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萍
摘 要:在我國,農業、種植業系基礎產業,其生產發展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在農業生產中,受土壤、環境等因素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病蟲危害,而這將會給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帶來較大影響,尤其是在病蟲害高發的季節或年份,如果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沒有進行科學管理,那么就可能因病蟲危害造成產量損失,并且在整體質量以及附加值上也會有所下降,而要想有效杜絕這些問題,就必須做好農業植保工作,有效防治農業病蟲害。
關鍵詞:農業植保技術;病蟲害;化學防治;非化學防治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植保工作在地方農業生產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則是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同農業生產安全有密切聯系,直接關系到作物產量。傳統農業植保多通過化學農藥噴灑方法來達到預控、查殺農作物病蟲害的目的,但由于病蟲害大多具有遷飛性和流行性等顯著特點,導致分散防治效果欠佳,而化學藥劑的使用也會對地方農業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擴充農業植保渠道,改進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基于農業植保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引發的問題,對農業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了簡要總結,現詳細內容如下。
一、農業植保與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盡管國家農業生產部門協同農產品種植戶都逐漸認識到農業植保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動,推廣并利用各種農業植保技術大力防治農業病蟲害,但在治理過程中,許多種植人員由于缺乏科學種植經驗,以致在處理植物病蟲害時仍單純地依靠噴灑農藥來滅殺害蟲,這不僅會食品安全造成極大影響,而且病蟲害易反復,也會污染環境。因此,積極研發新型綠色生態農業植保技術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與現實環境意義。
二、病蟲害防治措施
1.化學防治科學化
在今后的農業病蟲害防治中,首先要落實具體指標,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將蟲害防治效果控制在85%左右,為捕食害蟲的鳥類、蛙類等害蟲的天敵留足所需食物;其次,對于農業病害要及時防治,在必要時甚至要提前預控,而不是在農作物發病后才進行治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播種用種子應經過浸種(也可進行拌種)方式進行殺菌,有效降低農作物苗期病蟲害的發生基數;第四,在運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時,要盡可能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并注意控制好用量及噴施頻率,開展適期檢測、統防統治,實現病蟲害防治專業化。
2.推廣綠色、生態化的防治方法
(1)黃板。經研究發現,在農業種植中常遇見的農業害蟲大都有著一個共同特性——趨色,其中以黃色對害蟲的吸引作用最為顯著。經過長期的實踐發現,合理運用黃板誘殺農業害蟲可以取得突出的害蟲防治效果。以黃曲條甲蟲為例,作為常見于蔬菜種植過程的農業害蟲,其防治難度極大,在以往的農業蔬菜種植中,只有大量反復使用有毒農藥才能有效滅殺這種害蟲,這種方式無疑會使環境效益與農業經濟效益降低,有違當前生態農業的初衷。而使用黃板誘殺害蟲不會造成環境問題,有效踐行了低成本、高效益這一生態農業宗旨。
(2)性誘劑。據調查發現,性誘劑在當前的農業植保與病蟲害治理中被廣泛應用,是重要的生態農業植保技術。由于性激素可以引誘異性昆蟲,所以,將性激素加工成性誘劑用于農業病蟲害治理,可以達到植保目的。甚至有學者研究發現,性誘劑對于棉鈴蟲、黏蟲等玉米田害蟲的誘集效果要好于殺蟲燈,所以性誘劑在農業植保以及病蟲害治理過程中的應用價值更高。另外,由于性誘劑在農業植保中通常是依托于優質橡膠材料來使用的,每個使用環節都滲透著環保宗旨,所以基于農業病蟲害的防治來看,性誘劑作為一項農業植保技術,也有助于綠色生態農業的近期與遠期發展。
(3)殺蟲燈。殺蟲燈是新近出現的生態農業植保技術,它主要是借助不同色味和光波類型的誘劑量對多種農業害蟲進行查殺的技術手段,這種針對農業病蟲害的物理防治手段在有效避免環境污染的同時,還能有效避免對人、畜造成傷害。據統計,殺蟲燈作為一項農業植保技術可以誘殺40余種植物害蟲,其中以頻振式殺蟲燈的效果最為顯著。據相關研究數據分析后發現,用頻振式殺蟲燈誘集馬尾松毛蟲成蟲,可以使蟲口密度由原來的越冬代23頭/株減少為第1代11.9頭/株,并且經大面積推廣可有效降低松毛蟲第2代的整體發生量。殺蟲燈的出現以及廣泛使用,減少了化學殺蟲劑的使用,有效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業生態環境。
(4)合理輪作、間作套種。經實踐驗證,合理輪作對于因連年栽種同種作物而引起的土傳病有極其顯著的預防效果。經過農業種植實踐發現,傳統的用藥施治手段對于大豆疫霉根腐病和小麥紋枯病等頻發病害并無顯著效果,而嘗試合理輪作,至少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對這些病害的有效預控。此外,為減少病蟲害,農業種植區內應減少插花種植,精簡作物品種,實現種植作物的區域化,這樣有利于對誘集害蟲的作物開展集中預控,尤其是果園,必須嚴禁套作。
(5)其他防治措施。除上述防治措施外,農業部門與種植戶還可以采取其他非化學防治措施,例如注意保護或者人工飼養、釋放害蟲天敵,使用生物農藥或者是植物源農藥,精選抗病良種,及時整枝打叉、去病蟲株,測土配方施肥,防蟲網隔離,大棚避雨、地膜覆蓋,以及將病蟲和病蟲植株等帶至種植區外銷毀等,均可保護農作物生長,減少作物病蟲害。
三、結語
總而言之,農業植保工作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有重要意義,科學有效的植保技術不僅能夠為糧食、果蔬等農作物的生產提供更好的環境,保證農產品的整體產量與質量安全,減少農業生產以及植保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破壞,同時還能減少農業病蟲害防治的成本支出,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使農業種植區的農業生產與環境協調發展。因此,從綠色、生態農業角度出發,研究應用新型農業植保技術,建立一套完善的病蟲害預控與治理技術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姚煥釗."綠色植保"理念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實踐作用[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2):24-25.
[2] 李陽, 姚潛, 任麗,等. 性誘劑與頻振式殺蟲燈對暗黑鰓金龜子發生監測效果研究[J]. 農業科技通訊, 2017(7):69-71.
[3] 邊文波. 利用黑光燈和性誘劑對玉米田三種主要害蟲的誘集效果初探[J]. 農業科技通訊, 2017(6):65-67.
[4] 楊義仁. 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初探——以頻振式殺蟲燈為例[J]. 農業與技術, 2017, 37(20):45-45.
[5] 許麗算. 殺蟲燈在武夷山市誘殺馬尾松毛蟲成蟲的效果[J]. 福建林業科技, 2017, 44(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