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庭婷
[摘 要] 建筑行業在這幾年的發展愈發快速,對建筑專業的人才需求正在不斷攀升。中職院校開設的建筑專業則能夠培養建筑專業人才,保障建筑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中職院校的建筑專業教師要探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來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水平的建筑專業人才。
[關鍵詞] 中職教育;建筑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人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與工作環境都提出了比較嚴格的要求。這既是建筑行業面臨的發展機遇,也是建筑行業為了立穩腳跟和促進自身健康發展而必須面對的挑戰。因為國內建筑行業存在人才短缺問題,近幾年,這一人才短缺問題愈發明顯,使其成為國家愈發重視培養高素質建筑型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中職院校要構建高效的建筑專業教學模式,則必須要正確面對這一問題。
一、中職建筑專業教學的基本問題
中職院校要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就要注重審視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癥結”所在來制定合適的解決方法。而就建筑專業教學而言,其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有些建筑專業教師在開展建筑課程教學時,并沒有迎合新課改要求來克服其教學模式單一性的問題。而且有些教師認為單一的教學模式反而可以更好地保障課堂教學質量,但是實際上建筑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目標并沒有實現,學生對建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學習方式具有較強的單一性,長此以往,就削弱了學生對建筑專業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在建筑課程教學中形成長效的專注力,進而影響建筑專業課程教學的實際效果。
其次,有的教師在開展建筑課程教學時,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夠合理,沒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建筑課程教學活動中,去主動汲取建筑課程的知識[1]。因此,即便是新課改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貫徹落實,也還是存在一些教師所開展的建筑課程教學活動不夠靈活生動,或者建筑課程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等問題,這方面的問題顯然會影響建筑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最后,有些教師將關注重點放在建筑課程教學的結果方面,還是沒有過多地重視學生對建筑課程教學的學習過程。因此,部分學生在學習建筑課程知識的時候,學習方式比較僵硬,而且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也比較大,導致建筑課程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
二、中職建筑專業的有效教學模式
(一)以多媒體手段優化中職建筑專業課程教學
建筑專業的課程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一特點的存在,影響了學生對建筑課程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學習效率。因此,中職建筑專業課程的教師要注重探索解決課程知識難以理解這一問題的方法[2]。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些教師引入了多媒體手段來實現這一目的。因為多媒體手段是一種通過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要素來輔助學生直觀理解抽象知識的有效技術手段。比如在施工技術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新型施工技術知識,就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呈現相關圖片,甚至是輔助一些實例來進行講解,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施工技術的理解能力。在融入實例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建筑項目相關內容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并輔助繪圖軟件來講解建筑施工技術,有利于學生更直觀更高效地理解建筑施工技術知識點。
(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優化建筑課程教學
若是教師以小組為形式來組織學生參與到建筑課程教學活動中,則可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優勢,這一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顯然是比較有效的建筑課程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其與同伴共同協作,合力探究具有一定學習難度的建筑課程知識。例如在“混凝土澆灌”這方面的實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小組內部共同學會調配混凝土,然后對混凝土實施指標測試。而且小組之間也可以進行合理的競爭活動,也就是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結束后,選出最符合標準的混凝土。這可以刺激學生的競爭意識,人為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采用情境創設方法有效改進建筑課程教學
情境創設方法是一種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的學習目標而設置的情境,這樣的方法可以保證學生積極地投入情境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促發學生的認知經驗,然后更深刻地理解教學情境中蘊含的教學知識點。比如在建筑制圖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們所在的教室天天為我們遮風擋雨,那么你們是否知道它們的建筑平面圖是如何繪制的嗎?”這樣的問題既可以引出新課,又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走進相應的教學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建筑專業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中職建筑專業的課程教學可以培養優秀的建筑人才,向社會各建筑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但這些都建立在建筑專業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這一基礎上。為了提高建筑專業課程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引入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建筑專業的教學效率,真正構建高效的建筑課程。
參考文獻:
[1]洪錦燕.新時期中職建筑專業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8(33):235.
[2]龐澄綱.中職建筑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118-122.
[作者單位]
重慶市輕工業學校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