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斌杰
高校大學生群體人際關系沖突一直是高校學生工作當中比較棘手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該類沖突的基本特點,結合大學生科學思維培養的相關問題的梳理,提出防范化解大學生人際關系沖突的新思路。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833萬人。應該說大部分高校學生都能夠積極向上,刻苦學習,較好的完成自己的學業。但是也必須看到,由于在校學生當中由于獨生子女多、成長環境單一、綜合素質教育不到位、社會負面因素影響等等,不少學生當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沖突問題,有的甚至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我相信從事學生工作的同仁都對這類問題有著切身的體會。
一、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沖突的基本特點
人類社會的多樣和復雜也是周所眾知的。具體到現代在校大學生群體上,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他們大多數都成長與相對較好的物質環境當中,但是必須看到的是,因為社會的復雜程度隨著發展與日俱增,大學生面臨的人生境遇也變得非常復雜。他們常見的人際關系問題和沖突筆者大致歸納為:寢室或朋輩人際關系、家庭和親子人際關系、師生人際關系、戀愛人際關系以及其他各類可能引發較大影響的社會人際關系。作為一名學生工作者,筆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各類學生人際關系矛盾沖突絕對無小事。梳理這類問題,筆者認為其還是有一些較為明顯的特點。
(一)大問題很少,小問題不斷。這是從學生工作者的角度出發來看的。應當說在校學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各類人際關系的問題,當然也包括矛盾沖突,正所謂生活的浪花,形成大的矛盾甚至突發事件的必然是少數。但是小問題也無法掉以輕心,許多小問題因為各種因素也可能發展成大問題。
(二)凡是矛盾沖突升級的問題,往往能發現當事學生缺乏基本的控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現沖突后學生往往處于無思路、無方法甚至胡思亂想、恣意妄為的迷茫混亂狀態。如果教師和輔導員不能及時發現介入,很可能使得事態加重甚至失控。
(三)此類矛盾沖突往往伴隨著學生的情緒、心理、甚至家庭、個人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有些問題互相糾纏十分復雜。客觀來說確實存在著較大的破解難度。
當然,作為一名學生工作者,我們不能單純的因為學生當中出現這樣林林總總的問題而一味抱怨,更不能單純的批評指責學生。筆者也經常思考,有沒有較好的工作方法可以極大的降低學生出現人際關系矛盾沖突的概率,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高效有力,事半功倍。
二、以人際關系矛盾為著眼點看大學生科學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科學思維,是指導認識活動、對感性認識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的方式與途徑的理論體系;它是對各種符合科學原則的思維方法的有機整合。在科學認識活動中,科學思維必須遵守三個基本原則:在邏輯上要求嚴密的邏輯性,達到歸納和演繹的統一;在方法上要求辯證地分析和綜合兩種思維方法;在體系上,實現邏輯與歷史的一致,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它強調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統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對事物的各個因素、方面、屬性等進行分析;掌握分析程序。解剖整體、研究部分、尋找聯系。從系統出發把握階段。從全局出發進行決策。一切科學思維方法的形成與發展都是人類本性中各種優缺點的全面表露與展示。因此,大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培養是基于人類本性不斷豐富與完善的一種認知活動。大學生作為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理論上說應當是對科學思維較為熟悉和較好運用的一個群體。遺憾的是事實證明,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甚至專家學者也未必能夠保證時刻保有良好的科學思維。我們前面分析過大學生群體常見的人際關系矛盾,它們的產生應該說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因為學生缺乏科學思維,缺乏運用科學的思維和方法論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有效的應對人際關系當中出現的各種矛盾。缺乏運用科學思維和方法論理解人生境遇、應對人生考驗、自我調節情緒、緩解心理壓力等問題,不能以成長的姿態和方式客服困難擺脫困境。當然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推想,科學思維培養的欠缺還將影響學生求學、發展、進步等一系列人生環節。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三、培養科學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防范化解矛盾
培養大學生的科學思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筆者就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更好的防范和化解學生當中的人際關系矛盾沖突做幾點設想。
(一)筑牢根基,重視對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塑造正確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誕生正是建立在廣泛的吸收人類在自然和人文科學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基礎之上,其本身就是科學思維和方法論的集大成者。通過相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理論學習,為大學生塑造一個科學思維的方式應當是最為直接也最為有力的方法。當然我們也要正視,目前相關課程無論是在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是學生甚至高校的重視程度上都有需要調整提高之處。應當不斷趕緊相關課程的教學、練習和考核檢測等諸多方面,才能切實發揮出它們在學生科學思維培養當中的主力軍作用。
(二)優化大學生知識結構,拓展大學生的眼界、思維、知識儲備。科學思維不會是空中樓閣,不會憑空出現在學生的腦中。它一定是建構在學生對于人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項成果的廣泛了解和研究過程的深刻領悟當中,是學生從科學史科學哲學當中通過學習和思考提煉出的人類智慧的精華之一。高校應當為在校大學生提供足夠的平臺來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提供相應的平臺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等資源來思考和討論相關問題,提供體制機制上的保障來要求和檢測學生的相關學習情況,并將其納入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當中。這樣可以極大的促進學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和效率。
(三)既然是要防范和化解學生的人際關系矛盾,自然最重要的落腳點要在學生工作之上。在實際工作當中處理學生人際關系有時會運用就事論事的方法和原則,但是從宏觀尺度上“就事論事”并不是個很好的方法,那樣會使工作落入被動當中。作為學生工作者,也要樹立為學生培養科學思維的理念,學習相應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不斷改進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能力,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科學理性合理合法的應當矛盾沖突的方式方法。運用靈活多樣的載體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塑造功能。與此同時從根源上減少和降低學生之間發生人際矛盾沖突的概率,至少也可以防止矛盾的擴大和惡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防范和化解學生人際關系矛盾雖然只是學生工作紛繁復雜的內容之一,但是作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牢記學生工作無小事,要以小見大,通過對于學生思想的塑造和優化提升,助力學校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培養出真正全方面發展的優秀的人才。(作者單位:西安航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