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思捷
【摘 要】 我國經濟一直以來都在飛速的發展進步,但是近年來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有所下降,政府認為我國經濟進入了轉型的關鍵時期,而在這一時期,農村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模式的轉變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當今時代農村金融的發展情況,探討了發展當中所遇到的困境,希望能夠推進農村經濟進步。
【關鍵詞】 新常態 農村金融 發展對策
一、引言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全球化成為了經濟的必然趨勢,而在這一經濟趨勢的影響下,我國以往經濟發展所依賴的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現在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國經濟改革的腳步正在一步步的進行推進,試圖在保持經濟更加穩定的同時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更多活力,促進經濟的進步。如今這種經濟態勢被稱為經濟的新常態,經濟的發展速度較低而穩定,尤其是在城市金融當中,經濟增長速度不足的態勢尤為明顯,不過在這樣的經濟形式下,農村金融的發展可能為我國經濟提供足夠的推進力量,而我國一直以來對于農村發展十分重視,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希望能夠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提高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提高經濟實力,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過農村金融雖然在經濟新常態形式下具備城市金融不具備的發展潛力,但是在發展過程當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農村金融同樣也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創新,才能夠推進我國的經濟進步。
二、新常態經濟下農村金融發展當中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行業當中缺乏金融相關人才。農村金融雖然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農村金融行業可謂實現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但是伴隨著農村金融的進步,農村金融的相關體系也越來越復雜,金融行業本來就是一個風險與收益并存的行業,金融產品必定離不開風險與收益的辯證關系,金融從業者的任務往往就是將風險控制在人們可接受的范圍之內,但是在農村金融行業當中,并沒有足夠的金融方面的專業人才,這跟農村發展狀況落后是有一定關系的,金融人才更愿意選擇交通便利,收入更高的城市,所以農村金融行業當中金融秩序的維持是一個重要問題。另外由于農村居民對金融知識了解不多,經濟實力也不強,所以他們更愿意選擇穩定的風險低的金融產品,而對于創新型的金融產品,居民往往會保持懷疑的觀望態度,不會主動購買金融產品,這一問題導致農村金融行業當中資金結構不合理,所以農村金融行業需要引進金融方面的專業人才,對農村金融行業的金融秩序進行維持,實現金融產品風險的有效控制,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在農村地區進行金融觀念宣傳,讓農村居民對金融知識有一個更深程度的了解,促進金融創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升。正因如此,農村金融行業首先需要考慮如何將農村本地區的人才留住,降低人才的流失率,進而再考慮如何吸引城市當中的金融人才來到農村,從事農村金融行業。
(二)農村金融機構建設水平低。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經濟水平比較落后,人們的資金實力不強,因此以往金融行業不重視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建設,在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數量比較少,許多地區的居民前往金融機構對金融產品進行了解與購買比較困難,也就是說金融機構的覆蓋面積不足,另外在農村金融機構當中建設體系不夠完善。具體來講,現在的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有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但是這些銀行的主要網點分布于城市當中,在農村之中的只有一小部分,這一問題導致農村居民的金融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而農村金融機構當中建設體系不完善主要指的就是金融服務當中的擔保體系與征信體系不完善,在金融機構的日常運行當中不僅僅沒有發揮其本來的職能,甚至還會影響到金融機構的辦事效率,導致金融服務的質量下降,阻礙著金融行業的發展。
(三)金融相關理念落后。隨著經濟的不斷進步,金融市場的形勢也在不斷的變化,而為了適應金融市場的變化,金融理念也需要及時的進行革新,但是在我國現在的農村金融機構當中,由于沒有金融方面的專業人才,金融理念也比較落后,導致金融機構在發展過程當中為農村居民提供金融產品以及金融服務類型過于單一。另外農村金融行業與城市金融相比本來就有許多的不同,在農村金融市場當中,資金的流動性要比城市金融的資金流動性要強的多,再加上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政府在監管方面也缺乏力度,所以農村金融行業發展困難,而且農村居民本身對金融知識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理財,金融觀念落后,他們對金融機構往往缺乏信任,所以農村金融機構難以在農村居民手中獲得足夠的資金,進而也難以促進農村地區金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在農村金融行業當中,居民本身的金融理念與金融機構的發展之間存在矛盾,雖然農村居民希望能夠通過金融機構的產品以及相關服務來滿足自身的金融需求,獲得經濟利潤,但是其本身金融觀念落后,對金融機構也缺乏信任。
(四)金融產品同質化嚴重。現在金融行業的相關產品同質化問題相當嚴重,許多產品都屬于同一類型的金融服務,缺乏自身的特色,完全可以互相替代。消費者在不同的金融公司都能購買到名稱不同但是本質相同的這一類金融產品,這就導致金融行業發展速度緩慢。金融行業想要進一步的發展,就要改變金融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的問題,推進產品創新,提高金融產品的競爭力。農村金融機構更需要發揮其本身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推進自身的產品創新與服務模式改革,為農村金融客戶提供種類更多的金融產品以及相關服務,改變以往金融服務成本過高,效率低下的問題,另一方面在金融產品創新與服務模式改革的同時,金融機構也要加強金融理念的宣傳,改變以往農村地區居民對于金融產品不了解,金融理念落后的問題,將他們的目光由簡單的存款、儲蓄業務轉移到理財融資等金融業務上來。
三、新經濟常態下農村金融發展對策
(一)政府要推進金融發展環境的建設。我國政府推出鄉村振興戰略,希望能夠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我國農村地區的城鎮化水平,真正的實現城鄉一體化,而這一戰略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農村經濟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進步,與城市地區的經濟差距逐漸縮小,但是在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農村金融行業由于缺乏合適的發展環境,所以成為了經濟發展當中的矛盾點。因此新經濟常態下,農村金融發展首先需要的就是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方面政府要推進金融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的腳步,為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進而再推進金融機構的征信體系以及擔保體系的建設,另一方面,政府要在農村地區推進金融知識的普及,改變他們的老舊金融理念,在金融機構與農村居民之間搭建一個信任的橋梁,為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農村金融的發展過程當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對農村金融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政府對農村金融行業發展的支持可以由以下幾個途徑,一是最為直接的資金支持,政府可以調配足夠的資金為金融行業發展提供保障,為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鏈條提供保障,二是政府可以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進行業務流程的改革,進而提高金融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最終促進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
(二)完善農村金融體制。農村金融體制不健全是導致在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發展狀況差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推進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首先就要推進金融體系的健全,在新常態的經濟環境當中,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多元化的,因此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少,覆蓋率不足的問題自然需要先加以解決,農村金融機構同樣也可以向著多元化的方向進行建設,政府可以鼓勵上商業興金融模式的發展,再通過政策支持的金融模式發展實現合作互補,共同促進農村金融行業的進步與發展,同時,金融體系建設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金融風險的防范控制體系建設,金融機構的風險防范體系關系到金融機構的資金安全,自然也關系到農村居民對金融機構的信任程度。
(三)建立金融人才機制,引進專業人才。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專業人才,但是在農村地區,金融方面的專業人才十分匱乏。農村地區由于教育資源不足,往往農村地區的居民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就需要前往城市,而在接受教育以后,由于城市生活水平比較高,待遇也比較好,所以他們往往不會選擇回到農村地區就業,也就是農村地區的人才流失率過高,所以農村金融行業發展就要想辦法改變這一問題,尤其是現在人才更關注的是自身的發展空間,所以金融機構可以從這一角度入手,吸引人才來到農村地區就業,為農村地區的金融行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另外,金融行業需要建立自身的人才培養機制,對自身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這樣才能夠為農村金融行業提供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為農村地區的金融行業發展提供保障。
四、結語
農村金融的發展可能為我國經濟提供足夠的推進力量,而我國一直以來對于農村發展十分重視,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希望能夠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提高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提高經濟實力,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過農村金融雖然在經濟新常態形式下具備城市金融不具備的發展潛力,但是在發展過程當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農村金融同樣也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創新,才能夠推進我國的經濟進步。本文分析了當今時代農村金融的發展情況,探討了發展當中所遇到的困境,希望能夠推進農村經濟進步。
【參考文獻】
[1] 張紅,胡玉誠.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31):13.
[2] 張微.主動應對農村金融需求的變化[N].中華合作時報,2019-10-18(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