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春 王智華 米糧山 王志勇
【摘 要】隨著金融改革與創新步伐的不斷加快,金融產品日益豐富,消費者與金融機構的聯系也日趨緊密,同時金融消費者與金融機構之間因金融消費活動而引發的糾紛與矛盾也日益增加。雖然在各有關金融監管部門的重視下,城市地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有所推進,但邊遠地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仍然相當薄弱,面臨著諸多問題。
【關鍵詞】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效果;難點;對策
由于縣域地區一些先天條件的不足和基層央行客觀條件的制約,推進效果并不明顯。因此,有必要針對基層央行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中的難點,進一步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措施,促進金融機構提高服務水平,更好地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一、存在的難點
(一)金融消費者保護的信息披露和監管滯后,弱勢地位特征明顯。
金融消費者作為一類特殊領域的消費者,在與金融機構博弈中,自身勢單力薄,專業知識非常有限,面對具有壟斷強勢地位的金融機構以及技術革新和經濟發展背景下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不僅在獲取信息上依賴金融機構,在選擇產品時沒有充分的自主權,甚至沒有商討合同條款的權利,弱勢地位特征明顯。但是,由于現行法律對金融機構信息披露義務及法律責任規定的滯后,導致這些復雜的金融產品并沒有得到金融機構充分的信息披露, 金融機構在尊重和保護消費者知情權方面跟進業務開展銜接不力,特別是在提示購買金融理財產品風險、提示金融市場風險以及及時通知和提醒客戶重要事項方面尤為突出。
(二)金融機構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現象日益嚴重,保護力度薄弱。
金融機構往往借助契約自由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安全權,免除自身義務和法律責任,隨著金融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高,金融消費糾紛同時相應增加,主要集中在信用卡、理財產品、存貸款業務和銀行收費等方面。金融消費糾紛不斷上升的同時,折射出了強化金融機構法定保護義務、完善金融機構民事責任規則等、提高消費者獲得權利救濟機會的迫切性。
(三)金融消費者教育網絡資源不夠豐富,自我保護能力不強。
目前金融監部門開展了公眾教育服務區、消費者風險提示和投資者教育,但教育手段、載體還不夠豐富,導致在金融工具的選擇上,消費者很難結合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對金融產品真實的成本、風險和金融工具的適用性做出比較,更容易被大眾傳媒的潮流所誤導,進而產生羊群效應。同時,與金融理財產品和金融服務方式創新的速度相比,金融理財知識普及的速度遠遠落后。特別是邊遠農牧區消費者的金融理財知識幾乎為零,農村金融消費者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不高。
(四)金融監管力量薄弱,農牧區域金融消費投訴渠道缺位。
農牧地區金融監管機構相對薄弱,農牧區金融消費者權益受到一般性的侵害時沒有投訴受理主體,難以維權。除人民銀行外,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三個行業監管部門均未設立縣級機構,面對眾多金融消費中存在的矛盾糾紛,僅靠人民銀行一家之力很難解決,而且還影響客戶維權的工作效率。特別是農牧地區保險機構設立混亂,業務無序競爭,糾紛不斷增多,農牧居民對“眼花繚亂”的保險頗有微詞,監管層多數通過投訴熱線等方式來處理問題,效率比較低,由于監管主體不明,協調難度大,使受損群眾合法權益很難起到實質性的保護作用。
二、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宣傳長效機制,提高社會公眾的金融知識與維權意識。
金融宣傳工作是推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基礎保障,只有通過大力宣傳,使社會公眾對金融產品有全面的了解,才能使金融消費者權益工作具有明確的目標和實際的意義。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建立政府部門、人民銀行、金融機構共同參預的金融宣傳平臺尤為必要,并輔之于相應的宣傳工作機制,督促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宣傳工作,通過增加宣傳次數、改進宣傳方式、擴大宣傳對象的方式,使社會公從自覺不自覺地接受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概念,從而提高其維權意識。
(二)進一步加強縣支行建設,為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提供硬件保障。
一是繼續改變縣支行人員老化和不足的現狀;二是著力提高員工業務素質,有針對性地培養懂貨幣信貸、會計、發行等人民銀行業務的全面性人才;三是設立專門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辦法公室,做實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的宣傳、投訴處理、監督檢查等環節。
(三)構建金融消費者保護協調機制,避免基層金融消費者保護真空。
目前在金融消費者保護應在進一步明確劃分金融消費費者職權職責的基礎上,建立金融消費者保護聯席會議、金融消費者保護信息交流機制。對于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在縣級無機構的問題,建議采取授權或委托方式,由基層人民銀行對其履職范圍外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進行維護或投訴處理,有效解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難以全覆蓋的問題。
(四)建立政府領導、人民銀行牽頭、多部門共同參與的金融消費維權工作組織體系,形成金融維權合力。
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本質上是對弱勢群體的保護,關乎民生,具有社會公共屬性,所以,政府應該介入并承擔一定的責任。建立由政府統一領導、人民銀行牽頭、各金融機構做為義務主體積極參預、政府相關部門協作配合的工作框架和模式。一方面,可以依托政府的公信力提高全社會對金融維權工作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有利于統一暢通金融部門與政府職能部門、司法行政部門的溝通協調,提升金融消費維權的制度執行力,構筑金融維權合力。
作者簡介:張建春(1967—),男,漢族,內蒙古錫盟郭勒盟人,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中心支行貨幣金銀科科長,經濟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