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剛
本文從創新創業教育的視角,分析了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取得的成效,并結合目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以供參考。
伴隨國家素質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實施,新時期對于高校大學生人才培養工作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目前教師研究的重點。創新創業大環境下為了提高育人效果,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培養,同時還應當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社會實踐平臺和資源,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進而為未來的就業等奠定基礎。加強創新創業視域下大學生社會實踐思考探究,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效分析
當前隨著高校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越來越重視,也為學生提供了相關的實踐平臺等,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創新實踐意識的轉變,他們也逐漸認識到參與社會實踐的意義以及重要性,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不僅在大三、大四階段參與較多,甚至受高年級學生的影響一些大一、大二的學生也逐漸開始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實踐意識有了很大的轉變,同時可以看到在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形式和內容方面也在不斷進行創新,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目前主要涵蓋公益服務類、紅色主題宣傳教育類、環保科普類、科技支農類、精準扶貧類社會實踐活動等,載體更加豐富,形式也更加靈活。通過鼓勵和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不僅可以檢視自身的不足,同時也有助于為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指導,也有利于企業更好地了解人才成長情況,探索多方共贏合作機制等。
二、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活動開展存在的不足
在看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取得成效的同時,認真反思目前在實踐教育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關于實踐經費投入等保障不足,實踐活動等設定內容和形式也比較局限,信息獲取的渠道來源比較少,實踐項目的開發以及和專業性銜接等方面融合不夠,實踐活動容易形成一陣風,缺乏連續性,且往往集中安排在寒假暑假等,其他時間安排較少,教師參與指導等方面的力度也需要加強,關于社會實踐情況的評價機制也不夠完善等等,這些都不利于促進學生專業實踐技能與素養的提高,也不利于推動實踐成果的有效轉化應用。
三、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效的具體措施
為了更好地推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鞏固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完善:
(一)加強教師素養培育,并完善校內外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體系。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對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認識,并鼓勵他們結合實際和專業等開展系統地探索與經驗總結,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與教師的考核評價等結合起來,全面提升他們主動作為意識和綜合素養,為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等提供更全方位的專業化指導,另一方面加強校內外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整合。針對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方面暴露出的問題等進行深入分析,從體系化的角度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和培養目標建立分層次分階段的培育模式,加強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更好地將教學和實踐結合起來全面融合,同時要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校外實踐機會,圍繞創新創業等征求學生的意愿,共同開發更多的關聯資源,提升資源利用深度與廣度。
(二)充分利用互聯網載體等搭建更加豐富的實踐鍛煉平臺。既可以借助校內創客空間、實踐育人各類協會社團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同時又可以借助網絡媒體等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源,注重挖掘相關企業的需求和資源,并從合作共贏的角度來進行洽談,從而形成多元化的豐富的實踐基地,加強互相交流和信息反饋等,從而不斷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綜合素質。
(三)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加強科學評價。一方面要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支持,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增強人財物的大力投入,并加強專項經費的管理,確保為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等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要完善評價機制,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和學生的學業成績等進行融合開展全過程跟蹤評價,還要根據不同專業、年級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一步細化實踐清單、育人目標,加強責任落實,定期進行檢查分析和總結,推動社會實踐成果的深度轉化,鼓勵學生在創新創業領域中通過實踐和應用等提升專業素質和就業能力。
總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應當堅持持續性、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原則,緊密結合創新創業相關的政策和人才培育要求進行實踐項目開發、實踐內容豐富和實踐成果評估與應用,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教育成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技能和綜合素養。(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