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欽欽 舒晶
【摘 要】PPP項目經濟評價的主要作用在于為項目評估和決策提供一定的經濟依據,企業要想做好項目投資,必須有效應用PPP項目投資經濟評價模式。本文主要分析PPP項目經濟評價的特殊性及這一模式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PPP項目;投資經濟;評價模式;應用
現如今,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大多數地區的人民已解決了溫飽問題,物質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隨著國家大力建設大型基礎設施,政府投入了極大的資本,這也給政府帶來了非常大的財政壓力,面對這一情況,政府部門需要引入私營資本,兩者一同開展公共事務建設工作,兩種資本的合作即可稱之為PPP模式,該模式能夠將政府的投資風險降低,促使我國經濟戰略得以有效落實。
一、PPP項目經濟評價的特殊性
PPP項目主要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之中,由于這一工程具有建設經營周期長、資金投入巨大、受到大眾廣泛關注的特點,所以其通常由多方私營部門作為出資人,這就導致工程建設的資本組成比較復雜。
PPP項目經濟評價的特殊性具體指:(1)項目盈利應平衡各方利益,PPP項目深入融合了社會私營資本和政府,由于投資非常大,通常由多方私營部門作為出資人,投資人資金來源必須選擇財務杠桿模式,借助金融機構來獲得大量融資;在PPP項目投資評價過程中,需對各方利益進行全面考慮,選擇最優的評價體系指標及設計,以此來保護參與方的主要利益,構建起風險的公平分擔與調整機制[1];(2)PPP項目建設經營周期長,通常在10年至30年之間,存在較高的開展風險,若沒有明確項目的合同內容、回報機制、風險分配權責等,必然會在極大程度上增加政府、社會私營資本、金融機構等運營方出現多種變化的幾率,造成原有規劃極易出現變更,這就對項目開展的經濟效益造成了不利影響;(3)結合PPP項目經濟評價特征對相應的收益指標進行選擇,對于PPP項目的具體應用,不可簡單的復制模仿其評價方法與參數選擇,應結合不同項目來選擇不一樣的收益模式,這是因為PPP模式項目涉及到了基礎設施、市政工程、醫療、教育科技等領域,還存在跨領域組合情況;(4)政府主導項目可獲得多種優惠政策,并影響到項目評價,為確保項目的順利開展,保證項目可以具備長期盈利能力,政府會在極大程度上保證并監控項目,依據項目建議書、計劃報告有序開展[2]。
二、PPP項目投資經濟評價模式的應用
(一)項目市場調查
在PPP項目投資活動開展之前,相關部門應結合項目市場的研究成果與項目技術探究來積極開展市場調查工作,恰當推測現階段我國政府相關政策、產品發展期以及市場價格走向等,恰當分析項目市場的前景,再依據項目市場潛在的風險來對處置辦法進行制定,進一步分析市場需求,以此來降低投資風險,確保項目計劃的順利開展。通過開展財務評價工作,有利于確保項目企業盈利,還能夠有效地匯總、控制、排除項目收益影響因素,強化項目質量控制,從而對項目的規模效應進一步擴大。
(二)編制基本財務報表
財務評價指結合市場調查來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探究,再結合恰當的方法來對財務報表進行編制,以此來呈現出項目的各項財務指標。同時,相關部門需要全面分析項目的資產負載情況與經營能力,確認項目涵蓋的資產、稅費、資金運用等狀況。對于項目投資決策工作環節,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應完全符合企業內部管理的需求,然而財務信息的來源存在一定的差異,項目投資決策的財務報表的財務信息源自市場調查,企業內部的財務信息源自自身內部的會計資料與以往報表數據[3]。此外,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基本財務報表的評價指標,運用恰當的計算方式來對科學合理地評價體系進行構建。財務評價指標主要有兩種:一是,動態指標,即對項目資金流的時間價值進行呈現;二是,靜態指標,即對項目指標的回收進行呈現。在財務評價指標中,通過有機結合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的優勢,可獲得更加科學合理地財務評價,確保項目決策更加科學的開展。
(三)財務風險控制
PPP項目涉及到了社會私營資本和政府,在法律上該項目并沒有正式的法律法規,僅僅存在地方的相關規定文件,因此欠缺一定的法律效應;目前的PPP項目模式并沒有一個清晰的定價,存在多種價格標準,若政府工作不全面、管理不到位,必然會在極大程度上增加財務風險。
基于此,相關部門必須制定有效地PPP項目融資風險控制應對策略,具體內容為:(1)恰當的風險分擔,相關部門需要對PPP項目開展過程中參與主體的收益來源進行明確,再進行責任的分擔,然后風險管控部門向各方詳細描述項目風險的細節,以此來清晰地界定各方的責任,最終實現利益的最大化;(2)對風險控制的細節加以全面掌握,借助繳納履行保證金來對社會私營資本進行約束,從而提高各方的參與熱情,確保風險管控工作的有序開展;(3)相關部門應積極開展項目培訓工作,組建一個專業化的管理機構,從而保證PPP項目的有序實施及運營的有效性[4]。
對于PPP項目投資風險控制,具體應對策略為:(1)政府應更加全面、透徹的分析PPP模式,掌握財務風險會在哪些環節出現問題,明確問題發生的原因,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辦法,以此來對PPP模式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確保財務風險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及約束;(2)分析財務風險各個方面發生的問題,財務風險主要存在于資金的獲取、資金的投資、資金的使用這幾個方面,要想有效控制資金風險,必須有效控制這三方面的風險。其中對于資金的獲取,相關部門可借助完備的法律法規來確定資金獲取的所有內容;對于資金的投資,相關部門應依據自身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投資方,通過與優質的投資方合作,后期安排專業人員來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這樣做能夠及時控制與解決項目開展中出現的風險;對于資金的使用,相關部門應全面了解資金使用流程,強化資金賬戶的監管,在極大程度上杜絕社會私營資本惡意擴大投資而造成政府支付風險增大[5]。
(四)財務評價
對于財務評價工作的開展,具體內容為:(1)明確財務評價計算期,財務評價的周期一般是項目合同簽訂開始至項目合同約定內容完成結束,可結合項目合同約定的合同期來加以計算;(2)項目合同需明確闡述各方的收益與風險;(3)折現率取值,PPP項目模式的折現率一般是8%,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若政府方提出特殊要求,那么應結合政府方提出的折現率來開展財務評價工作[6];(4)固定資產的折舊,由于PPP項目的建設周期長,通常選擇工作量法進行計算,待合作期滿以后,相關部門應把合作期間產生的資產完全移交給政府方,自身不能夠得到固定資產的剩余價值,所以相關部應特殊處理相關財務報表。
三、結語
總而言之,相較于其他項目,PPP項目具有建設周期長、投資成本巨大等特點,為能夠降低財務風險,獲得最大化的利益,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投資經濟評價分析工作,充分掌握PPP項目投資經濟評價模式的特殊點,并對這一模式加以有效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廣生,文童.PPP項目資金價值PSC評價法的改進探討[J].工業技術經濟,2013(10):17-22.
[2]林嘯.PPP項目投資決策中的財務經濟評價分析與應用[J].四川建材,2017(08):175-176.
[3]黃曉.PPP項目投資經濟評價模式的應用探討[J].山西建筑,2018(20):208-210.
[4]連春茗,孟昭亮.PPP項目財務評價指標含義及其適用性的比較研究[J].中國工程咨詢,2017(06):47-49.
[5]張靜鈺.論強化項目投資管理 提高經濟增加值[J].中外企業家,2019(24):26.
[6]韓曉亮.淺談PPP項目社會資本的全生命周期管理[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9(0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