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慶林
2017年1月18日,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的何毅亭同志在中央黨校教學工作會議上提出“黨校教員要用學術講政治”,隨后,他又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這一重要問題。黨校教學理念和治學態度就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把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貫徹落實到教學科研、決策咨詢、管理服務等各方面;堅持嚴以治校、嚴以治教、嚴以治學,用學術講政治,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完善教學布局,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充分發揮黨校干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黨校教師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教學要有科研基礎,善于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要提高學術影響,善于將教學成果轉化為科研成果,一堂好課、一個好的課件就是科研成果,“用學術講政治”,這是新時代給黨校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一、“用學術講政治”是黨校的根本職責和教師的看家本領
對于黨校教師來說,用學術講政治既是政治任務和教學任務,也是黨校教師必須恪守的學術規范、政治底線,更應是黨校教師彰顯自身優勢的看家本領。它實現了學術與政治在黨校教育和教學工作中的內在統一,明確了“講政治”是要求和目標,“用學術”是路徑和方法。
(一)用學術講政治體現了黨校姓黨的內在要求,是黨校的根本職責
用學術來講政治是由黨校的特殊地位決定的,是黨校的必然要求。教學工作既是黨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也是體現黨校姓黨的舞臺。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把講政治放在首位,自覺踐行黨校姓黨具體要求。教學內容要求必須講政治。黨校教學中講馬列經典著作,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黨性教育課,講中央的戰略部署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心工作,這些教學內容都是“講政治”的具體體現。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守政治紀律。黨校教學的全過程必須與中央的精神,與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要求保持一致,這是黨校的根本職責,是黨校教師必須共同堅守的底線和鐵的規矩。黨校在課程設置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時時繃緊政治紀律的這根弦,提升政治站位。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是容不得有半點馬虎的原則性問題。但黨校講政治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即黨校講政治的學術性。黨校講政治不是簡單地宣傳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而是必須從學理出發,深刻分析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理依據、價值所在和科學背景,幫助學員不僅了解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而且掌握這個路線、方針、政策的來龍去脈,掌握其所以然,用理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引導學員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二)用學術講政治指明了黨校教學的具體方法,是黨校教師必須練就的看家本領
用學術講政治體現在每一位教師身上就是努力提高自身學術水平、學術含量,從而講好政治。黨校教師要舍得花力氣做學問,努力提高自身學術水平、學術能力,用學術講好政治,這既是黨校教學的必備工具,也是黨校教師的看家本領。筆者認為,用學術講政治主要是搭建好一個框架、兩個接口。一個框架是指學術分析框架,兩個接口即與現實問題的接口和與對策措施的接口。首先,要搭建好現實問題與學術框架的接口。把紛繁復雜的現實問題通過抽象變成我們比較熟悉的理論問題,這既是對現實問題的高度概括,也是下一步理論分析的重要基礎。找準問題是前提,找準問題關鍵是要針對學員的困惑。但是現實問題通常不能直接用學理進行分析,必須將現實問題提升到學理層面,理論才會派上用場。用學術去解讀政治,站在理論高度為現實問題尋找學術接口,才能讓學員“解渴”,讓學員信服。其次,是對好學理框架與政策措施的接口。黨校教師提出的對策不僅要與前面的問題相呼應,而且也應與學術框架緊密相連。用學術理論框架分析現實問題是用學術講政治的核心,是黨校教師的優勢,也是有別于領導干部講話的關鍵。
(三)實現“用學術講政治”要處理好的幾個關鍵問題
黨校教師要做到用學術講政治,必須把握好幾個著力點,即做到幾個“度”:熱度、角度、高度、廣度、深度、尺度。
1.堅持對理論的熱度和信仰
唱響主旋律,黨校就要旗幟鮮明講政治。黨校的政治,講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如何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對黨校教師的考驗。黨校教師對黨的理論首先得自己信。自己都不信的理論,很難讓別人相信。對職業的熱情、對黨的熱愛是黨校教師講好政治的首要條件。
2.選擇精準的專題角度
恰當的選題是成功的開始。專題選得好、選得準,會事半功倍;選得不好,則事倍功半。選擇既適應黨校教育形勢又符合學員需求的專題,是講好政治的基礎條件。同時黨校選題還必須注重前沿性、現實性和可持續性。
3.要有看問題的高度
用學術講政治,必須立意高遠、視野開闊,古今中外、縱橫參照。要站在理論的高度分析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包含較高理論含量和認識高度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4.積累知識的廣度
作為黨校教師,既要術業有專攻,還要廣泛涉獵、觸類旁通。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種學科,如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乃至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廣角度的解釋。
5.練就思想的深度
用學術講好政治,必須具備專業的厚度,講課要有學術含量和科研含量,有對問題的深入研究,邏輯推理上要絲絲入扣、層層遞進,通過透徹分析揭示出問題的規律性,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