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超
[關鍵詞]高校新校區;校園文化;策略;經驗
引 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許多高校通過建立新校區開拓辦學空間,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成為研究熱點。本文發現已有研究多集中在顯性的校園文化層面,較少涉及制度文化建設、文化運行機制、人際交往等方面。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知網、萬方為數據來源,搜索 “高校”“新校區”“文化建設”,獲得131篇文章。將范圍限定為北大、南大核心期刊,剔除會議、學位論文后,獲得20篇。該主題在2006年至2016年期間,成為學術界研究熱點,這與高校擴招、院校合并,以及城市化進程加速高校外遷等因素密切相關。
二、文獻內容分析
對文獻內容進行分類:1.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2.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問題;3.高校新校區文化建設的策略及特色經驗。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廣義的校園文化是指高等學校生活的存在方式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質文化是顯性的校園文化,包括校園建筑(教學設施、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圖書館、體育場館、食堂、宿舍)、學校標識(校徽、校訓、校牌、校標、校報、校歌)、校園景觀(草木、雕塑、山水)等。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規章制度、組織機構設置、人員隊伍建設、行為規則及行為方式。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辦學理念、辦學方針、辦學目標、校風、教風、學風、文體活動、科創活動、學術活動、典禮儀式、休閑娛樂活動、人際關系等方面。
(二)高校新校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原因
1.物質文化建設方面
①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滯后,社區生態環境差,文化氛圍薄弱。
②重建筑、輕內涵,教學資源配置不合理。
③缺乏校園文化精神的歷史性建筑、標志、景觀等物質文化。
2.制度文化建設方面
①制度不完善,有的新校區管理缺位,出現“有牌無人”現象,如缺失工作移交制度,無法實現管理連續性。
②管理機制運行不暢,有的新校區獨立于老校區管理,老校區對新校區的文化傳承方面介入和滲透難。
③師生參與制度建設主動性未能發揮。
3.精神文化建設方面
①師生交流空間阻隔,新校區長駐人員少,師資力量薄弱,教師趕點上課,參與示范作用減弱。
②新校區設立在“文化沙漠地帶”,與社區文化缺乏互動,遠離城市文明,成為“文化孤島”。
③校園文化特色不突出,活動雷同;缺乏延續性,忽視了對老校區校園人文精神的繼承,忽視所屬地域文化的挖掘。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受限于城市規劃、經費、交通等因素,老校區文化對新校區輻射力弱。第二,決策者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不到位,戰略規劃欠科學,沒有反映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目標缺乏系統性。第三,校園文化建設中資金籌措渠道單一,經費緊張,建設后勁不足;制度建設改革創新不足;精神文化建設如社團、文化活動,無長遠規劃,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
(三)高校新校區文化建設的策略及特色經驗
1.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中國計量學院姜羨萍、顧佳雋在《大學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模式探析》 一文中,從目標、實施步驟、方法三個維度提供了建設范式。
2.物質文化建設特色經驗
場館建設:西南財大在新校區修建新校史館,復建老校門,特色建筑造型沿用將老校區樓宇風格。
建筑標識:天津大學新校區修建“求是亭”體現老校區校訓精神。江西師大新校區修建校址紀念碑。南開大學新校區敬立周恩來雕像,展示育人成果。
草木景觀:西南財大新校區種植象征老校區文化精神的“光華鐵樹”。天津大學新校區延續老校區傳統種植海棠,并舉辦“海棠節”系列活動。電子科技大學新校區延續老校區傳統大量栽培銀杏,并舉辦了“銀杏節”系列活動。
道路、景觀命名:暨南大學的校址多次遷移,校園里有的路名以曾經的校址所在地命名。南京醫藥大學的杏林路以董奉的典故命名。
3.制度文化建設經驗
西南石油大學以依法治校為統領,修訂、完善管理制度,比如推出各類文化教育、普法活動及配套管理制度,加大對學生組織指導力度及輿論監管力度。面對新校區出現的新問題,成立了社區和社區黨員工作站。
4.精神文化建設特色經驗
校史館品牌活動:西南財大新校區校史館推出迎新活動、“校史文化沙龍”、畢業生“時光膠囊”活動。
團、學品牌活動:浙江工大新校區面向新生開展“相約屏峰”系列活動:“屏峰論壇”邀請各界人士作講座。“屏峰影院”節假日免費播放電影、校園DV劇。“屏峰競技臺”為學生競賽平臺。“屏峰山下好讀書”涵蓋學生社團特色活動。
創作、排演精品校史劇。電子科大創作編排校史劇《又見青春》,每年在重大活動時公映。
三、結論與啟示
本文發現已有文獻多在探究現狀、問題、對策等,聚焦在校園文化顯性層面,如建筑、設施、景觀及文化活動等,在制度文化建設、隱性的文化運行機制及人際交往方面尚存研究空間。
參考文獻:
[1]劉彥.高校新校區校園生態建設略論[J].江蘇高教.2014.
[2]張華偉,廉永杰.關于高校新校區“孤島”現象的調查與分析——以西安高校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3]宋守君.高校新建校區大學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3.
[4]劉新躍,楊丙紅,張雷平.試論當前高校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
[5]朱晉蜀.對大規模高校新校區規劃建設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7.
[6]吳艷,肖穎.歷史文化視野中的高校道路和景觀命名[J].江西社會科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