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慰
摘? 要:“一帶一路”建設,人才是關鍵,要求高職院校必須要發揮人才培養的功能和價值,及時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才需求,積極做好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一帶一路”建設輸送更多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該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職藝術類國際化人才培養為例,分析高職藝術類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短板,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為實現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一帶一路? 高職? 藝術類國際化人才? 培養?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a)-0115-02
“一帶一路”是由中國發起的世界性倡議,旨在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教育是關鍵環節。究其原因,在于通過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為“一帶一路”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民心相通是根本。據此,大力培育包括藝術類在內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成為教育的重點內容。早在2015年10月,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明確提出:“要要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優質產能走出去,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并強調要“與積極拓展國際業務的大型企業聯合辦學,共建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可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對于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必將“井噴”。對于高職藝術類專業而言,必須要謀勢而動、順勢而為、順勢有為,主動進行藝術類人才培養改革,樹立國際化教學理念,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術技能人才,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凸顯職業教育的功能和價值。
1?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藝術類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短板
高職院校作為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搖籃,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數以億計的人才。在2019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高職擴招100萬”的目標,究其原因,在于近年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以及“一帶一路”建設對人才需求的“井噴”。然而,從高職藝術類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維度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容樂觀。
首先,開放意識不強。思想是行動的指南。高職院校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人才輸送的“大戶”,必須要從未來“一帶一路”建設民心相通的視角出發,打造藝術類國際化人才,為藝術文化交流奠定人才基礎。然而,在對一些高職藝術類教師或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教學僅解決大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能力問題,確保其“好就業、就好業、就業好”,而通曉國際語言、具備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則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分內事”,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可有可無。正是這樣的意識存在,導致高職藝術類國際化人才培養“形式大于內容”。
其次,合作程度不高。由于缺乏高職藝術類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意識,致使頂層設計“缺位”,導致在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進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不明,消解了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內力。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模式來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的方式無疑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導。但是,從真正實施的效果來看,高職院校藝術類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合作程度并不高,企業參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機制不夠完善,難以參與到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設計的實踐中來,存在培養模式單一、復合型人才培養內力不足的缺陷。同時,在藝術類課程體系中,外語學習、跨文化交際、相關法律法規學習等內容并沒有被納入進來,導致學生的人文素質欠缺。
最后,師資力量不足。“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科學化、合理化的師資結構是高職院校藝術類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關鍵。然而,從當前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教師的整體情況來看,師資結構不合理,年輕教師偏多,教學能力存在欠缺,兼職教師偏多,難以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在教學中,科研成果向教學成果轉化的程度較低。從高職藝術類教師的要求來看,亟需一大批懂專業、會教學的“雙師型”人才,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有待時日,要求高職院校要強化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以及加大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力度,使其具備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主動順應“一帶一路”藝術類國際化人才需求開展教學改革。
2? “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校藝術類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
在“一帶一路”時空場域下,高職院校藝術類人才培養必須要主動作為、主動對接,明確“一帶一路”建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堅持“國際化+本土化”的人才培養原則,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以國際化人才培養為突破點,發揮高職院校在藝術類人才輸送中的關鍵性作用。
2.1 強化開放意識,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堅持開放性辦學是高職院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關鍵。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發展必須要堅持開放性思維,尤其是人才培養的開放性,不能“閉門造車”,而應該注重藝術類人才培養的國際合作,探索與不同國家高校“校校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尊重、借鑒、包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經驗和做法,避免人才培養的“單打獨斗”,引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質的藝術教育資源,開展高層次、有質量的合作,通過建設大學生外出學習、實習的合作平臺,讓大學生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語言、文化、風俗、生活方式等內容,培養其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不斷提升其職業發展能力。
2.2 圍繞“一帶一路”倡議,開展深層次教育合作
2019年3月,中共中央頒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指出:“扎實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并強調:“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在海外建設魯班工坊”。可見,在“一帶一路”語境下,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改革必須要主動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和設計,把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相關要求嵌入其中,及時跟進企業對藝術類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同時,還必須著力于開展深層次教育合作,通過具體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的方式實現行業、企業與高職院校聯合平臺人才,將專業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融入人才培養目標中,真正發揮人才培養的教育合力。
2.3 注重師資培育,打造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教師隊伍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在“一帶一路”視角下,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教師必須要凸顯“雙師型”人才的定位,不能僅僅強調專業能力,還必須要強化教師的國際化水平。對此,必須要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原則,把具備先進教學理念、外語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優秀教師“請進來”為學生授課、教學,以期提升教學質量。同時,還必須要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選拔骨干優秀教師到“雙一流”高校或出國進修和培訓,使其能及時掌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先進做法,選派教師到校企合作企業中掛職培訓,使其能及時了解行業、企業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進而進行教學方法改革。
3? 結語
總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必須要進行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堅持“本土化+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方向,充分發揮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這就需要在教學理念、開展教育合作、師資培育等方面強化改革,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建設“一帶一路”厚實人才培養基礎。
參考文獻
[1] 余立衡.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競爭力優化路徑分析——基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美術大觀,2013(11):158.
[2] 汪曉娟.如何做好藝術設計類大學生的創業教育[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3):86-87.
[3] 王凱宏.藝術設計專業實施創新教育的思考[J].當代經濟,2006(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