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祥 丁純華 陸陶
摘 要: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國外純電動車內飾設計,結合由于技術進步帶來的內飾設計發展趨勢。
關鍵詞:電動汽車內飾設計趨勢;圓潤飽滿;輕盈時尚
1 引言
過去的10年是中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汽車已經越來越普及,人們對汽車越來越了解,要求也越來越高,之前人們談論汽車時,主要關注的是整車的外觀造型和性能,對內飾并沒有足夠重視,現在汽車行業發展已進入平穩期,產品競爭更全面,消費者固然會被外觀造型吸引,但內飾的設計和品質卻是決定能不能將消費者留住的關鍵。人們評價內飾的好壞不僅僅是滿足基本功能,還要求要有設計感,能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符合特定的氣質。國內電動汽車正經歷由傳統燃油車改制電動汽車向全新開發電動汽車轉變,根據電動汽車的技術特點,研究電動汽車內飾設計趨勢正當其時,這也是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力的一個途徑。
2 電動汽車內飾的造型風格
由于電動汽車動力及傳動采用的是電傳電控,相應的機械結構可以大大簡化,給了造型設計師更大的發揮空間。現在的電動汽車內飾風格更側重于滿足消費者的形象思維、審美意識及情感需求,其內飾風格展現了人們對于未來生活的訴求,智能、交互、有機、解構等一系列能夠體現未來科技感的特征屬性被引入內飾設計之中,構建出人們所期望的未來風格[1]。通過對8款具有代表性的電動車內飾進行分析,歸納了“圓潤、飽滿”、“輕盈、時尚”兩種主要風格。
圓潤、飽滿風格主要體現為曲線柔和圓潤,體量飽滿,代表車型有日產Leaf、Smart新能源、雷諾ZOE、起亞e Soul,見圖1。
輕盈、時尚風格主要表現為儀表臺橫向設計為主,對界面采用層疊、錯層以及漸消處理,代表車型有別克Riviera、奧迪e-tron、寶馬i3、特斯拉Model 3,見圖2。
3 空間設計
車內空間設計需要考慮空間與視覺上兩方面的拓展。由于現在汽車工程技術的進步,傳統的汽車操作方式有許多已經進行了整合變化,比如方向盤集成的多功能按鍵、電子換擋、電子手剎、觸摸式按鍵等,功能整合簡化使得功能區不再需要占用太多空間,輕薄橫向的儀表臺布局得以再次興起。這種儀表臺布局形式簡潔時尚,儀表臺Z向的減薄使得占用車內部的空間更少,車內有效空間相應更大,輕薄橫向設計在視覺上也使得車內空間更加開闊,使用戶在車內感覺更舒適。
4 智能交互
傳統的汽車人機交互方式主要是基于方向盤、物理按鈕等實體部件的交互形式。隨著智能系統、互聯網等的逐步引入,基于物理按鈕的交互方式[2]已經無法滿足功能日益增加的車內信息交互環境,減少物理按鈕數量成為必然。新的交互方式包括語音交互、觸屏交互和體感位置交互。現在語音交互已逐漸成熟,電動汽車上的語音小精靈,百度開發的語音導航等應用越來越多。觸屏顯示的優勢是可以解決物理按鈕只能擔任一個功能進而導致按鈕數量增加的問題。體感位置交互是未來人機交互設計的重要方向,由于汽車的特殊環境,在傳統的汽車中開展體感位置交互主要包括頭部運動的交互和手部運動的交互[2]。
5 色彩設計
車內空間旨在為用戶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駕駛和乘坐環境,在視覺上會受到色彩的影響,適宜的汽車色彩設計,可以提升整車的設計美感,使人心情舒暢。在色彩上,傳統汽車內飾配色以黑白灰居多,但就電動汽車內飾設計而言,在配色上可以選擇更加通透、清新、明快的顏色進行搭配,不僅可以體現電動汽車綠色環保特點,還可以體現現代年輕群體的生活特征,體現年輕人青春與活力,以及崇尚健康、有朝氣的生活態度。
6 紋理設計
汽車內飾皮紋的種類從形式上可以分為荔枝紋、仿皮革紋理、規則幾何紋理、金屬拉絲紋理、磨砂紋以及可參數化設計的科技紋理等,從加工工藝上則可分為傳統腐蝕紋理、激光雕刻紋理及噴砂紋理。荔枝紋、仿皮革紋理大都以傳統腐蝕工業制成,是現在大部分傳統車型主紋理的形式;金屬拉絲紋理主要應用于內飾局部裝飾件上;科技紋理以激光雕刻而成,可支持參數化設計,數字化加工,紋理設計的自由度更高,紋理更逼真、更自然,表面紋理視覺觸感更加逼真,可以有效提升質感去塑化,科技紋理應用將是未來一個方向。
7 電動汽車內飾設計實例
江鈴新能源基于未來電動汽車內飾風格發展的趨勢分析,設計了一款小型電動汽車的內飾方案,選擇的是輕盈、時尚風格。設計靈感來自于自然界的海岸、沙灘、微風吹過水面,蕩起的陣陣波浪,在夜晚水面升起的皎潔月亮,從中概括提煉了海岸輪廓線形、波浪的層疊與漸消、陸地與海洋的錯層分割的造型特征,結合輕盈、流暢、自然、簡約的設計理念,并將其運用到設計方案中,在配色上使用深灰色調做為主色,以清新、明快的亮色搭配,使得內飾造型風格輕盈時尚,簡潔流暢,皮紋設計上采用了皮革紋理與科技紋理搭配,科技紋理運用了圖案形狀、大小的遠近漸變效果,配合儀表板抽象雁形圖案,營造了悠遠深長的文化意境。
參考文獻:
[1]謝佳偉,趙江洪.風格是一種歷史工具─電動汽車內飾設計風格的經典與趨勢[J].裝飾,2015(4):97—98.
[2]譚浩,趙江洪,王巍.汽車人機交互界面設計研究.汽車工程學報,Vol.2 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