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梓健
本文統計了“雙創”金融債券歷史以來的發行情況,對“雙創”金融債券一級發行積極性不高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2015年6月11日,國務院以國發〔2015〕32號文件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意見里提出,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要加強合作,對創業創新活動給予有針對性的股權和債權融資支持。2017年12月,“17齊魯銀行債”成功發行,是我國“雙創”金融債券的首次發行,這是我國金融機構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機制、模式、產品和技術,做好銀行業“雙創”金融服務工作,在服務實體經濟領域的有效嘗試。隨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先后發行“雙創”金融債券,推動我國“雙創”金融債券總量不斷擴大。
一、“雙創”金融債券的發行基本情況
“雙創”金融債券募集的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創業創新金融領域的業務發展,滿足發行人資產負債配置需要,優化負債期限結構,用于符合國務院,各級主管部門和監管機構產業政策的“雙創”產業項目。
(一)發行量增長較快。
目前,“雙創”金融債券市場體系逐步形成,發行機構主要是銀行。據Wind資訊統計,截止2019年半年末,共有6家金融機構發行“雙創”金融債券,發行債券只數為8只,發行量120億元,發行規模逐年增長。
(二)發行利率大幅走低,期限均為3年。
2017-2018年,“雙創”金融債券加權平均利率為4.74%,期限結構均為3年期。
2019年1-6月,“雙創”金融債券加權平均利率為3.47%,同比下降127BP,期限結構均為3年期。
(三)發行人全部為商業銀行。
“雙創”金融債券的發行人全部為商業銀行,囊括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其中,發行的機構包括齊魯銀行、新會農商銀行、杭州銀行、鄞州銀行等東部地區銀行,也包括中原銀行、重慶銀行等中西部地區銀行。
二、“雙創”金融債券一級發行的積極性不高
雖然國家不斷完善“雙創”金融債券發行制度的頂層設計,鼓勵銀行和企業發行“雙創”債券,但“雙創”金融債券一級發行的積極性仍然不高,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雙創”企業認定條件嚴格。
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的認定標準,能納入“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需要滿足的條件較多,“雙創”企業認定條件較為嚴格,商業銀行可投放的“雙創”貸款不多,造成“雙創”金融債券一級發行的動力不強。
(二)“雙創”信貸風險較高。
“雙創”信貸最大的問題是“雙創”企業的償債能力不足、缺乏足額的擔保和抵押品等,這也是銀行投放“雙創”信貸最大的顧慮。創新創業型企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雖然“雙創”企業有較高的規范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風險,但大部分“雙創”企業由于處于成長期,也存在相對較高的違約風險,而且國內暫時也缺乏相對成熟的中小企業債務擔保體系。
(三)缺少激勵措施。
目前金融監管部門尚未對“雙創”金融債券出臺差別化的風險資產權重、稅收優惠等激勵政策,也沒有對商業銀行投放“雙創”信貸出臺稅收優惠等激勵政策,這對金融機構投放“雙創”貸款、發行和認購“雙創”金融債券的積極性產生一定影響。
(四)發行利率成本較高,同時后續管理事務較多。
首先與存款利率相比不具備成本優勢。2019年1-6月,雙創金融債券發行利率在3.45%-3.67%,加權平均利率為3.47%,明顯高于銀行存款利率。其次與發行普通金融債券相比,發行人需要設立專項統計臺賬,定期公布雙創金融債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后續管理事務較多。
三、政策建議
(一)建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平臺,解決“雙創”信貸中信息不對稱問題。
“雙創”信貸的信用風險,主要決定于商業銀行是否能及時獲得融資主體的主要信息。這需要政府發揮自身統籌社會資源的優勢,建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平臺,讓商業銀行可以實時查詢融資主體的信息。同時,要建立針對“雙創”企業的融資風險補償機制與融資擔保體系,實現信用風險的合理分擔;最后,還要完善對“雙創”金融債權的保障,借助互聯網平臺,完善針對“雙創”群體的快速訴訟體系,使得商業銀行可以在“雙創”信貸資產出現風險時,對“雙創”融資主體進行簡單快速的訴訟申請。
(二)建立差別化監管激勵機制、科學合理的盡職免責機制。
建議對于發行“雙創”金融債券的金融機構給予監管政策激勵和稅收優惠政策。如對發行“雙創”金融債券的金融機構在流動性支持、金融產品創新和新業務準人等方面給予傾斜和優惠。在投資端,對投資者給予所得稅和業務準入優先等激勵政策。
其次,建議商業銀行設定科學合理的風險容忍度和建立盡職免責機制。也就是說,不同銀行根據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合理提高對“雙創”類信貸的容忍度,適當信用下沉,并制定規范化的、可操作性較強的問責機制,打破目前但凡出現不良就問責的舊觀念。
(三)適當放寬“雙創”企業認定條件。
適當放寬“雙創”企業認定條件,能有效激發銀行涉入“雙創”領域和發行“雙創”金融債的積極性。
(四)降低雙創金融債券發行成本
培育更多服務雙創金融債券發行的中介機構,完善發行市場中介體系,通過增加更多雙創金融債券發行的市場中介機構,適當降低雙創金融債券發行的中介服務費用。(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