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壯大,對外貿易形勢不斷發展,外貿在驅動社會經濟發展方面作用依舊十分重要。江蘇省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的大省,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量上一直占有總要地位,對外進出口總額名列前茅。蘇南對外貿易占據了絕大部分份額,而作為江蘇省的經濟洼地,蘇北地區在對外貿易中增速較快,但貿易基礎較弱,貿易額基數較低,在中美貿易戰新形勢下,蘇北城市需梳理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和弊端,爭取取得更加良好的對外貿易形勢。
【關鍵詞】 蘇北 對外貿易 進出口 問題 發展 路徑
對外貿易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 重要推動力,也是形成一個區域比較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省的對外貿易長期處于領先水平。根據2018年統計,江蘇省實現外貿進出口43802.4億元,比上年增長9.5%,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4.4%;其中,出口26657.7億元,增長8.4%,占同期我國出口的16.2%;進口17144.7億元,增長11.3%,占我國進口的12.2%。按美元計價,2018年,我省進出口6640.4億美元,增長12.4%,其中出口4040.4億美元,增長11.3%,進口2600億美元,增長14.1%。而,蘇北地區對外貿易總額已近占據比例較低,蘇北地區要加快發展,必須擴大對外貿易。通過查閱和梳理資料我們不難看出,蘇北地區對外貿易還存在著一下的問題,亟需進行改變。
1.對外貿易總額較少,貿易水平較低。
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及現階段國家及江蘇身的貿易規劃格局等因素影響,江蘇的貿易總額總量較大,但蘇北地區的貿易總額基數較少,雖近年來蘇北地區的對外貿易增速較快,但由于基礎少,總額低,貿易總量一直較低,對外進出口貿易水平較低。
2.貿易產品單一,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
蘇北地區貿易還一定程度上還延續著依靠初級產品出口的慣性思維,部分產業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導致貿易總體質量較差。另外對外貿易產品較為單一,新的貿易增長點培育較慢,成長性不強,沒有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貿易拉動作用。要積極促進貿易多元化,尤其是在經濟新常態,提質增效的經濟發展新形勢下,要積極打造貿易拳頭企業和產品,充分利用新技術,與時俱進做好對外貿易。
3.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蘇北地區貿易的政策扶持和指導。
政府出臺的政策對蘇北地區的貿易扶持和指導不夠,相關貿易配套政策沒有完全發揮促進貿易增長的作用,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同時,江蘇省要進一步加強蘇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吸進外資環境,做好硬件建設工作;要利用貿易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充分發揮蘇北地區的經濟貿易與蘇南的互補優勢,鼓勵蘇南部分貿易企業資源轉移到蘇北地區。政府應積極推廣蘇南對外貿易經驗,及時對蘇北地區的進出口貿易企業加以經驗推廣。
面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工作。
1.要做強優勢品牌產業,爭取集群出口效應。
品牌效應在對外貿易中具有十分影響力,蘇北地區對外貿易曾長期處于初級產品對外貿易階段,對外的貿易產品拘泥于農產品等初級產品。依靠農業產品對外貿易,附加值低,甚至缺乏深加工。在當今貿易形勢下,蘇北各城市需要打造一批具備核心技術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不僅在國內要有知名度,更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我們欣慰的看到,蘇北各城市梳理和總結城市產業特點,擦亮貿易產業特色,已經培育了若干較為優異的產業企業代表,如徐州的徐工集團,機電產品為第一大外貿產品,近年進出口雙雙大幅增長;還有連云港恒瑞制藥等生物醫藥企業,具備生產研發的能力,且實力雄厚,完全可以作為對外貿易的拳頭產品推出去。以上舉措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聯動作用,帶動本市企業的對外貿易攜手共進,形成良好的對外貿易形勢。
2.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乘政策東風,促進貿易發展。
根據2018年上半年國家統計,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發展和國際產能合作的穩步推進,江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更加密切。上半年,江蘇對“一帶一路”沿線的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國和卡塔爾進出口分別增長21.2%、15.6% 和41.3%。與此同時,江蘇與非洲國家進出口增長20.9%;與阿根廷和墨西哥進出口分別增長16.3%和13.1%。我們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框架下,江蘇對外貿易大有可為,蘇北地區依托良好的交通優勢,如亞歐大陸橋等便利條件,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貿易,必將能拓展出一片寬闊的貿易空間。
3.要發揮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重要作用。
以蘇北徐州2017年前10個月為例,徐州市民營企業累計進出口260.4億元,增長34.1%,占全市外貿總額的61%。其中出口232.3億元,增長35.9%,進口28.1億元,增長20.6%,是徐州對外貿易的中堅力量。蘇北連云港,宿遷等城市情況大致雷同。我們不難看出要做好蘇北對外貿易,必須發揮民營企業的重要作用,要積極落實國家關于減免企業稅費的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到對外貿易中來,減輕企業壓力,保持企業貿易活力。
4.要重視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規劃和引導。
中小企業在蘇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近年來蘇北的不斷開發和開放,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表現得十分活躍,但它們在出口收匯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風險,主要包括金融風險、商業風險和環境風險。其中原因眾多,有現階段先出現的,還有歷史的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貿易方式過于單調、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結算方式過于單一、出口商風險意識不強以及外貿專業人才缺乏等因素造成的。鑒于此,應采取的對策包括:加強科技創新,提高出口商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實行多元化戰略,優化出口市場結構;充分利用貿易融資政策,合理規避結算風險;完善信用保障體系,提高出口商風險意識;內培外引并舉,打造高素質外貿人員隊伍。
對外貿易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新常態經濟背景下蘇北的對外貿易發展面臨著新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挑戰,相信通過不懈努力,蘇北貿易必將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孫海鳴,趙曉雷,2003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 [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