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
[關鍵詞]泰安市;綠色發展;問題;對策
綠色發展即促進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它意味著既不能采取犧牲環境發展經濟的“竭澤而漁”式發展,也不能采取犧牲經濟發展保護環境的“緣木求魚”式發展,而是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泰安市多年來致力于綠色發展,推進生態市建設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離綠色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需要加快推進。
一、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首先,加大教育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各級政府、企業、民眾認識發展綠色經濟就是保護環境、保護自身,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容。其次,創新生態文化產品的供給,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事例來引導民眾愛惜資源、節約資源、關愛環境、保護生態。轉變全民的生產、消費觀念,倡導人們在生產生活的實踐活動中,進行綠色生產、綠色消費。
二、完善綠色發展規劃
科學規劃是促進綠色發展的重要動能。泰安市要發揮好科學規劃的引領作用。一要編制近期和中長期生態文明發展規劃;二要編制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的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打造“山青、水碧、林茂、田沃、湖秀、城美”家園;三要做好空間布局戰略規劃;四要構建城鄉總體規劃,統籌城鄉、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客觀合理地預測城鎮化發展水平和城鎮人口規模。
三、強化綠色科技支撐
(一)加大綠色科技研發投入力度
政府應通過財政、金融、產業等政策加大對綠色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政府要積極籌措資金,不斷加大植樹造林、節能改造、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的投入力度。發展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降低綠色企業融資成本和資金成本。通過貸款、私募、保險、租賃、股票、債券、質押等綠色金融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進入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生態治理等綠色產業。推動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
(二)完善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密切結合、市場決定、政府支持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支持企業增加科研投入、開展綠色技術創新、實施技術改造。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共建技術研發中心,推動公共技術平臺建設,重點攻關中短期內可以獲得較大效益的綠色技術。加強與其他地區、甚至國際技術研發合作,加快技術引進、消化的速度。發揮好市場在綠色技術研發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推進綠色技術產業化。要積極發展技術交易平臺、技術信息平臺、成果展示平臺、企業孵化平臺、綠色技術銀行等平臺,加強技術信息的自由流動,實現技術創新與市場創新的有機結合。
(三)壯大人才隊伍
人才特別是高科技人才是發展最寶貴的動能。泰安市要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政策,把各方面優秀人才聚集起來,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一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二要擴大開放引人才。三要強化人才激勵。構建各類人才脫穎而出、梯隊發展、自由流動的制度環境。
四、壯大綠色生態產業
(一)繼續推動節能減排
有序推進氣(電)代煤改造,加強規模以下企業和城鄉燃燒用戶污染治理,爭取享受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協同治理政策,實現煤炭消費綠色化、清潔化。鼓勵發展綠色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實施“工業綠動力”計劃,推動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綠色能源深度開發利用。創建一批綠色工廠,推進能源精細化管理。
(二)打造生態產業
以山水林田湖等生態要素為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合理規劃建設一批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特點,具有觀光、體驗、休閑、度假、教育、科普等多功能的生態園區,發展壯大生態經濟。以各類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為依托,以泰汶山水文化為主要內容,重點實施山地森林休閑文化產業帶、濕地生態文化、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地域特色生態文化、山水文化挖掘傳承五大工程,打造泰安山水生態文明管理體系和文化品牌。以特色經濟林、苗木花卉、木材加工、林下經濟、森林生態旅游、特色來業為主導,高標準建設一批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區,推進農業提質增效。發揮科教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會展服務、研發創意等新興服務業,加快形成服務業發展新動能。
(三)發展循環經濟
推動產業行業之間、生產與生活系統之間的循環式布局、循環式組合、循環式流通,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進生產工藝綠色化升級和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推進煤研石、粉煤灰、礦渣等大宗固體度物,秸桿等農林廢棄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廚廢棄物等資源化利用。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探索創新市場化運作新模式,大力開展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產業。
五、優化綠色制度供給
完善的體制機制與政策是綠色發展的根本保障。完善評價考核機制,提高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權重,并根據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逐步形成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全過程控制體系。建立跨區域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協調機制和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開展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創新綠色金融體制,通過貸款、私募、保險、租賃、股票、債券、質押等綠色金融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進入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生態治理等綠色產業。推動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完善財政政策,加大技術創新、節能減排、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的支持力度。
參考文獻:
[1]魯政發〔2018〕7號《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
[2]推進綠色發展革命[N].人民日報,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