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旺
摘 要:隨著智能科技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的推動了汽車安全性提升。在智能科技的支持下,汽車的安全性設計可以在很多領域進行突破,改變了人們對汽車駕駛的傳統思維認知。下文就智能科技對汽車安全性設計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智能科技;汽車安全性;設計影響
1 引言
汽車安全性設計是消費者非常重視的領域,為了不斷提高汽車駕駛的安全性,在安全性設計時合理的應用智能科技,以改變設計的理念與思路,提高設計技術方案的可行性與可靠性。
2 汽車主動安全設計的變化
2.1 主動安全定義
汽車的安全性設計直接影響到車主的生命安全,汽車的主動安全設計,主要是通過一些現代智能科技設備進行危險的自我預測,同時快速的對危險進行科學評估,進而做出主動預防措施,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
隨著現代智能科技研發更迭的不斷加快,通過對汽車主動安全性設計,可以極大的降低汽車危險事故的發生概率。而在汽車主動安全設計時,則選擇應用了很多現代智能科技產品,大大提升了汽車的主動安全保護效果[1]。
例如,現代汽車在主動安全性設計時,設計的防撞雷達、紅外線雷達傳感器、盲點探測技術、多普勒雷達等,在車載電腦的快速計算下可以為車輛發出實時的主動防護指令。當汽車在大霧天氣與暴風雪環境行駛時,汽車駕駛的視野非常差,為此相關的主動安全設計系統與設備則可以發揮出一定價值,提高車輛行駛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2.2 安全駕駛輔助系統的升級
汽車的主動安全性主要體現在汽車駕駛輔助系統,該系統的應用很好的降低了車輛事故對人員造成的主動傷害。如歐盟在汽車駕駛輔助系統發展領域,已經將汽車的緊急制動性與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歸納到汽車主動安全性的評分體系當中,同時我國在汽車主動安全性設計發展過程中,已經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進行汽車駕駛輔助體系的構建工作。
例如奔馳G450型號的車輛,在汽車主動安全性設計時增加了全景駕駛輔助系統, 該系統可以通過車身的攝像頭拍攝的內容進行整合,進而呈現360°無死角的顯示區域,有效的提高了駕駛員的視野。為了避免圖像信息的混亂,該系統通過構建虛擬的車輛模型,通過前后左右的圖像進行拼接,使得汽車行駛的圖像信息更加直觀。
在3D虛擬模型系統當中,在轉向燈的指令發出之后,駕駛員則可以看到整體車身完整的駕駛圖像與具體細節,提高了駕駛員對轉向操控的外界信息收集,進而做出直接有效的駕駛操控。在車輛進行倒車時,該系統可以為駕駛員提供全景泊車的圖像資料,提高了駕駛員倒車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在智能科技發展的推動下,自動駕駛汽車已經成為了車企競爭的新市場,盡管自動駕駛無法在短期內進行全面的推廣應用,但是自動駕駛技術在其他領域已經逐漸成熟,如農業機械和采礦業等,充分的說明自動化駕駛技術研發的可行性與社會價值。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與汽車主動駕駛輔助系統的應用,則可以有效提供汽車行駛的安全性,降低了車輛發生事故的概率,保證了人員的生命健康,降低了社會的總體醫療壓力[2]。
3 汽車被動安全設計的變化
3.1 被動安全定義
汽車的被動安全主要是指,當車輛發生意外事故之后,車輛內的一些設備可以對人員的安全起到一定的被動保護作用。隨著人們對汽車安全性的不斷重視,汽車的很多被動安全設備已經強制應用到生產制造過程當中,如安全氣囊系統。在智能科技的發展背景下,汽車的被動安全體系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被動安全系統與設備應用到車輛生產過程當中,提高了汽車行駛的安全性。
3.2 智能科技對汽車被動安全設計的影響
通過對汽車被動安全性設計的產品與系統進行分析可知,很多系統具體一定的被動安全保護性,但是當車輛出現意外事故時,相關系統并不能完全發揮出設計的效能。為此則需要合理的應用智能科技對相關被動安全保護系統進行完善優化,以充分發揮出被動安全保護系統的作用[3]。
例如當汽車高速行駛時發生了爆胎事故,駕駛員通過操控平穩的降低車速,并及時的停車,才可以避免二次意外事故的發生。但是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發現,當汽車高速行駛過程中爆胎之后,駕駛員很難平穩的進行減速停車,則會對駕駛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危害。而BMBS胎壓實時監測系統,則可以一定程度上輔助駕駛員進行減速操控。在胎壓實時監測系統與行車制動系統的結合下,則可以彌補駕駛員的操控不足。
在車輛發生爆胎后的一瞬間相關系統會監測到輪胎出現了嚴重失壓問題,而智能控制系統可以在0.5秒內做出車輛行駛狀態判斷,同時發出相關的強制指令,進而實現汽車的快速制動,很好的控制車輛行駛穩定性,保障了車內人員的基本安全。在BMBS系統的被動保護下,制動防抱死系統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在ABS技術的支持下,可以避免車輛出現甩尾和側翻的問題,有效提高了汽車被動安全保護的效能[4]。
3.3 頭頸智能保護系統的設計
當車輛發生意外事故時,智能頭頸保護系統可以有效的保證人員的頭頸安全,避免人員受到致命的傷害。因為人體的頭頸屬于非常薄弱的器官,而車輛發生劇烈碰撞時,人體的軀干和頭部可以得到座椅與頭枕的被動保護,此時人體的頸部是沒有可靠支撐的。在巨大外力的影響下,頸部會受到嚴重的損壞。
在汽車被動安全系統設計時,合理的應用智能頭頸保護系統。在車輛出現意外事故時,智能頭頸保護系統則會啟動,使得頭枕向后潰縮,同時座椅也合理的向后傾。在座椅與頭枕的后傾下合理的吸收車輛碰撞產生的沖擊力,以合理的降低人體脊柱與頸部受到的壓力,這樣則很好的保護了人體的頸部,避免了致命傷害的出現概率,保證了駕駛人員的安全。
3.4 智能安全氣囊的被動安全設計
現代汽車應用的智能安全氣囊與傳統的安全氣囊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的差別在于,智能安全氣囊基于傳統安全氣囊,增加了許多傳感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在傳感器系統的運行下,可以快速的檢測出駕駛員的最佳座椅位置,以及駕駛員安全帶所處的相關位置。而車輛出現碰撞意外事故時,智能控制系統會根據碰撞的車速與車輛形變量的大小,快速的判斷出車輛受損的嚴重程度,并在車載電腦的計算處理下,得出氣囊保護啟動的最佳時機。因為車輛有主安全氣囊與其他輔助安全氣囊,不同氣囊的啟動時間、具體的方向、膨脹的空間都需要達到均衡,才可以保證駕駛員的安全。若是盲目的進行氣囊爆炸膨脹,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的氣囊對人體造成二次傷害。因此智能安全氣囊系統則可以很好的解決傳統氣囊遇到的應用瓶頸,充分發揮出汽車安全氣囊的被動保護效果,提高了汽車被動安全技術方案的設計可行性與安全性[5]。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汽車安全性設計時,需要合理的利用智能科技,對傳統的主動安全系統與被動安全設備進行全面的升級改造,如安全駕駛輔助系統的升級、全景泊車系統、智能安全氣囊系統的裝配、頭頸智能保護系統、胎壓實時監測系統、ABS防抱死系統等,都很好的提高了汽車的整體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張翔,李智.智能科技對汽車安全性設計的影響[J].汽車與配件,2018,06:78-79.
[2]潘定海.汽車技術發展的電子化、一體化集成和智能化趨勢及其對國內發展現狀的反思和建議[J].中國集成電路,2018,2207:47-60.
[3]新能源對汽車安全性的影響——第7屆中國(廣州)汽車零部件論壇成功舉行[J].汽車電器,2018,12:82.
[4]劉曉軍.探析現代汽車安全性能管理系統智能化[J].科技創新導報,2018,13:208.
[5]柳長立.未來“以人為中心”的智能汽車[J].上海汽車,2018,06: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