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銀企對賬工作是銀行風險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開戶銀行和開戶單位的高度重視。然而,現實中,銀企對賬卻沒有引起銀企雙方的足夠重視,特別是創新變革后以電子對賬為主渠道的銀企對賬,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就銀企電子對賬工作現狀,提出了一些風險防控措施建議,以便加強和改進銀企對賬工作,確保資金安全。
關鍵詞:銀企對賬;電子渠道;代客對賬;防控措施
2005年1月4日震驚整個銀行業的“高山案件”,漏洞之一就是沒有認真履職對賬。此后銀監會2005年3月下發《關于加大防范操作風險工作力度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強和完善銀行與客戶、銀行與銀行以及銀行內部業務臺帳與會計賬之間的適時對賬制度,對對賬頻率、對賬對象、可參與對賬人員等做出明確規定。同時,要改善管理理念,改進技術手段。”此后,銀企對賬正式納入銀行日常風險防控工作,作為銀行和企業之間最直接和有效的溝通方式,它可以避免由于銀企賬目不一致所引起或隱藏的一系列問題。
一、銀企對賬現狀
隨著網絡化、電子化的高速發展,為了順應市場發展趨勢,方便客戶同時節約對賬工作成本,減輕對賬人員的工作量,提升對賬工作效率。全國各大商業銀行均致力于各種新型對賬渠道的開發,現如今的銀企對賬已不再僅依托郵寄對賬單的方式,電子渠道對賬方式成為了銀企對賬工作的必然發展,
目前主要包括:網銀對賬、電子回單箱對賬兩大電子渠道。
二、網銀對賬渠道及其安全性探析
近年來網上銀行業務發展迅猛,它在成本控制、便利客戶等方面均存在較為突出的優勢,加快發展網上銀行是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廣泛使用也是便利客戶的首要選擇。從目前的我國網民基礎看,根據《第36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半年新增網民189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48.8%,隨著互聯網普及以及網上銀行的大力推廣為網銀對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網銀對賬推廣給銀行和客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主要體現如下:
(1)可靠性:系統技術成熟,整個對賬流程系統自動控制,無人工干預。網銀對賬是以互聯網為依托,每月初根據客戶上月交易金額、存款余額,自動判定是否產生賬單,并以最快的速度把產生的對賬單直接傳遞到網銀客戶端,同時第一時間反饋客戶對賬回執。
(2)便捷性:客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登錄網銀客戶端完成對賬,不受時間、地點等諸多條件的限制。
首先,談談網銀安全性問題,用百度搜索引擎敲入“網銀安全”,會出現約4930萬條搜索記錄,其中不乏一些發人深省的案件。
原因涉及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網銀的犯罪技術門檻較低,主要是互聯網上有人銷售盜竊網銀的木馬,由于利益催生,在高效便捷互聯網的協助下入侵的技術和工具可使普通的網民也能入侵計算機,便使得有心之人有可乘之機。
第二個方面:新型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詐騙行為屢禁不止,部分網民安全意識較差,忽視網絡環境的安全、賬號及密碼的保密性等等。
網銀安全問題將直接影響對賬的真實性和客戶對于網銀對賬渠道的信任。目前銀行后臺系統技術手段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防范工作,有效的實現了銀行的安全保障能力。但是網銀是一個客戶端與銀行端數據交互的過程,因此正確使用網上銀行是客戶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而銀行需要做的除了強大的技術手段支撐,還需要積極引導客戶正確使用網上銀行,培養客戶安全使用網上銀行的習慣,包括密碼的保護、U盾的保管,促使客戶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對維護網上銀行,乃至網銀對賬渠道的安全及推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電子回單箱自助對賬渠道及其安全性探析
隨著銀行數據電子化的發展,各商業銀行廣泛使用電子回單箱,為推廣電子回單箱對賬形成了有力的支持。
電子回單箱對賬,是指銀行與客戶簽訂服務協議,確認以電子回單箱作為客戶接收對賬單并反饋對賬結果的方式。客戶通過IC卡登陸完成對賬單查詢及下載,核對確認賬戶余額信息,并通過電子回單箱渠道反饋對賬結果的對賬服務方式。
作為網銀對賬的有力補充,電子回單箱對賬同網銀對賬一樣具有可靠性、便捷性、節約性的優勢。對于風險而言,因為電子回單箱放置于營業網點,網絡使用銀行內部局域網,日常使用也可在銀行員工的協助之下,因此電子回單箱自助對賬風險主要來源于網點員工代客對賬的問題。
四、“代客對賬”風險防控措施
縱觀電子對賬種種潛在安全威脅,網銀安全問題通過銀行后臺系統技術手段可有效解決,客戶安全意識需要不斷培養,如何防范電子對賬代客對賬風險?
銀企對賬包括協議簽訂、客戶對賬、賬單回收等環節,代客對賬的治理,需要從源頭開始、潛在風險出發,有的放矢、重點防控,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嚴控對賬協議簽約環節:集中審核銀企對賬協議,強化電子對賬協議簽約表面真實性、合規性和系統錄入準確性管理,確保銀企對賬協議簽訂真實有效。
(2)關注電子對賬介質管理:重點網點是否存在網點員工持有客戶網銀口令、電子回單箱IC卡等電子介質,定期開展風險排查等,挖掘電子對賬介質管理死角,避免為代客對賬等違法行為創建有利基礎和條件,造成風險事件。
參考文獻
[1]吳勁松.從中行“高山案件”看與客戶對賬[J].財會研究,2006(5)
[2]馬嵐.商業銀行銀企對賬存在的風險及防范[J].金融經濟,2013(6)
[3]李東衛.銀行網銀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新會計,2010(12)
作者簡介:唐瑤(1989年6月-),女,漢族,籍貫:重慶,單位: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