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情景化課堂的構建為主線,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和情景化課堂的重要意義,論述有針對性地完善語文課堂教學情景化方法的策略,提出要重視教材、預設情景,營造情景、再現生活,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為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語文課堂 情景化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099-02
情景化教學是指將教學內容涉及的情景運用某種形式進行再現[1],這就要求教師深度挖掘課本教材知識和學生生活實踐,通過一定方式把情景呈現在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借助情景融入,深度理解所學習的語文知識,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能夠準確地為學生講述相關學科知識,讓學生對字音、字形等基礎知識都有較好的了解,我們在教學中發現,雖然學生已經掌握基礎知識,但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存在一定欠缺,可以說學生記住了知識,并未做到運用好知識這個環節。從教學方法上看,很多教師墨守成規,遵循著讀一遍課文、講一遍課文,對重點內容進行勾畫,為學生點明一篇文章的重點等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已然不能滿足新時代下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實踐逐步催生新式的教學方法,情景化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一、重視教材,預設情景
在構建小學語文情景化課堂時,教師首先要重視教材情景預設。所謂教材情景預設,就是指教師在開展情景化課堂的過程中,要做到以教材為情景化基礎,讓學生在體驗情景化語文課程時緊跟教材內容,確保情景化課堂不走偏。在預設教材情景環節,教師首先要厘清教材文章內容,梳理出哪些課文內容本身具有很強情景性的文章,然后考慮該怎么樣預設相關的情景,或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是教師為同學們進行聲音、視頻的展示,要以教材內容為核心。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古詩《夜書所見》學習為例,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往往能夠熟練地背誦詩句,但對其表達的意境和內涵卻沒有深刻的理解,對此,教師就可以幻燈片或者短視頻的形式,先為同學們勾勒出梧葉、秋風、促織、兒童等和諧共存的一幅畫卷,讓學生先對這首詩描繪的畫面意境形成初步認識,然后深入剖析詩句、字詞含義,通過情景化教學加深對詩句內涵的理解。而對于同篇課文的古詩《山行》《贈劉景文》,教師則可以把這三首詩的情景融會貫通,由白日的遠山到荷盡菊殘,再到夜晚所見,將其融匯成為一幅畫卷,通過時間線的合理安排,讓三首古詩融入同一個情景之中,便于學生在相似情景下掌握古詩的內涵。在情景化的古詩教學下,學生不僅加深對詩句的深度理解,并以此為基礎加強對語文知識的積累。教師重視教材情景的預設,把教材紙質的描寫轉化為靈動的課堂情景,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升其語文素養。
二、營造情景,再現生活
教師除了重視從教材中預設課堂情景,還要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實踐的聯系。在語文情景化課堂的構建中,教師要借助情景化教學形式,讓學生深刻理解所要學習的語文知識,進一步加強情景課堂和學生生活的聯系,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及時從生活中尋找到相關內容,把所學的語文知識轉化為生活實踐所用,進一步拉近語文教學和生活的距離。具體來說,教師以課本教材為鋪墊,盡量融入一些學生生活的因素,在授課過程中把握好課程的精講和延伸,在構筑情景時不要過于追求深遠,要堅持務實態度,讓學生形成真實的生活體驗。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的課程教學為例,教師把課文描述的動畫為學生們進行展示,在精講和延伸階段,可以讓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實例是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有沒有一些與之相反的靈活多變的案例。在同學們講述完成后,教師為學生們預設相關情景,如面對不會的難題要怎么解決,是索性放棄,還是嘗試性尋找解決途徑,向家長、教師請教?接著,教師還指引學生變通做出最優選擇。在教學延伸階段,教師所設計的情景也要緊密貼合學生生活實踐,這樣才能進一步構建完善的體系化的小學語文情景化課堂。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方式,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育教學中。[2]在小學語文情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抓住多媒體有利條件,為同學們打造一堂精品情景化課堂。教師經常使用的多媒體教學往往是幻燈片或者微課,這些在前述措施分析中也有所提及,而對于學生課下使用的多媒體,很多教師未有所觸及。在構建情景化課堂教學時,很多教師認為抓住課堂情景即可,課下該怎么做就怎么做,其實這沒有完全發揮情景化課堂教學的效能。
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夠幫助教師統籌課堂教學和課后教學兩個方面。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技術,通過幻燈片的靜態展示或者微課、短視頻等動態展示,讓學生對預設的情景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趙州橋》時,學生通過課文描述無法想象趙州橋的構造及使用,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活靈活現地展現趙州橋的風貌,有條件的還可以采取動畫形式靈活呈現趙州橋多角度動態圖,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切實感受到教師為學生構造出的情景,真正把文中對趙州橋的文字描述與同情境下趙州橋的風貌相聯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而在課后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安排幾篇略讀課文進行情景化教學,讓學生在課下通過自行瀏覽學習,達到對略讀課文內容進行延伸的效果。在課后運用多媒體技術時,教師構建網絡教學平臺,把課堂內容相關的情景化材料進行上傳,填補受課堂時長所限而沒有使用的材料。這樣學生在課外在對教材內容進行溫習,及時查看網絡教學平臺材料,實現課下語文情景化教學,進一步鞏固自身語文知識的學習。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要想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嘗試采取情景化課堂的教學方法。具體來說,教師要充分重視教材情景的預設,讓課堂情景能夠充分源自于所學教材,把語文情景與學生生活實踐相聯系,讓學生在情景教學中既能感受到語文教材的魅力,又能體驗到語文同生活的緊密關系,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新技術,真正構造以多媒體為手段,以教材和生活為內容的小學語文情景化課堂,讓情景化課堂為教師完善課堂教學方法,為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提供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吳錫衛.情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J].當代教研論叢,2014(3)
[2]黃成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情景教學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
作者簡介:溫海鷹(1976— ),女,甘肅張掖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