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市鹿寨職業(yè)教育中心為例論述如何強化幼師生英語活動與交流能力,提出增加幼師生的英語口語交流、拓寬英語交流活動的途徑、實踐英語教學活動三種方法,促進幼師生英語活動與交流能力的提高,使之成長為未來幼兒園的優(yōu)秀英語教師。
【關(guān)鍵詞】幼師生 英語活動 交流能力 途徑 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B-0139-02
隨著時代的迅速發(fā)展,加強幼兒教育成為世界未來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許多國家把幼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的基礎,并依據(jù)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和保健學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嘗試新的改革,以促進自身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幼兒教育逐步被納入義務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在幼兒教育的目標、制度、內(nèi)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現(xiàn)一些新的趨勢。對于我國來說,在日益國際化的進程中,提高幼兒的英語水平,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英語運用能力,無疑是重要的一環(huán)。有資料顯示,在幼兒教育 3~6 歲年齡階段的所實施的教育中,如果能夠很好地進行外語方面的教育,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 3 歲大的兒童舌頭肌肉尚未成熟定型,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語音辨別、語音模仿、詞匯吸收等方面具有成年人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更便于說出地道標準的外語。但是,在眾多的幼兒英語學校中,很多學校只是把英語教學當作一種常規(guī)性的任務,卻不知英語教學是一門持續(xù)性提高的科目,而在幼兒英語教師的配備上,也往往不盡如人意,很多幼兒英語教師本身缺乏對幼兒的教學經(jīng)驗,故而教學質(zhì)量也不是很高,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何提高幼兒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也已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筆者認為,要提高幼兒的英語學習能力,除了要培養(yǎng)幼兒英語老師自身的各種能力外,還要考慮教學技巧,畢竟幼師生面對的是尚未發(fā)展成熟的幼兒,如果不講究技巧,照本宣科,幼兒是學不好英語的。柳州市鹿寨職業(yè)教育中心在近三年來開展的幼師英語教學中,總結(jié)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經(jīng)驗。
一、增加幼師生的英語口語交流
教學實驗表明,幼兒是一個愛說話的群體,他們喜歡老師講故事,還喜歡把自己聽來的故事講給小伙伴或者老師聽。幼兒之間的交流最多的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為此,我們應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的語言交流中,讓幼兒在平常的交流中接觸英語,熟悉英語,進而掌握英語。在日常的幼師英語教學中,我們著重提高幼師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除了要求幼師生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和語句外,還創(chuàng)新性地借助道具(如小朋友常用的玩具)、圖畫(動畫片里的人物)、手勢、動作等,要求幼師生能用英語準確地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再通過與小孩子玩游戲、互動等方式,把這些詞匯融入小孩子的生活中。實踐證明,很多小孩子在課后接觸到相應的玩具、水果時,能夠用英語表達出來,也說明幼師生通過日常生活把英語帶入小孩子的生活中的方式是有成效的。通過去幼兒園觀察幼師生的課堂教學情形,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孩子們都有很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每個人在課堂上都想有表現(xiàn)的機會。為此,我們在給幼師生的教學中安排了說故事課程,通過簡單的英語表達,表述故事的梗概。考慮到小孩子們的語言表達不可能太清晰流暢,我們還要求幼師生把故事進行簡化。例如小紅帽的故事,從“小紅帽”這個故事名稱開始,要求幼師生把詞匯分開以便簡單化。小紅帽,可以分化為三個部分,小:small,紅:red,帽:hat,合起來就是:small red hat。小紅帽的故事就是:The story of small red hat.通過類似的層層分解,幼師生用簡單的詞匯把整個故事表述出來。
在每堂課開課之前,我們都設置了一個課前英語對話環(huán)節(jié),幼師生可以自由發(fā)揮,相互問候,詢問對方最近感興趣的事情,讀了什么書,看了什么好看的電影等。剛開始幼師生不太習慣,但隨著我們的堅持,而且對話又比較自由,對話時出錯老師也不會當場打斷,而是在對話結(jié)束后才一起總結(jié)評析,幼師生從單詞問候,到短語問候、簡單句型對話到日常對話,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效果,很多以前沒開過口講英語的學生,也能熟練地表達一些日常問候用語了。
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幼師專業(yè)學生如果只是掌握教學理論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最終必須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達給幼兒。因此,增強幼師專業(yè)學生的口語交流,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
二、拓寬英語交流活動的途徑
舉辦英語交流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主體實踐學習策略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直接進行思維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適時地舉辦一些相關(guān)的課外活動。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英文朗誦比賽、英文歌曲比賽、英文短劇比賽、英文書法比賽等活動提高幼師生的英文水平。
為了讓學生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能夠大膽參與,賽出水平,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交流的氛圍,使學生處于輕松自然的英語交流之中,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不斷提高他們英語的交際能力。為此,教師在活動之前必須做大量工作。首先,要學會搜集信息。一般來說,進行英語交流的話題有一定難度,有時需要提前搜集一些材料,教師要引導學生知道用什么工具,通過什么途徑去搜集有關(guān)信息,有時候還應帶幼師生到電腦室通過電腦收集信息,并幫忙進行篩選、分析、整合,修改等。其次,要教導學生學會表達觀點。言語表達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也是一個人交際能力的重要指標。言語交流的成功依賴于每一個參與者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相互了解對方的觀點。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經(jīng)常進行書面或口語練習。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正。再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必要的競爭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干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通過對比,表揚語言表達出色的學生,讓學生產(chǎn)生自豪感,并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英語朗誦比賽不僅鍛煉了學生在眾人面前表達的能力,克服膽怯心理,還可以考查學生的語速、語音、手勢、觀眾的接受程度等。一個成績優(yōu)秀的朗誦者,除了要有清晰的思路,還要口齒清晰,笑容自然,手勢規(guī)范,語速適中,語音高低起伏有致,才會贏得觀眾的認可。而這些,是作為一個幼師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