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海
摘 要:本文對汽車與電動車摩擦碰撞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為車主安全意識淡薄、不遵守交通規則、視線被遮擋三種,并提出科學有效的避讓措施,力求通過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預留充足空間以及妥善處理突發狀況等方式,以期運用多種避讓技巧,減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汽車駕駛員;電動自行車;安全避讓
1 引言
據交警部門了解,因電動車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比較高,由于電動車的使用無需專業培訓和考試,一些電動車的駕駛者法律觀念淡薄、缺乏安全知識,常常出現逆向行駛、超載行駛、闖紅燈情況。一件件血淋淋的事故為人們敲響警鐘,作為汽車駕駛員應掌握安全避讓電動車的方法,才可確保車主們的行車安全。
2 汽車與電動車摩擦碰撞的原因
據調查,2018年全國共接報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導致62358人死亡。其中,車主安全意識淡薄、不遵守交通規則、視線被遮擋,在盲區內發生交通事故為主要成因,具體如下。
2.1 車主安全意識淡薄
大量交通事故表明,車速快很容易引發肇事。部分車主的安全意識淡薄,在開車時車速過快,一旦出現緊急情況無法正確處理,由此發生交通事故,且車速過快時,撞擊力度增加,導致的后果也更加嚴重,特別是在道路寬闊、通行順暢的情況下,車主很容易大意放松,不知意外很可能隨時來臨。某城區長安路上曾經發生過一起轎車與電動車碰撞事故,導致兩人當場死亡,雖然電動車為逆向行駛,但因長安路的交通狀況良好,轎車駕駛員嚴重超速,與電動車發生猛烈撞擊,轎車當時嚴重變形,電動車也支離破碎,兩個車主當場死亡,可見車速快帶來的危害。
2.2 不遵守交通規則
在電動車行駛過程中,由于電子警察無法拍攝,即便能夠拍攝也無法實施處罰,因此部分車主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情況十分普遍,而許多交通事故便在闖紅燈的時刻上演。在行車過程中,一些汽車車主喜歡“搶”綠燈“尾巴”,這是一個很不安全的惡習,往往在綠燈倒計時加速猛沖,因為害怕闖紅燈,眼睛直直的盯著紅綠燈,導致周圍情況被忽視,等到發現時為時已晚,由于此種因素導致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例如,在太平北路的路口,便發生過一起轎車與電動車碰撞事故,究其原因,轎車車主為了搶綠燈“尾巴”,在黃燈狀態下形式,而電動車駕駛人闖紅燈,二者在道路交叉口處發生碰撞,還好未造成人員傷亡,最終雙方均因“不遵守交通規則”負相同的責任。
2.3 視線被遮擋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視線可能會被各類盲區遮擋,分為固定型和動態型,前者是指被樹木、山體或者建筑物所遮擋,例如,車輛在經過弄堂口時,視線被房屋或者圍墻所遮擋,此時若突然出現電動車,駕駛員常常會產生慌亂,引發事故;后者是指行車中被周圍車輛遮擋視線,此類盲區具有較強隱蔽性,容易因雙方車主疏忽而產生事故。例如,當電動車突然從停放車輛的前方竄出時,后方轎車猝不及防,進而二者發生碰撞[1]。
3 汽車駕駛員安全避讓電動車的方法
現階段,電動車違法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作為汽車駕駛員應積極樹立安全意識,嚴格遵循交通規則,掌握多種避讓電動車的措施與方法,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放慢車速,緩慢通行,掌握處理突發情況的方法,以此來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3.1 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3.1.1 預測電動車行車方向
在車輛經過交通燈時,即便此時為綠燈可以通行,也不要盲目大意,要防止電動車闖紅燈,要細致觀察后緩慢通過,特別是在綠燈倒計時的幾秒鐘時間,不應為了搶占時間而加速通過,以免因剎不住車與電動車發生碰撞,在劇烈的沖擊下車毀人亡。當右側有電動車隨行時,要用余光觀察車輛的駕駛軌跡,預測其行車方向,例如,一些電動車駕駛員在行車時不停的打電話,行車軌跡左搖右擺,此時汽車車主應樹立安全意識,與之保持距離,以免電動車歪斜發生事故。
3.1.2 “十分把握七分開,留著三分防意外”
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當前方出現障礙物時,如若按照正常思維判斷,不會出現電動車,但也要“留著三分防意外”。例如,在綠燈通行狀態下,左側車道中公交車擋住汽車車主實現,此時車輛應緩慢行駛,觀察左側是否存在電動車闖紅燈情況;在向右轉彎時,如若右側有大樹等遮擋物,應緩慢右轉,在確定不存在電動車逆行的情況下才可順利通過。
3.1.3 嚴格控制時速
在道路安全法律法規中明確要求,電動車時速每小時不應超過15公里,但事實上,很少有電動車的時速符合該標準。廠家為了賣點,通常會將時速調高,通常在每小時30—40公里范圍內,最快可達到每小時60公里,與汽車不相上下,在行駛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碰撞、側翻、追尾等情況,因此汽車車主應嚴格控制時速,不可出現大幅度汽車操作動作,將事故危險降到最低狀態[2]。
3.2 放慢車速,緩慢通行
根據一項針對汽車車主的問卷調查中,問及“如何避讓馬路上的行人與電動車?”時,大部分車主的回答都是“緩慢通過”,幾乎有100%的車主都認為以慢應對為最佳方法。在汽車行駛過程中,面對行人或者電動車時,在不知曉他們行駛方向或路口時,應放慢車速,以此來保障安全。例如,在路燈狀態下通過斑馬線時,應觀察斑馬線上的情況,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才可緩慢通過;如若在非斑馬線上行駛,聰明的行人通常站著不動,或者緩慢通過;如若在斑馬線上,可等行人過了再行駛通過;如若中間車道或者兩側存在障礙物,使車主視線被遮擋,此時一定要緩慢起步,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才可加速前進。
3.3 預留充足空間
當汽車在行駛時,如若道路上有行人或者電動車,應為他們預留充足的空間,然后再快速離開。對于新手來說,在避讓電動自行車時應對其行駛路線進行預測,采取有效措施,如若是雙向車道,最好將其中一條車道讓出。通常情況下,新手司機的車感不夠良好,如若無法判斷車輛所處位置,可通過倒后鏡進行定位,再預留充足的空間給電動車;對于較窄的馬路來說,如若在馬路上遇到自行車,可停車或者減速讓對方先離開,不要與他們爭搶位置;對于老司機來說,當行駛時遇到行人或者電動車時,大多采用快速通過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是在確保車輛與行人安全的距離快速通過,而非在狹窄道路上通過,那樣做將更加危險。
3.4 妥善處理突發狀況
在事故發生的那一刻,如若能夠及時處置,有可能將損失降低最低,甚至化險為夷;如若處置不當,則會使事態加重,對此可采用以下措施進行處理。
3.4.1 順其道而行之
電動車違章現象較為普遍,當遇到緊急情況時,汽車車主也必須要通過違章的方式來避免此次事故發生。例如,在綠燈狀態下行駛時,如若電動車搶黃燈通過,即將撞上來時,可順著電動車行駛方向快速打方向,緊急避險。
3.4.2 以側碰為先
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在正碰情況下汽車與電動車間產生的沖撞力較大,而側碰則能夠有效緩解這一沖撞力,事故雙方受損程度降低,當汽車的碰撞速度超過每小時50公里時,此時與電動車發生碰撞,可使電動車駕駛人受到嚴重傷害。因此,在電動車眾多的路段行駛時,作為汽車車主,不但要降低行車速度,還要在條件允許的狀況下,采用停車、打方向等方式,盡可能的不與對方發生正向接觸,以側碰為先,以此來降低事故傷害[3]。
3.4.3 實現責任最低化
在特殊狀況下,如若通過緊急打方向的方式避免與電動車的碰撞,很可能對其他車輛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在碰撞事故無法避免時,駕駛者應嚴格遵循交通規則,按照交通法的相關規定嚴謹駕駛,使責任最低化,否則在事故判定時,很可能使汽車車主遭受更大經濟損失。
3.5 運用多種避讓技巧
3.5.1 按喇叭
在汽車行駛時,為了有效避讓行人、電動車,車主可采用按喇叭的方式進行提醒;對于行車路線被擋時,也可通過按喇叭的方式提醒他們不要沖出馬路,保障安全。
3.5.2 合理使用近光燈與遠光燈
在夜晚行車時,由于視線范圍較小,駕駛者應預留充足的空間,還應合理使用遠光燈與近光燈,遠光燈不能長時間開啟,否則會給對面車輛造成很大傷害,但近光燈的范圍較小,如若在路況不明、對面無車的狀態下,可以開啟遠光燈,但如若道路上車流量較多,盡可能使用近光燈,必要時再開遠光,使二者合理轉換,保障安全[4]。
3.5.3 注意前后方路況
駕駛員在行車時應精力集中,在經過大型車輛或者路口時不但要緩慢行駛,還應注意觀察公交車所處車道處是否有電動車強行變道,如若有,則根據他們變道的傾向及時做出應對措施,如停車避讓、按喇叭等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機動車交通事故頻頻發生,作為交警部門在挖掘事故發生主要因素的同時,也要提醒駕駛員,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同時應樹立安全意識,嚴格遵循交通規章制度,掌握多種安全避讓措施,做好文明駕駛、安全駕駛,使交通事故得到有效的預防和控制。
參考文獻:
[1]宋金蕓. 讓行車更安全——無錫推廣電動自行車保險社會公益行動[J].中國自行車, 2018(12):18-19.
[2]王偉.讓電動車“慢下來”把安全“提起來”[J]. 電動自行車,2018.
[3]《汽車與安全》編輯部.電動自行車安全駕駛技巧[J]. 汽車與安全,2017(2):68-71.
[4]陶思燃.汽車緊急避讓操縱逆問題的建模與分析[D], 長安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