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彬
摘 要: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加深,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河道管理成為其中的一項內容。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河道治理和防侵害問題已經成為相關人員的重要研究課題。此外,河道管理工作還是“清四亂”工作之一。因此,河道整治與管理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需要政府各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參與配合,確保河道管理和整治的質量。通過分析肇東市河道管理工作的現狀,針對肇東市河道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為河道生態文明建設和“清四亂”工作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肇東市;河道管理;現狀及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7-014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TV85? ? ? ? 文獻標志碼:A
1? 肇東市河道管理現狀
肇東市境內水系較少,水資源稟賦較差,主要有4條自然溝道,即好爾討溝子、四站溝子、坤泥溝子和肇蘭新河。肇東市河流汛期主要集中在7—8月,這導致肇東市河道管理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受季節因素影響較大。因此,肇東市十分重視河道管理工作,全市統一規劃,提高河道綜管理能力。
2? 肇東市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
肇東市政府十分重視河道管理工作,對水利部門河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但是,經濟和氣候形勢的快速發展和變化,給河道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機遇和挑戰。
2.1? 法律、思想意識淡薄
肇東市轄區村民在河道行洪區等管理區域內開荒種地,導致破壞水利設施等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鄉村干部宣傳不到位,致使村民對涉水法律法規認識不到位、思想意識淡薄[1]。此外,一些領導干部在認識上有偏差,忽略了水利工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對水土保持工作缺乏耐心和足夠的認知[1-2]。雖然這些問題在“清四亂”工作中有所改善,但是這些問題的頑固性不容忽視。
2.2? 職權不明,缺乏協調性
河道管理工作是多部門、多機構協同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項工作,絕不是水務機構或其他某一部門就能實現的。要想達到河道管理工作的預期效果,需要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配合,不能出現某部門孤立的現象。例如整治河道采砂需要政府、水務局、公安機關等部門集中配合,有效互動,以便順利完成“清四亂”工作。然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河道管理部門各自為政,缺少協調合作,使得河道管理工作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2.3? 河道亂采濫挖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嚴格控制河道采砂現象。但是,大量的基礎建設對砂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導致砂石嚴重缺乏,砂石價格急速上漲。受利益因素的影響,一些不法分子私自在河道亂采,破壞了河道環境,危及堤防和橋涵等基礎設施的安全,嚴重影響了河道的穩定性,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3],且盜取了大量國家資源。國家“清四亂”工作之一就是治理亂采現象,規范行業行為。科學合理地采砂能夠疏浚河道,維持河流的穩定性,保護生態環境。
2.4? 侵占河道,影響行洪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迅速增加,人們對土地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一部分人違規侵占河道,在河道上建造違章建筑。部分農村甚至在河道上放置垃圾和廢棄物,影響了河道的地形地貌,減緩了水流流速,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部分村民法律意識淡薄,在河道內種植高桿作物和經濟樹木,建筑物違法亂建等現象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河道的正常管理,損害了河道的使用,這些問題都是“清四亂”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3? 相關對策
3.1? 加強法律法規宣傳
加大對肇東市全市人民的法律法規宣傳,尤其是涉水法律法規,增強人們對保護河道的意識和觀念,改善河道管理的軟環境。在每年的“中國水周”和“世界水日”,應該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宣傳《水法》等法律法規,提高全社會保護水的意識,強化人們保護河道的觀念[4-5]。發動廣大干部深入群眾當中,讓干部和群眾都認識到河道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3.2? 大力推行河長制
為進一步加強河道管理,全面落實河道管理制度,不斷改善河道水環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肇東市應當大力推行河長制,建立健全河長制中的河道管理制度。河長制的實施能夠快速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解決河道內垃圾和廢棄污染物等問題,確保河道水資源的安全,保障河道防洪排澇安全。全面推行“河長制”,成立“河長制”辦公室,有利于河道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使各個部門協調統一,共同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3.3? 加強河道采砂的監管
根據水利部在2018年7月發布的《關于開展全國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的通知》,結合肇東市實際工作情況可知,目前河道管理工作需要集中在采砂監管方面。組織相應的巡查巡檢隊伍,監督和檢查河道采砂情況,包括采砂范圍、采砂時間、深度等,堅決禁止任何亂采濫挖河沙的現象,將一切威脅河道安全的因素控制在萌芽狀態。此外,還要請專業的團隊規劃河道采砂工作,科學、合理地采砂,疏浚河道,維護河道安全。
總而言之,所有的采砂活動必須以安全、環保為前提,尊重自然規律,以此提高河道管理工作的效率。
3.4? 加強河道水環境監管
河道治理應該遵從自然理念,充分考量工程隊水文、流速、河道形態等因素的影響,構建適合生物生存、棲息繁殖的生態河道。生態河道的治理要避免均一化和單一化,盡量使用天然河道斷面。此外,還要擇優選擇建材,優先選擇天然材料,選擇適宜生物生長的生態材料。在綠化河道時,盡量保留和利用河道原有的植被,科學合理地配置植物,種植具有多樣性的生態植物帶。完成生態河道治理工程后,應該對治理效果進行跟蹤,發現問題后提出改進措施。
4? 結束語
河道生態管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之一,河道治理不僅是河道管理部門的職責,還應積極協調國土和環保等部門共同對肇東市的河道進行管控。河道管理和治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在具體工作時要注意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管理方法和河道治理技術。同時,還要強化所有管理人員的政策法規意識,加強各個部門的協調,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河道管理工作的質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河道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李貽學.中國土地可持續利用的土地政策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4.
[2]馬海濤.中國土地資源保護與可持續與利用問題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5.
[3]李瑞江.加強漳衛新河河口管理的對策思考[J].海河水利,2009(3):5-7.
[4]楊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及優化配置[J].現代農業科技,2018(12):167,169.
[5]王慶博.青州市河道管理工作現狀及對策分析[J].管理觀察,2019(1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