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軍
關鍵詞醫學類 高校 教學現狀 問題
醫學類院校學生往往課業負擔重,動手實驗多,需要記大量的知識,不僅要具備精湛的醫術,更要錘煉高尚的醫德,大學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程正是培養德才兼備優秀的醫務工作者的主陣地。醫學生們通過學習了解掌握國內外醫學學科的前沿知識,國內最新的關于醫學發展的政策和我國當前的醫保政策,只有把自己個人的職業發展同國家、社會和老百姓的需求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完成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的使命。教育部在2018年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到,“形勢與政策課是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都很強的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的核心課程,是第一時間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準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但就當前所調研的情況來看,醫學類院校形勢與政策課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梳理醫學類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的基本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的可行性對策從而進一步加強和提高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形勢與政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堂,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國內形勢和社會焦點熱點問題,開拓視野,解決現實生活和學習中的思想認識問題。然而,以上海健康醫學院為例,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拘泥于以理論學習為主、不重視實踐,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強興趣不濃,課堂上參與率不高,教材內容過于宏觀等弊端。
(一)形勢與政策課教材內容呈現過于宏觀
以時事報告大學生版2018-2019學年度教材為例,兩學期均是四個篇章共八講的內容,分別為全面從嚴治黨篇、經濟社會發展篇、涉港涉臺事物篇和國際形勢政策篇。每一講的內容都可以作為一個專題來研究,教材中的內容比較宏觀,大都是以一些會議、文件或具體的政策的形式呈現,缺少細節性的描述。不像學生專業課教材內容那么細致,這樣就會使教師們在備課中額外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查閱文獻,確定所要講授的內容,然后再進行認真的備課。學生們在課堂聽講也主要以教師的灌輸為主,被動地接受信息,不能很好地掌握授課重點和難點內容。
(二)形勢與政策課講授偏重理論輕實踐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時效性、政策性和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具有內容多、覆蓋面廣、變化快和課時較少的特點。在面對如何讓學生們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更多地學習教材內容,教師們往往采用滿堂灌的灌輸教育,缺少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對學生知識思維的啟發。由于每個班級只安排四次課八學時的課程,教師們為了完成授課工作量和學期考核計劃,也很少有時間指導學生參與實踐內容。即便是教學日歷上也有實踐課安排,大都是以學生在課余查閱材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做ppt專題匯報的形式呈現,這樣不能全面考核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就造成了形勢與政策課偏理論輕實踐的局面。
(三)形勢與政策課學生的參與率不高
首先,醫學類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專業識記性的內容比較多,而形勢與政策課教材理論性和政策性比較強,再加上內容過于宏觀缺乏趣味性,因此學生們的興趣不高課堂的參與率比較低;其次,教師在授課時主要以灌輸教育為主,不太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了教師在課堂上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地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最后,當今社會網絡的普及率非常高,有些時候學生的信息面甚至比教師還要寬泛,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問題學生們可能在課余時間都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學習。
形勢與政策課是大學的一門必修課,對于提高醫學生的醫德修養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現實中形勢與政策課師資力量不強、授課內容過于隨意、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強和授課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等制約著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發展。
(一)形勢與政策課的師資力量不強,沒有專職的任課教師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理論性、政策性好時效性很強的課程,它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歷史、哲學、外交、法律、管理等多學科的知識,內容非常廣泛,覆蓋面較大,對任課教師的政治視野、人文水平、知識廣度有非常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具備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來教授該門課程。現實中,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師大多由專職輔導員來擔任,而專職輔導員本職工作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量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他們很難抽出時間跟專任課教師一樣投入大量精力到備課、參加教研活動的教學工作中。再之,專職輔導員們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對需要具備多學科知識的形勢與政策課教授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二)形勢與政策課講授內容較隨便,沒有統一的標準
在醫學類院校,學校一般都很重視醫學專業課的教學和建設,而對形勢與政策課則較為忽視。在時下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是在不斷提高的。每一學期的教學安排都必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參考教材和學科教學要點。但是由于形勢與政策課教師不同的學科背景,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專業偏好隨意選擇教授內容,不考慮醫學類學生的實際需求,這就造成學生的課堂參與率不高,學習興致不強,最終影響了形勢與政策課的授課效果。再之,絕大多數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沒有醫學專業背景,他們不能很好地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效果。
(三)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強,課堂積極性不突出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政策性、時效性和動態性很強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地啟發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指導醫學生更多地關注時事動態尤其是與醫學發展相關的政策,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成才。醫學生從事的是救死扶傷的崇高職業,行業對醫學生的專業理論學習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要求非常高,這就造成醫學生的學業負擔非常繁重。面對教師管控不嚴的形勢與政策課程時,醫學生的思想容易放松,加之課堂上的內容缺乏趣味性,從而造成積極性不突出,問題意識不強,課堂的參與度較低。
(四)教學方法缺乏新意和吸引力
由于師資有限,形勢與政策課往往是大班授課,教師大多采取灌輸的方式講授內容,課堂氣氛不活躍。任課教師為了完成工作量,很少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沒有很好地調動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即使有提問也是蜻蜒點水式的。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化和大眾化,現代傳媒的手段更加多樣化,多元的思想嚴重挑戰著高校的意識形態,而任課教師則不注重利用新科技手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醫學生更多關注的是專業課的學習,很少對時事政治類話題感興趣,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很明顯課堂效果不明顯缺乏吸引力。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準入門檻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同時對思政課教師提出六個方面的要求,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指出了國家對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提高了準入門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刻不容緩。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的授課關系到醫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職業生涯發展,一定要提高門檻準入,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六點要求選拔專業人才,同時要做好考核培訓工作,讓新進教師得到更快的成長,做讓學生喜愛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
(二)結合醫學生特點,科學設置教學內容
醫學生是參與形勢與政策課的主體,形勢與政策課內容的設置在按照教育部和中宣部的統一要求下,同時還要遵循醫學生思想發展的特點,結合醫學專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例,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可以重點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醫學發展的歷程、取得的成就和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很好地結合起來,引領醫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既要掌握過硬的醫術,更要有崇高的醫德,為人類醫學的發展和解除人們的病痛做出醫學生的一份貢獻。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課堂參與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注重啟發性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傳統的以灌輸為主的形勢與政策課,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參與率較低。因此,在教授醫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時,任課教師要注重將授課內容與醫學生專業特點相結合,啟發學生培養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四)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法
以往的課堂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缺乏有效的互動,學生們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沒有自己的思考,這樣的課堂效果是不好的。教師要契合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法,改變過去的灌輸教育,要主動借助互聯網的新技術,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要。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使教師和課堂的角色發生變化,教師更多的是去啟發學生和引導學生運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