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盧建宇
[關鍵詞]平安校園;安全管理;風險防控
引 言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以安全風險防控為主線,不斷創新高校安全管理途徑,把大學校園建設成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是建設平安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建立平安校園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校園安全的決策部署,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任務。
高校校園面臨著“風險社會”的嚴峻考驗。高校安全風險多樣,既有交通、治安、安全生產、消防等內部傳統安全問題,也有社會面突發事件、敏感輿情等外部因素產生的輻射影響。從校園本身來看,人員密集的群體特征決定了各類案件、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傷的嚴重后果,體現在暴力侵害學生、校園集體食物中毒、校園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擁擠踐踏等安全事故中。從外部環境來看,大多數校區都位于城市中心,周邊的安全環境和道路交通狀況復雜,存在相對較多的安全風險。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做好安全風險防控是保障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有效途徑。安全管理的核心內容是風險防控,行之有效的風險防控可以幫助高校識別潛在的風險,衡量和分析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控制和減輕風險,使用最佳方法來應對風險。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及時識別校園存在的安全風險,有助于實現應急管理的前移,通過風險防控將突發事件控制在萌芽狀態,改善校園安全狀況,通過風險識別和評估系統查找校園安全薄弱環節。有利于實現校園安全管理資源的優化配置,將應急管理的注意力和資源用于高風險水平的突發事件。安全管理本質上是一項過程性工作,以下我們分別探討在安全管理預測、應對、評估和保持四個階段應如何實施風險防控。
風險預測。精準預測影響學校安全的風險因素,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首要內容。高校安全風險可分為日常安全風險、教學安全風險、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建筑安全風險、交通安全風險、實驗室安全風險、生產經營安全風險等等。對于不同類型的安全風險,可以選擇表格法將所有的不安全因素羅列成表格的形式,然后指派專門的技術人員定期對這些學校安全因素進行檢查,從而預測出未來是否有發生危險的可能性。或者聘請校外專家(消防、心理領域)對學校風險因素進行預測性調查,防止風險因素對師生的傷害。例如,學校日常安全風險預測主要包括學校門衛風險、學校值勤風險、檢查風險、消防潛力風險、學校場地設施風險以及學校醫療設備、醫療衛生人員制度隱含的風險因素。
風險應對。當發生災害或危險時,拯救生命,財產保護或人道主義援助以應對緊急情況的短期緊急后果是風險應對的主要內容。根據事件次序,風險應對包括五個步驟:預警、警示、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福利和恢復。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機構,其危機處理能力和管理措施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風險應對的各個環節應當清晰明確,建議設計以下工作環節:①接警和初步研究;②學校先期處理;③啟動學校安全應急預案;④相關領導現場指揮和協調;⑤保持信息暢通;⑥暫時恢復;⑦檢查和評估。對于學校來說,最重要的是確保師生的安全。在處理突發安全事件的全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信息的溝通,不僅要及時向上級教育部門報告事件的進展,也要向學生和社會媒體的家長報告事故的嚴重程度。
風險評估。學校安全問題發生后,對整個安全事件的發生以及處理過程進行的風險評估,直接關系到最后一個保持學校正常安全狀態環節的實施。對于學校發生的安全事故,每次處理完畢之后,學校要組織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經驗總結以及評價,這是對已發生事件的反思,也是對未來工作的一個指導。評估的內容一般包括:①責任的認定,需要對事件的責任人進行詳細而準確的認定,對直接責任人要做出合理而公正的懲罰;②公布這次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學校針對這些影響應該采取的積極措施;③分析從這次事件中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④對未來的工作要做一個詳細的計劃和安排。
安全保持。安全風險防控的重點應該是保持安全,具體任務是建立安全文化和安全保障體系。主要原則有:①分級負責原則。充分發揮學校管理職能,建立分級負責任的管理機構,是保證安全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途徑。通過諸事皆有專職人員管理,并建立逐級負責檢核制度,方可完成校園安全管理的任務。②聯系溝通原則。校園安全管理需要發揮集體智慧,所以各負責工作組之間必須有密切的協調和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將規劃、執行和評估的過程連接到一個強大而靈活的安全管理系統中,確保學習活動能夠在安全和不受阻礙的情況下順利進行。③總體可持續性原則。學校的物質環境已從傳統的簡約化轉向現代化、人性化、多樣化,以生活為導向的學習,開放和安全。因此,校園安全管理的理念也應該與時俱進,以全方位的整體觀念來取代單層面、臨時性的安全維護措施,持續地隨時偵測校園安全因素,并且謀求妥善的處理與防范。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大連海事大學發展略與高等教育研究 3132019309)】
參考文獻:
[1]夏寶成.美國公共安全管理導論[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17
[2]顧聞鐘.學校安全管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