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洋 胡丁言 唐放梅 張靜 賀丹

摘要:獨角獸企業是高新技術、投資導向的代名詞,根據2016年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我國在2016年已達到了131個,隨著時間的發展,獨角獸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我國獨角獸數量已經達到181個;但是,在數據分析中我們卻發現獨角獸的分布區域大都集中在北、上、深、杭這些地區,而江蘇省作為全國經濟排名靠前的省份,獨角獸企業數量卻相對較少。根據中國獨角獸企業的發展路徑分析和發展經驗總結,指出江蘇省獨角獸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一、“獨角獸”企業的主體特征
獨角獸是最早出現在歐洲希伯來傳說和圣經舊約中的一種形如白馬,額前有一個螺旋角,且長有一對翅膀的生物,代表高速、高貴、高傲、純潔和神秘。
目前,國內還沒有關于獨角獸企業確切的定義。本文根據國外對獨角獸企業的劃分標準和國內的實際情況,對“獨角獸”作出如下定義:在中國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成立10年以內、估值超過10億美元、獲得過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的企業,是一種爆發式成長的代表。
由于美國獨角獸企業起源較早,實力雄厚,所以對研究中國獨角獸企業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基于此,本文以美國獨角獸為例,與中國獨角獸企業作對比分析。
二、江蘇省“獨角獸”企業發展現狀簡析
(一)江蘇省獨角獸企業
根據《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發展報告2017》和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載體評估結果,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江蘇省共評選出10家“獨角獸”企業、33所潛在“獨角獸”企業,蘇南自創區8家“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南京、蘇州、無錫和鎮江,其中南京擁有最多的“獨角獸”企業7家,蘇州2家(截至2019年1月已經上市),無錫1家;33家潛在“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南京、無錫、常州和蘇州,其中蘇州擁有潛在“獨角獸”企業最多19家,其次為南京10家。
江蘇省的獨角獸企業和潛在獨角獸企業的行業分布主要集中于高技術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計算機和通信和其他設備制造業等領域,另外醫藥制造業也是該省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
(二)江蘇省“獨角獸”企業的概況
獨角獸企業概念一詞自2013年被首次分類以來,江蘇省共出現過14家獨角獸企業。
南京共有8家獲評獨角獸企業:【按企業名稱(成立時間、估值、行業、獨角獸獲評年限、是否上市)排列】: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2009、200、電子商務、2009至今、否)、江蘇車置寶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7、電子商務、2010至今、否)、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2010、200、互聯網服務、2010至今、否)、南京拜騰汽車科技有限公司(2016、195、汽車交通、2016至今、否)、江蘇蘇寧體育產業有限公司(2016、117、體育、2016至今、否)、江蘇艾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2014、70、房產服務、2014至今、否)、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2017、未公開、汽車交通、2017至今、否)、南京好享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2010、65、硬件、2010至今、否)。
鎮江共有2家:惠龍易通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07、106、物流、2007至2017、否)、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2007、70、新材料、2007~2017、是)。
無錫共有2家:華云數據(2010、70、企業服務、2010至今、否)、江蘇紫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2012、未知、企業服務、2012至今、否)。
蘇州共有2家:基石藥業(蘇州)有限公司(2016、65、大健康、16至今、是)、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2011、100、大健康、2011~2018、是)在江蘇省歷年獨角獸企業中,其中有三家成功功上市,剩余11家企業中,惠龍易通國際物流公司于2018年失去獨角獸資格,剩余10家企業仍具有獨角獸資格。不難看出,江蘇省獨角獸企業的發展相較于全國的獨角獸企業發展具有一下特點。(數據來源于胡潤百富2018年第三季度華中地區獨角獸分布和網易聯合創新中心)。
1.國內熱門行業在江蘇省較少
全國熱門行業分布在互聯網電商等互聯網行業,而江蘇省目前只有兩家,并別估值相較于其他地區的同類企業較低,互聯網電商企業并沒有形成大型的平臺型企業幫助其他行業創造新的獨角獸,省內缺乏大型平臺型企業。
2.缺乏制造業獨角獸企業
江蘇省以制造業發達著稱,但富饒的制造業土壤卻無法帶來獨角獸企業的產生,不可否認,制造業對江蘇省GDP的拉動使得江蘇省位列全國GDP前列,但當依靠科技和產品性能的制造業面臨轉型與科技技術進步時,大多數制造業都會面臨著技術轉型難的困境,科技技術進步帶來的研發投資費用以及產品與市場的磨合期都使得處于激烈競爭中的制造業企業望而止步,真正愿意引領科技進步的企業也由于制造業不受投資者偏好的現狀而心有余力不足。
三、江蘇省培育獨角獸企業困境分析——基于案例分析
(一)江蘇省發展金融科技類獨角獸企業困境案例分析
1. 華云數據的發展現狀
華云數據是一家云計算基礎運營商,業務以研發與運營商用云計算基礎設施,面向國內以及全球客戶提供基于云計算的IT解決方案與外包服務為主。云計算在我國的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從2012年阿里云到騰訊云、金山云、百度云和華為云的入駐到2017年我國云計算市場已有20多家云廠商。在云計算這個領域中,華云數據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硬盤I/O性能業界領先,面臨的更多是云生態圈沒有提供標準的云服務標準帶來的規范性發展問題。據企服行業頭條統計,2018至少有20余家大型云計算廠商拿到融資,總金額突破百億元,華云數據E輪融資拿到15億美元位居第二,但放到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中比較,華云數據還是難以和阿里云,騰訊云和百度云等巨頭分庭抗禮。鑒于華云數據未上市,在財務和企業運營等方面公開的信息有限,作者根據時下資訊概括出幾點華云數據企業發展的困境。
2. 華云數據發展困境分析
(1)與制造業企業的合作不足。
華云數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位于無錫,江蘇省的GDP位居全國第二,但是其IT城市的成熟度遠未達產業規模,云計算技術可以快速運用的行業主要在視頻、游戲、金融、移動APP和教育,較少延伸至醫療和政務與制造業中。江蘇省制造業發達,其他輕型行業較少,其發展不僅應推動云計算與AI產業合作,更應該推動制造業智能化進程。比如在搭建云平臺、大數據平臺和人工智能平臺,以此優化其原有的信息系統、質量監管系統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2)個性化競品創新不足。
目前,中國云計算市場排名按照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百度云和華為云等,云廠商中場內的各家基因、優勢不同,由此戰術、戰略上也各有不同。阿里云是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經過近10年發展早已搶占中小企業用戶心智,其在云計算市場起步早,戰略上具有前瞻性。騰訊云訊是靠規模和生態,騰訊自身的體量足夠大,投資也做得很好,給云業務提供廣闊的應用廠家。金山云側重于與自身業務比較契合的智能家居和汽車行業,小米有最大的消費IoT硬件體系,金山云順勢發展這塊業務輕車熟路。制造業仍然是云廠商們都在瞄準的有利機會,如何在保障企業信息數據安全的情況下提升企業信息處理效率是華云數據亟待解決的問題。
(3)巨頭價格之戰險中求生。
國內云廠商普遍面臨數據傳輸問題、計算穩定問題和處理速度問題,此外,資本投入也是決定云廠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2012年前后,阿里云為了突破5k測試難題,馬云選擇以每年給阿里投10億,投10年的決心讓大規模計算成為可能。后來居上的騰訊云與阿里云的競爭更加激烈,為了拉攏用戶,2016年末,騰訊云和阿里云分別以“降價25%”和“降價47%”強勢進入CDN市場。同年11月22日阿里云又宣布CDN整體降價25%,直接創下了國內CDN最低價。CDN的降價在一定程度上逼走了小廠商,而對大的格局不會有太大影響,華云數據如何在商戰中險中求生,催生資本對云廠商的青睞也是其企業可持續發展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一。
(二)江蘇省發展生物醫藥企業困境案例分析
1. 信達生物基本情況分析
以2018年10月于港股上市的信達生物醫藥公司為例,信達生物于2011年在蘇州成立,公司主要研究和制造抗腫瘤類新型藥物,在抗腫瘤類藥物的研發上,公司擁有17條研發管線,研發管線的研發階段也分類鮮明,其中四種已處于臨床試驗階段,6種已提交臨床申請,其余大部分也已處于研發階段,分類嚴格的研發管線可以保證信達生物的長線發展,公司的核心產品信迪利單抗在目前的臨床試驗下比較同類市場藥物,具有明顯的藥效優勢,市場前景良好。根據其上市后公布的近三年財務報表分析可得出以下數據(見表1)。
信達生物醫藥以科技醫藥著稱,其旗下新藥占據了抗腫瘤類藥物市場,但根據其財務報表不難發現其自2016年以來持續處于虧損狀態,并且其資產負債率遠遠高于臨界值水平,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可以用其行業特征予以解釋。
2. 信達生物發展困境分析
(1)研發資金回收期漫長。
生物醫藥行業依賴于新藥開發和技術革新帶來的產品療效提升,研發新產品需要漫長的試驗周期和檢驗周期,其投資回收期遠遠長于其他行業,并且面臨實驗失敗的風險,所以風險投資也鮮有涉足。加之新產品投放市場后需要等待市場檢驗,此段振蕩期很容易使自身公司產品被其他同質化產品取代。信達生物近三年數據顯示,其研發資金達到了14.17億,而其幾年以來均為負盈利。與上例華云數據相類似,信達生物同樣存在資金需求困境。
(2)同類產品市場競爭激烈。
信達生物于上市前加緊提交了關于其核心產品信迪利單抗的上市申請,但隨著國內外其他公司緊隨其后的研究,很多同類產品也隨之而來。面對同類產的競爭,市場已經從“誰先誰牛”的拼研發速度的階段過渡向工程化的追求質量的階段,新階段更加需要信達生物投入更多的資金。不同于華云數據行業價格戰帶來的產品競爭,信達生物面對的市場競爭主要來源于產品迭代的創新力比拼。
(三)江蘇省獨角獸企業發展困境總結
根據以上兩個企業的案例分析,江蘇省各行業培育獨角獸企業存在普遍的困境。
1. 資金困境
不管是目前全國熱門的獨角獸企業行業,還是新興的科技類行業,江蘇省在吸引資金流向潛在獨角獸企業的能力上略顯不足,這一點從上述案例分析的研發類企業華云數據和信達生物可以看出,特別是信達生物這類依靠產品創新的企業在科技創新上不僅要投入人才,更加要投入資金。
2. 市場競爭困境
在金融科技行業存在同類型產品價格戰下的市場高淘汰,在生物醫藥行業存在產品創新速率加快帶來的競爭壓力。市場嚴重的競爭壓力雖然反映了市場活躍程度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卻造成了企業發展面臨更多的壓力,即使存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高壓競爭的市場環境也讓大多數企業望而卻步。
3. 企業家精神困境
江蘇省富饒的制造業土壤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制造業企業家的不斷努力,但制造業企業家過度看重企業的生產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而忽略了技術的升級和尋求企業服務類公司的幫助,據美國經濟學家研究顯示,美國國內企業服務類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需求的提升,美國形成了使用企業服務提高效率的氛圍,而在江蘇,鮮有企業會尋求企業服務的幫助,注重生產效率的制造企業更加如此,制造業企業僅在互聯網上實現了低端的跨界融合。
四、“獨角獸”企業的培育路徑
(一)江蘇省培育獨角獸企業現狀分析
1. 缺少平臺型企業的溫床
江蘇省作為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二的經濟發達省份,獨角獸企業的發展與北京、上海、廣東和浙江這些省份相比,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雖然江蘇省具有雄厚的軟件實力和全國第一的網民數量,但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在江蘇省發展獨角獸企業缺少像百度、阿里、騰訊這樣的商業巨頭孕育的互聯網孵化平臺。標志性的互聯網平臺是“互聯網+”與其他行業跨界融合發展的主題,例如杭州的獨角獸企業主要以阿里巴巴為中心,在教育、健康、金融、旅游等眾多新興消費領域,孵化和培育獨角獸企業,呈現“雨林”式分布。
2. 政府的主導性較強,產業政策上的保守性
江蘇省的科技金融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但政府還是缺少對金融企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在科技金融稅收的統籌協調方面仍處于空白階段。獨角獸是近年來較為新興和高速發展的事物,其發展模式對傳統行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顛覆性,政府在創新創業政策方面缺乏包容度和靈活性,在產業政策的制定上政府的主導性太強,干預力度過大嚴重擠壓互聯網經濟類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從整個江蘇省的情況看,雖然在全省范圍內在金融財政發面的支出有所增加,但部分地區的金融科技研究經費仍投入不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3. 缺乏細分領域的高精尖復合型人才
江蘇省雖然是教育大省和教育強省,人才資源豐富,但在創新創業方面的人才仍較為缺乏。創新創業是一項綜合性強,融合政策、技術、人才、資金等多項要素的綜合性活動,它不是各項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復雜融合為一個不可劃分的整體要素。江蘇省具有豐厚的科學技術人才、金融人才,但缺乏與創新創業相匹配的既懂科學技術又懂經濟運作規律和決策管理方面的復合型人才。獨角獸企業高速成長性的特點要求它需要有敏銳洞察力和果斷決策力且具有一定冒險精神的企業家。
(二)江蘇省培育獨角獸企業措施建議
1. 平臺型企業助力獨角獸企業培育與發展
借鑒阿里系與騰訊系的平臺型企業發展模式,早日在江蘇培育出類似平臺型企業,為江蘇省培育獨角獸企業提供資金扶持與技術指導。企業家積極與平臺型企業交流,爭取獲得平臺幫助與引導。
2. 大力培育垂直細分領域高精尖復合型人才
企業與江蘇省高校深入合作,建立共育、共享高校專業人才,政府出臺人才保護政策,為高校人才就業提供便利,吸引廣大專業人才投身省內經濟建設。創業孵化公司發揮伯樂精神尋找高校創新型人才,發現高校潛在創新智慧,精準提供創業孵化服務,提升創業孵化成功率,真正發揮創業孵化在江蘇省創新創業發展大局中的關鍵性、持續性作用。
3. 積極促成科技、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跨界融合,促進投資導向的“再工業化”
借鑒美國獨角獸成功經驗,互聯網、高新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跨界融合實際提升了制造業產值,美國在經歷了經濟泡沫后毅然回歸實體經濟表明制造業仍舊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唯有通過在江蘇省內促成傳統制造業科技化、互聯網化,才能使江蘇制造業在時代洪流中順勢前行。唯有通過將投資焦點再次引導向制造業才能為制造業的科技化、互聯網化提供資金與技術。
4. 積極響應江蘇省“蘇南自創區”號召,因地制宜發展獨角獸企業
近年來諸如成都與杭州等城市先后出臺了獨角獸企業專項培育政策,作為全國GDP前列的江蘇也不甘落后。江蘇省為響應國家科技部關于建設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的號召,于2018年3月向國家提出了建設“蘇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的申請,2018年10月成功獲批建設。擁有優勢政策,如何科學配套實施呢?企業層面:科技進步帶來產品對市場份額的占有是獨角獸企業的成功因素之一。蘇南示范區的建設將會結合地區產業優勢,在地區已有的集聚產業基礎上引進高新科技,處于示范區內的企業必須積極尋求科技扶持,配合國家完成技術升級,不能固守已有技術。政府層面:蘇南示范區給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指引,但仍需要政府專項資金扶持,對處于技術升級以及技術試點的科技企業予以危險期保護,幫助其度過技術轉化振蕩期,促成國家高新技術向領先產品的成功轉化。
參考文獻:
[1]孫韶華.中國“獨角獸”企業崛起引全球關注[J].決策探索(上),2018(01).
[2]胡峰,李晶,黃斌.中國獨角獸企業分析及其對江蘇的啟示[J].科技與經濟,2016(05).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