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鴻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有了新的教學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專業型、探究型以及創新型的人才更具優勢。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該文從初中信息課程教學的現狀出發,提出了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策略,以便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 策略?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a)-0157-02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結合目前教學的現狀,彌補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1? 初中信息課程教學的現狀
1.1 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化程度不高
由于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還沒有被納入到中考以及會考之中,因此,學校在信息技術課程的課時安排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的重視程度并不高,有些學校一周只設置一節信息技術課;甚至部分學校的文化課教師在期末考試前占據了信息技術課程的課時,進行文化課的復習。其次,由于學校的不重視,所以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不清楚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意義,因此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在課后更不會花費時間探究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
1.2 教學內容較陳舊,教學計劃不明確
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很多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極快,電腦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但是有些初中學校為學生提供的教材比較陳舊,難以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比如,有些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仍然主要針對計算機硬件、起源等知識的探索,也會教授學生進行基礎的網頁設計、電腦調參等知識,但這些知識在學生看來是沒有樂趣的,缺少在生活中實踐使用的機會。此外,部分教師沒有為學生制定明確的教學計劃,很多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不具備實用性,學生難以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生活中。加上部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較少,不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生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1.3 教師的教學模式落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目前,很多信息技術課程教師主要采用的課堂教學方式是遠程控制為學生進行演示,然后要求學生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課本知識內容操作,再將完成的作業發送到教師郵箱,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程度進行評定。這種教學模式存在極大的弊端,在教師遠程操作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沒有仔細觀察教師的具體講解步驟以及課程的重點內容導致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很難高效完成。其次,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動性差,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很多教師會將學生的課堂作業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因此,很多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只會依葫蘆畫瓢,根本無法掌握信息技術真正的應用原理,不利于學生以后在計算機方面的應用于發展。
2? 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策略
2.1 加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初中教學階段必修科目,教育部門、學校以及教師必須要加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1)教育部門應該合理安排信息技術在中考以及會考中的占比,為學生編撰合理的教材內容,緊跟時代的需求,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水平測驗作為學校考核學生的標準之一。(2)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學校應該加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投入力度,及時對陳舊的計算機設備更新換代,應該定期組織人員進行計算機室的檢查與維修,將陳舊的設備清除,為學生購進先進的計算機設備,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學校應該加強監督,避免其他課程占用信息技術課時,規范學校教師的教學時間。(3)從教師的角度講,教師應該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
2.2 豐富教學內容,多樣化教學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深入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1)教師可以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比如:在進行網頁設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密切聯系生活的實際,將社會的熱點問題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可以提供一些娛樂綜藝話題以及旅游攻略等,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同時還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由聯想,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設計。(2)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借助小組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問題討論與交流、獨立創作、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以及課后評價與反饋等。課堂活動主要是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個人獨自完成學習以及小組合作完成學習等形式,不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學生在問題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特點與優勢,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制定適合的教學方式。同時在課堂活動的過程中,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2.3 創新教學模式,合理評價學生
(1)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有效利用課堂以及課外時間,完成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比如:教師在制作教學視頻時可以借鑒微課的形式將重點與難點制作成3~5min的視頻,方便學生觀看與學習。同時教師在要選用適合的教學資源進行講解,在課前教師應該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制作成相應的教學資源包。(2)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組建的QQ群或者微信群等加強與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合作學習,共同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學生討論的問題進行實時點撥,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在課后學生還要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完成課后練習,加深知識的印象。學生完成后要及時將內容轉發至教師郵箱,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質量,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3)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以及課后復習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不能將學生的課堂作業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應該制定出詳細的評價表,根據每節課學生的學習做出合理的評價。同時做好課后反饋,根據與學生交流溝通,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反饋問題,需要教師制定明確的反饋表,其中包括教學資料包、課堂提問難易程度、課后作業數量以及其他有關的反饋問題等。評價反饋是有效提高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加強重視。
3? 結語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現有的計算機設備來進行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目前,我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教育人員需要在教學中深入探索,找到最符合當地學生學習需求的學習路徑,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進行多樣化教學。同時教師應該制定合理的評價系統,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 田維鋒.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86-87.
[2] 李帛亞.基于微課的課內翻轉課堂的探究與實踐——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9,18(5):25-26.
[3] 成蘭蘭.游戲化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