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芬
摘 ?要:中職教學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目標,隨著中職教學改革的深入,中職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更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人文內涵。因此,在中職教學中,將人文素養融入到課程教學中,綜合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中職教學改革的必然發展方向。該文從中職英語教學的特點出發,論述了中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中職 ?英語教學 ?人文素質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c)-0130-02
英語是中職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價值追求。
1 ?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人文素質教學涵蓋面較廣,主要指的是個人品行、道德修養、文化內涵、價值追求等,和個人的涵養、修養、情緒、人際交往、欲望等多種要素相關。當前我國中職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部分中職學校關注智力、技能教育,忽略素質和人文教育。當前隨著中職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將德育、美育和智育相結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不僅教會學生知識、技能,更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知識技能,如何用高品質的情感、意志、道德標準約束自身行為[1]。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是適應社會發展和職業教學改革的必然路徑,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必然要教會學生正確審視知識和道德的關系、個人和社會的關系、個人和自然的關系,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更能具備較高的道德品質和人文修養。
2 ?中職英語教學中加強人文素質培養的有效路徑
中職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教學,要在教學過程中滲入人文教學,必須從英語的人文特性出發,強調語言學習背后的文化學習、思想學習和情感教育,更要注重挖掘英語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文學、藝術、歷史、地理、民族等多種教學資源,進而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提煉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取向。讓學生通過人文學習開拓視野、陶冶身心,提升精神境界。
2.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學資源
加強中職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要注重滲透和融合,將英語教學要素和人文教學要素結合起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善于挖掘英語教材中的人文資源。
首先,教師要對教材充分了解、深入挖掘,感受和提煉教材中的人文資源,并可以根據人文素質教學的要求將素材進行分類整理。英語是一門民族語言,其教學素材包含著英語母語國家的生產、生活、思維和意識形態等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初對素材進行挖掘,將文本內容按照主題、思想內涵進行分類,如將英語詞匯、短句和文章進行歸類,挖掘其中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和人文藝術等[2]。教師吃透教材,提煉出英語教材中的人文資源,才能為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2.2 語言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文化教學
中職英語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掌握基礎英語知識,并具有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而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文化和思維教學,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幫助學生了解和感受英語文化、英語思維,從而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建立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了解英語文化知識,豐富知識結構。
例如:教師在教材過程中,對文本所涉及的背景知識進行詳細介紹和講解,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知識,了解英語思維方式,感受英語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內涵,如當地的生活習慣、民俗風情、政治經濟和藝術風格等。在了解英語背景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進行對比分析,感受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建立跨文化意識,學習西方文化中先進、文明的知識,摒棄西方文化中消極、負面的知識,并對本國的傳統文化、傳統美德形成更加立體客觀公正的了解。
例如:在了解美國、英國近現代政治改革活動時,對比中國近代政治經濟發展歷程,引導學生對人權、國家主權、民族等形成正確認識,讓學生能自覺主動抵觸西方意識形態的入侵,堅定社會主義政治信仰,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和政權完整。
2.3 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進行情感化處理
傳統的中職英語教學主要采用單向傳輸法,注重對學生的知識灌輸,而忽略對學生的情感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則必須要考慮人文素材的滲透性和感染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傳統的單向灌輸,而是注重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化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的內心共鳴,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悟人文內涵。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對中職學生形成清晰認知,中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5~18歲之間,社會經驗較少,學習基礎較差,并由于多種內外因的綜合作用,部分學生出現叛逆心理,對學習缺乏熱情,對學校和家庭的管束教育心生不滿,喜歡挑戰傳統、挑戰規則。因此教師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可以主動走進學生生活,了解當代青少年學生的愛好、興趣和價值追求,拉近師生距離,為情感教育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營造開放、寬容、民主和自由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英語教學中能釋放更多的熱情,繼而教師利用人文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情感化教育。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視頻、音頻、文字和圖像共同展示文本內容,或者播放和文本相關的影視資源、圖書小說,讓學生以更加多樣化的方式了解文本發生的時代背景,感受特定歷史階段人們的生活和精神樣貌。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能在課堂上營造更加愉悅、寬容的教學氛圍,學生在寬松的情況下學習知識,教師對文本中的人文素材進行提煉和挖掘,繼而進行情感化教育,以道德和感情的渲染作用,引發學生的內心共鳴。尤其是對于部分德育和美育知識點,如友情、親情、民族情懷等,教師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利用情感的力量感化學生內心。
最后,在情感化教學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內心情感進行總結和歸納,從感性教學資源中提煉出理性認識,實現人文素質培養的最終目的,比如,在有關展現大自然風貌的文章中,讓學生討論和探究人和自然的關系,引發學生對大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情感共鳴,繼而總結出關于綠色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理性認識。
2.4 積極開展多種人文素質實踐活動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教學實踐活動能釋放他們的天性,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學習和情感需求。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開展多種樣式的課外實踐活動,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感受和學習到的人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或者借助實踐活動升華理論知識。
當然,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圍繞人文素質教學中的熱點和難點開展課堂辯論活動人,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交流觀點,例如:在學習有關英美國家的親子關系的文章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組成辯論賽,分析中美國家親子家庭關系的優劣。學生可以在辯論中將自身生活、情感經歷作為素材,一方面能推動中職學生敞開心扉,抒發情緒,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辯論、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對當代家庭關系、家庭教育形成理性辯證認識,有利于和諧家庭氛圍,推進家庭和睦。
3 ?結語
總之,中職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要注重以生為本,注重中職學生的認知需求、情感需求和興趣愛好,以開放、寬容、平等的心態開展情感化教學,注重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多種教學方式,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構建完善的人文素質教育框架。
參考文獻
[1] 胡燕燕.試論中職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J].中外交流,2019(9):85.
[2] 陳芹.人文教育在職高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5):99,103.
[3] 孫宇.職業院校英語教育中人文素質的滲透與培養方法研究[J].速讀,2019(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