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 劉中 王舒萱

基金項目: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項目(CXJJ2017093);陜西社科基金資助項目(2017D003);陜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資助項目(2017KMR134)
中圖分類號:F061.9?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數字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遵循“理論機理-實踐基礎-路徑分析-政策選擇”的研究思路,首先從數字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相關理論入手,發現數字經濟在經濟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發展、經濟增長動力和經濟發展目標等角度適應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變趨勢;其次結合我國數字經濟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實際現狀進行實踐基礎分析;然后從數字基礎、數字人才、數字技術、數字安全、數字產業和數字業態六方面闡述數字經濟推動三大變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分析;最后對發展數字經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數字經濟? ?三大變革? ?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是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數字經濟的內涵及特征
伴隨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數字經濟應用而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國內外學者對其研究正處在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Valenduc和VanArk(2016)認為數字經濟是數字的信息化以及相應的通訊技術、信息通訊技術(ICT)基礎設施;田麗(2017)和張婧(2017)認為數字經濟的本質是信息化;李長江(2017)認為數字經濟是以數據作為基本元素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活動;鐘春平(2017)認為數字經濟是發生在虛擬而又嚴謹的數字空間中,應用數字技術、交易數字產品等相關的經濟活動;逄建(2017)認為數字經濟是由于信息和通訊技術而形成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在眾多數字經濟定義中,數字經濟是信息技術、信息化帶來的經濟形態,這是目前研究的共性。其中以G20杭州峰會發布的最具代表性,即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載體、以ICT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根據對數字經濟內涵的界定,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數字經濟的生產要素是數據。每一次經濟形態的重大變革,必然產生所依賴的生產要素。傳統經濟是以土地等自然資源作為生產要素,而數字經濟是以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第二,數字經濟的發展模式是產業融合。各行各業通過擁抱快速發展的數字技術促進產業深度融合,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使得產業數字化成為現實。第三,供給和需求方的界限逐漸融合。供給方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同時,需求方也會參與,這種新的生產模式使得供給和需求的界限逐漸模糊。第四,綠色可持續是數字經濟的發展特點。數字經濟是一場綠色工業革命,以綠色生產要素投入為主,數字新經濟下的智能工廠實時調整能源供應,杜絕生產鏈中的能源浪費,有助于緩解傳統經濟下因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而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及特征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新指向,意味著經濟發展要從過去單純的追求數量逐漸轉向追求質量。因此,深刻理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從微觀層面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一個經濟體通過技術創新轉換動力發展機制,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最終完成產品或服務在質量上的變革;從宏觀層面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包括經濟方面的發展高質量,還包括社會、政治、文化和生態等多方面的發展。
根據對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的界定,其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數字經濟的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向第二、三產業轉變,產品和服務向中高端轉變,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主力軍。第二,驅動發展方式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由增加要素資源帶動經濟發展轉向技術創新驅動,提高資源要素利用率。第三,發展動力由內向外轉變。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由傳統依靠投資、出口、消費轉向消費、投資、出口,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第四,經濟發展目標發生轉變。綠色發展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不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而是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數字經濟與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契合性
第一,發展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環節。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各行各業通過擁抱數字技術完成的數字化進程。信息技術通過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對經濟活動中各個環節進行升級改造,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使經濟結構優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數字經濟通過大數據技術等對消費者提前進行預期調查,為消費者帶來更加滿意的消費體驗,帶領產業結構進一步轉型升級。
第二,發展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轉向創新驅動的核心力量。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成為現實,數字產業化的最終目的就是將數字信息、數字技術轉化為除資本、人力、土地以外的新生產要素,將數字技術與傳統管理模式、制造模式相結合,催生新的、高效的管理手段、制造方法,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數字經濟發展模式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動力轉變。
第三,發展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增長動力轉化的重要驅動。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許多企業在生產產品和服務時,會通過大數據挖掘技術提前了解客戶需求,有針對性的生產產品,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生產浪費,還能更好滿足客戶需求,刺激消費。而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則是依靠投資、出口、需求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轉變,消費成為壓艙石,符合經濟高質量的發展動力轉換。
第四,發展數字經濟是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傳統經濟以自然要素作為生產要素,其發展以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惡化作為代價,而數字經濟將以綠色生產投入要素為主,通過實時調整能源供應,減少資源配置浪費緩解生態環境惡化,這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理念相一致。由此可見,數字經濟的發展特征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特點,數字經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數字經濟助推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現狀
近年來,數字經濟在我國經濟活動中表現出較強經濟活力。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4-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分別達到16.2萬億元、18.6萬億元、22.6萬億元、27.2萬億元和3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6.1%、27.5%、30%、33%和34.8%,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占GDP的比重也不斷增加。同時產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產業化規模達到24.9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27.6%,其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數字經濟分別占行業增加值7.3%、18.3%和35.95%。數字經濟提供就業崗位為1.91億個,占總就業人數的24.6%,我國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也全面提升。但數字經濟在助推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數字經濟發展存在數字鴻溝問題、互聯網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數字化產業差異較大、數字領域人才短缺和數字經濟安全有待加強等。
第一,經濟發展存在數字鴻溝問題。數字經濟發展在帶來數字紅利的同時,也帶來數字鴻溝及貧富差距依然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東部和西部、城市和農村的差別。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東部經濟發達省份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中部經濟發達省份又高于西部欠發達省份。因此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呈現明顯地域特征,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逐漸降低,而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又高于農村地區。
第二,我國互聯網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我國互聯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創新能力不足仍然是最大問題,尤其是一些重點行業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仍然落后于一些發達國家,比如人工智能研發方面的關鍵技術研發仍落后于美國、日本等國家。我國互聯網企業應該推動創新,而不是抄襲同行、壟斷用戶、壟斷流量,使得整個行業失去創新能力和活力。另此,數字經濟以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驅動,而我國數據資源還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
第三,數字化產業差異較大。隨著數字經濟不斷實現與第一、二和三產業的融合,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數字經濟發展不斷拉開差距,呈現出服務業大于工業,工業大于農業數字化進程的發展特征,同時不同省市數字化進程也存在差異。例如,北京為代表的滴滴出行、共享單車、曠世科技和寒武紀等,浙江省為代表的阿里巴巴互聯網企業新業態。相比之下,其他省市在打造數字化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第四,數字領域人才短缺。由于我國數字經濟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存在人才缺失的問題,許多高校、企業和研究所培養數字人才的速度要遠少于數字經濟發展所需。多數企業在互聯網創新方面缺乏專業性人才,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同時與數字經濟相關聯的領域也存在缺口,許多傳統技能人才不能及時順應數字經濟的發展潮流,不能實現與數字經濟的對接。
第五,數字經濟安全有待加強。信息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風險也逐漸顯露。例如網絡安全問題所帶來的個人信息泄漏,全世界每年都會發生多起大規模數據泄漏事件,所造成的后果難以估算,加快推進數據資源領域的立法工作迫在眉睫。我國每年發現網絡惡意程序量達數百萬個,亟需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同時我國圍繞數字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也有待完善。
數字經濟助推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數字經濟作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內生動力。動力變革是指轉變動能發展的機制,最終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效率變革是指為提高產出效益,以技術創新驅動機制實現資源要素集約節約化配置;質量變革是指在提高產出效益的基礎上,生產出來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滿足新時代城鄉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如圖1所示。
(一)數字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
數字基礎為動力變革提供基礎支撐。數字基礎設施是經濟增長的強大驅動力,為動力變革創造條件。動力變革的實現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撐,只有基礎設施完善,才有可能實現動力變革,誰在基礎科學取得突破,誰就能搶占發展先機,成為帶動科技革命的領頭羊。例如數字經濟時代,移動互聯網、高速率寬帶等基礎設施為動力變革提供物質基礎,手機用戶、網民數量為動力變革奠定潛在發展動力,只有這些基礎設施發展,才能使動力變革成為現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投入要素不變的前提下,提高資源配置生產效率,實現經濟發展。因此,動力變革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環節,只有實現動力變革,才能推動效率變革,進而推動質量變革,最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人才為動力變革提供人才支撐??萍紕撔率菍崿F動力變革的關鍵力量,人才則是實現科技創新的關鍵力量。誰擁有人才,誰就能實現創新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數字人才是指擁有信息通訊技術專業知識的人士以及與信息技術專業互補協調的跨境人士,他們是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多領域發展的智力支撐,為技術創新實現動能變革出謀劃策。目前,我國在數字經濟領域方面的人才缺失,導致我國企業在互聯網方面創新能力不足。例如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與日本、美國等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要想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頭人,一定要加大對人才的培養,把培育具有數字化素養的人才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基礎。
(二)數字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效率變革
數字技術為效率變革提供技術支撐。效率變革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環節,本質上來講,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在不變投入甚至減少投入的基礎上,提高經濟發展效率。而實現效率變革,離不開技術等領域的持續創新。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各行各業擁抱數字技術,實現數字化提高生產效率成為可能。例如,利用數字技術精準把握資源配置,極大杜絕了資源浪費。除此之外,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設備互聯、服務按需交付的特點,也將在商業創新領域釋放更多價值。設備的互聯不僅是指人與PC之間、物聯網設備與PC之間,未來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將顯得更加突出。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世界上將會有500億臺設備實現互聯,其中一半是機器設備之間的互聯。
數字安全為效率變革提供安全保障。安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安全產業范疇隨著安全保障的需求不斷拓寬,數字安全產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數字化轉型成為可能,但是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網絡安全問題。數字經濟以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然而不法分子利用計算機網絡竊取大規模個人信息,帶來各種恐慌。因此,加快完善數據保障制度,確保數據資源有效安全的流通,對促進效率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只有制定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才能引領數字經濟快速穩定發展。不僅能解決在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三)數字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質量變革
數字產業為質量變革奠定經濟運行保障。質量變革是指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強調的是發現解決以往經濟增長過程中低效率的問題,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數字產業化的最終目的就是將數字信息、數字技術轉化為除資本、人力、土地以外的新生產要素,將數字技術與傳統管理模式、制造模式相結合,催生新的、高效的管理手段、制造方法,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形成新產業,最終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傳統產業發展規模已經接近飽和,依靠擴大發展規模提高生產效率十分困難,只有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培育新動能,才是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數字時代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要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各個環節進行深度融合,提高數字化水平。
數字業態創新為質量變革奠定微觀基礎。數字業態是指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 IT 正在催生一批新業態,帶動農業、提升工業、革新服務業,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互聯網+”等。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其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相符合的。例如“互聯網+政務”的管理模式,可以極大提高政府部門辦事效率,同時極大程度節約了人工成本,增加人民的滿意度;移動支付的出現給人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以微信和支付寶為代表的付款方式逐漸滲透生活的各個領域,只要一部手機就能滿足日常需要;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式改變了傳統購物模式,節約了傳統購物方式的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因此,數字是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數字經濟助推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撐。數字時代基礎設施不同于傳統經濟物理基礎設施,是以信息基礎設施為主導的。因此,要把通信基礎設施提升至與電力、交通、水利同等重要的地位,高度重視并持續實施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加快傳統基礎設施網絡化建設和數字化改造力度,不斷推進新興基礎設施建設,在高速寬帶網絡、無線寬帶網絡、互聯網數據中心、大數據與云計算應用平臺、內容分發網絡等領域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構建移動、高速、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大4G網絡深度覆蓋,為發展數字產業奠定基礎。
(二)創新數字技術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創新是發展的關鍵。創新能力不強仍然是制約我國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短板,一些重點行業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受制于人,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發仍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政府應加大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支持,繼續增加科研投入費用和激勵強度,對突破技術創新的企業或個人進行獎勵。同時依托高校資源優勢,深化產學研融合、校企合作,建立高校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創新數字技術發展的長效機制,數字技術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負責開展,同時企業也要參與完成成果轉化。
(三)加強數字安全保障體系
發展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數字安全為發展提供保障。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數字安全范圍也越來越廣。隨著數據泄漏事件愈演愈烈,保護數據要素安全性的任務迫在眉睫,在建立安全高效的數據資源庫基礎上制定數據保障制度,增強信息安全性,保護個人隱私免遭泄漏。完善數字經濟安全市場制度,制定完善適合數字經濟新技術、新應用、新產業等發展的政策體系。例如在新技術方面制定法律規范數字知識產權申請、授權等行為,保障數字經濟平穩有序進行,同時也要完善與傳統經濟相匹配的政策體系,避免與傳統產業在融合過程中出現沖突。
(四)加速產業數字化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信息技術與傳統經濟深度融合。以大數據應用為戰略引領,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驅動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推進農業、工業、服務業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釋放數字經濟對傳統經濟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培育大數據產業集群,搭建平臺培育大數據技術創新聯盟、產業聯盟等,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能級,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數字產業將成為未來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力量,數字化水平將成為衡量未來綜合國力水平的重要指標。
(五)強化數字領域人才隊伍支撐
發展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撐。應該聚集和吸引更多更好更新的數字領域人才資源。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數字產業發展對人力資源開發配置的需要,不斷完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促進人才流動聚集。當地政府加大對落地人才的補給,例如住房補給、提供廉租房等;依托高校資源優勢,例如高??梢栽鲈O數字經濟及其相關領域的課程,深化產學研融合、校企合作,建立高校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培養創新人才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世界互聯網大會藍皮書: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增長新引擎[EB/OL].http://w ww.cac.gov.cn/2017-12/23/c_1 122154746.htm
2.田麗.各國數字經濟概念比較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7(40)
3.張婧,蔚曉川,王曉迪. 2016年發達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及啟示[J].天津科技,2017,44(8)
4.李長江.關于數字經濟內涵的初步探討[J].電子政務,2017(9)
5.鐘春平,劉誠,李勇堅.中美比較視角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對策建[J].經濟縱橫,2017(4)
6.逄健,朱欣民.國外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與數字經濟國家發展戰略[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8)
7.盛來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J].求是,2018(1)
8.陳昌兵.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轉換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8(5)
9.張冰瑤.新時代、新動能、新經濟—當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析[J].上海經濟研究, 2018(5)
10.任保平.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評判體系的構建及其轉型路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
11.曹正勇. 數字經濟背景下促進我國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制造模式研究[J].理論探討, 2018(2)
12.金碚.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8(4)
13.寧吉.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J].求是,2018(3)
14.鈔小靜.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踐機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