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敏
摘 要:我國會計理論與會計立法一直倡導合法性原則,這是一項最基本的原則,應引起學術研究與立法實踐的重視。合法性原則的含義正隨著我國的進一步發展變得越來越豐富,主要對會計法規體系中合法性原則進行詳細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會計法規;合法性;原則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7-015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922.26? ? ? ? 文獻標志碼:A
會計合法性原則是會計基本準則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指會計核算一定要按照我國的相關法律進行,企業必須自覺遵守國家財經方面的相關制度,始終遵守國家經濟紀律,確保企業財產完整。
1? 會計理論與會計法規中的合法性原則及其內容
①會計理論界對合法性原則的重視程度很高。該原則成為會計工作立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會計工作與社會公眾利益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會計工作也逐漸超出了個人利益的范圍,會計信息的公信力和公益性也需要會計立法的保護[1]。基于此,我國會計學術界對合法性原則一直給予高度重視,并將其列為會計的一項基本原則。②會計法規對合法性原則的重視程度很高。在我國,會計法規中的基本原則始終是會計合法性原則。在1992年之前,我國會計制度的法律定位具有“財政決定財務,財務決定會計”的特點。1992年以后,相繼對會計法規中的合法性原則進行了修改,由此可見,我國會計法規對合法性原則長期以來都給予了高度重視。20世紀90年代,我國還沒有實行會計改革,會計理論與會計法規對會計合法性原則的理解是一致的,在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經驗的前期,合法性原則也一直是會計立法最基本的理念。
會計合法性原則包含了4個方面的內容。①會計合法性原則的基礎是會計主體的合法性。合法的會計主體是指經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登記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聯營企業、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其他單位。②會計合法性原則的根本是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合法性。會計主體在工商行政部門進行登記時,對生產經營的宗旨、范圍、目標、場所、人員等已經進行了規范,正常、合法的會計主體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全部受到國家法律法規、相關政策的約束和保護[2]。③會計合法性原則的核心是會計主體會計核算的合法性。會計主體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資金活動都是會計核算的內容和對象,因此會計一定要有完整的記錄。④執行會計合法性原則的保證是會計人員嚴格執法。會計核算工作是通過會計人員完成的,沒有會計人員的嚴格執法,前面的3項內容都形同虛設。
2? 合法性原則具有的現實意義
2.1? 會計信息含義的真實性還未確定
目前,我國很少重視合法性原則,會計實務工作者也很少關注會計的相關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和相關的法律法規會讓他們感到困惑。有些會計人員經常會被審計的中介人員派去進行固定資產減值核算,但算出了很多沒有實據的會計數據。這種缺少原始憑證的會計行為盡管符合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的相關規定,卻與《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12條規定、《會計法》第9條規定相沖突。因此,在缺少合法性原則的前提下,《會計法》與會計準則之間關于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差異,使特定會計規則的合法性遭到了質疑。
2.2? 依法管理會計工作的理念
我國財政部會計司原司長楊敏在對全體員工做“加強依法行政建設,全面推進會計管理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專題報告中,反復強調了依法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在報告中,楊敏提出了會計與法治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依法行政及依法理財如果與會計工作聯系在一起,就屬于依法管理會計工作,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不但要對會計業務的相關法律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還要充分掌握依法行政的行政法律。
此次報告中提到的會計層級效力與法律淵源的問題始終沒有引起會計界相關人士的重視,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充分了解和認識合法性原則的意義,而依法管理會計工作的理念,是后續會計立法的一個正確方向。截至目前,在實行的具體準則中存在很多不同的規則,因此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爭議,必須引起學術界和立法機關的足夠重視。
3? 合法性原則與會計法規的發展方向
3.1? 對會計信息的科學性和真實性進行科學合理的界定
《會計法》的立法宗旨是保證會計資料完整、真實,加大經濟管理與財務管理的力度,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有效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使會計行為規范化。會計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保證會計資料的完整、真實,而真實的會計資料又是連接《會計法》與規范性文件的一座橋梁。可以通過引進法律事實概念的形式,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進行界定。法律事實屬于客觀事實中的一項內容,也只有法律事實才能進行記賬,其他事實只能作為補充,不能進入會計處理程序中。
真實的信息是指會計信息可以對會計主體的法律事實進行正確的反映。從技術角度來看,會計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根據法律事實,對企業財產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準確分類,因為會計流程本身就是信息整合的過程。為了使會計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得到保證,確保會計信息的公益性和公信力,在企業的基本財務報表中,會計信息只能是法律事實,而其他事實及非實時信息對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來講可能會有用,但是如果這些信息進入到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就會嚴重影響企業財務報表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3.2? 對會計的基本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界定
在接下來的立法過程中,要在堅持現行《會計法》第9條規定的基礎上,把“根據法律事實記賬”當作會計的首要原則,并且要用這一原則對其他會計理念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3.3? 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界定
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目前存在的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是目標定位失當。在《注冊會計師法》中,對“證明效力”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被審計單位是否遵循了公認的會計制度或會計準則,但沒有提到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及合法性。由此可見,政府審計及內部審計在對企業經濟活動、相關信息的真實性、效益性、合法性進行審計時,可以直接提出審計意見,在審計報告中也可以包含處罰意見,這樣才能把審計監督的職能充分發揮出來。
4? 結束語
在保障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完整性方面,會計立法的合法性原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計是一個技術性職業,不僅把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做成了報表,還對資金運作的有效性與合法性進行監督和控制。我國會計立法可以在會計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融入合法性原則,這樣才能使我國的會計革命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張靜,宋繼文,王悅.工作場所正念:研究述評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7(8):56-70.
[2]財政部就《會計法》修訂重點問題征求意見[J].中國總會計師,201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