“下坡路”。目前,在城固縣再也見不到天麻成片種植的景象。據統計,2017年城固縣天麻種植僅有1.1萬窩,種植規模及商品產量在漢中各縣區天麻產區所占比例過少。
3? 城固縣林下種植天麻的有利因素和必要性
3.1? 可開發利用的林區資源豐富
自20世紀90年代,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實施以來,城固縣在南北山區、“一江四河”兩岸河灘地營造了大量的杉木和楊樹速生林。目前,全縣杉木和楊樹速生林中的中齡林約1 000 hm2左右,大多分布在海拔600~1 000 m之間,林下溫度、溫度和土壤等條件適宜。而且速生林造林密度小,林下空間大,利于做畦床實行畦栽,可實現天麻集約化、規模化栽植,茂盛的樹葉能為天麻提供遮陰條件。同時,林下種植天麻最大的好處是能充分利用林下枝椏、落葉等資源,并實現天麻仿野生栽培,提高天麻品質,且不影響速生樹林生長,實現“林茂天豐兩不誤”[3]。
3.2? 充分利用森林撫育廢棄物,提高資源利用率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林業生態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人們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也在逐步增強,發展天麻產業與保護森林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城固縣4個國有林場每年實施天保森林撫育工程,森林撫育面積都在1 333.33 hm2以上,通過伐密、疏枝、割灌(草)等措施,每年至少產生枝、葉等廢棄物上萬噸,大部分都被廢棄在林下自然腐爛,造成林業資源極大的浪費。如果選擇適宜的林區,就地采用撫育后的木材、枝椏、樹葉等廢棄物在林下栽植天麻,就能變廢為寶,充分利用林業廢棄物資源,有利于減少木材砍伐,從而保護森林資源。
4? 城固縣林下天麻種植存在的問題
4.1? 缺乏資金投入
據調查,種植天麻初期投資很高,雖然很多林區群眾及國有林場職工對林下種植天麻的熱情很高,但普遍缺乏資金投入。而且近些年來,天麻市場價格波動很大,高時鮮麻50~60元/kg,低時僅20~30元/kg,甚至更低。林區群眾認為種植天麻有風險,不如種植莊稼穩當,對林下種植天麻心存顧慮,擔心投資“打水漂”,制約了林下天麻種植的發展。
4.2? 缺乏專業技術人員
目前,城固縣十分缺乏熟悉林下天麻種植技術的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在種植時得不到專業技術指導,從而導致林下栽培技術不規范,隨意性大,產量低,商品性不高,經濟效益較低,天麻產業難以做大做強。
4.3? 抵制市場風險能力不強
目前城固縣林下天麻產業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成立的天麻種植合作社數量少,產業化、規模化程度低。天麻產品加工方式粗放、落后,銷售渠道窄,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導致天麻產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
5? 發展林下天麻種植的對策及建議
5.1? 加大宣傳,增加資金扶持力度
為了更好地發展天麻產業,需要加大宣傳力度,爭取上級部門對天麻產業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產業扶貧攻堅資金的扶持優勢,對示范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給予資金獎勵扶持,提高林區群眾發展林下天麻產業的積極性。對林場職工及林區群眾就近利用森林撫育后的枝椏、樹葉等廢棄物發展林下天麻產業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5.2? 加強技術培訓
一是積極培養天麻種植專業技術人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措施,組織城固縣林業技術人員外出學習先進的生產管理經驗。也可聘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相關專家,指導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及天麻種植戶。
二是積極宣傳先進的種植技術,定期組織林下天麻種植知識交流和技術培訓活動,將先進、科學的天麻種植技術及有關成功經驗傳授給廣大天麻種植戶。
5.3? 積極扶持龍頭企業發展
在天麻產業的發展中,需要通過政策扶持,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天麻種植龍頭企業,從而更好地帶動林區群眾發展林下天麻產業。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多形式發展的原則,把零星分散的種植戶集中起來,培育和發展成林下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走“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從而促進當地天麻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穎,樊光輝.天麻素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9):1117-1118.
[2]王紹柏,余昌俊.論天麻的退化及防治措施[J].中國食用菌,1997(5):12-13.
[3]余昌俊,王紹柏,劉雪梅.天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與途徑[J].中國食用菌,2008,27(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