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快節奏的生活和日常中海量的數據,人們傾向于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濃縮的信息。碎片化的閱讀和觀看成為習慣,社會逐漸步入了“微”時代,各種新媒體平臺的普及應用,更是為微電影、微視頻的迅速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快速、便捷、多元化的影視產品受到了社會人群的歡迎,兒童科普動畫的微動畫同樣受到了少年兒童的青睞。本文旨在通過對兒童科普類微動畫的特征與現狀進行分析,闡述科普微動畫與數字交互技術深度結合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微動畫;兒童;科普;數字交互技術
科普,泛指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科普影片,則是通過如電視、電影、互聯網多媒體,以配有文字、聲音、能連續播放的活動影像來更直觀地傳達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所積累和研究出來的科學知識、理論方法以及極其寶貴的科學精神與思想等信息給觀眾。而科普動畫,則是以一種大眾化的視聽藝術形式來承載科普的任務。當前,科普動畫還是科學內容最主要的表現媒介之一,動畫也是科普知識尤其抽象知識內容的形象化表現平臺。
1 偏愛科普微動畫
動畫文化是一種卡通思維,它為人類提供了幻覺享受和幻覺化的存在。這種“卡通思維”轉化成卡通劇本所提供出來的情感表現的幻覺化、率真的童趣化、愉悅的擬人化、幽默的輕松化以及簡潔的單純化等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動畫幻覺和動畫體驗。然而,科普動畫與一般商業動畫不同,它首先要確??破罩R的正確性,然后才是動畫表現的手段和藝術效果。
面對如今快節奏的生活和海量的數據,人們傾向于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濃縮”信息,碎片化的閱讀和觀看成為習慣,社會逐漸步入了“微時代”。各種新媒體平臺的普及應用,更是為微電影、微視頻的迅速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快速、便捷、多元化的影視產品受到了社會人群的青睞,科普動畫短片也日漸成為互聯網科普類型動畫行業里的主流。一般而言,時長為40分鐘以下的動畫作品,被業界稱為動畫短片,這定義主要是針對動畫影片的時長,沒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與時長邊界,其中又以10~15分鐘長度居多。而微動畫則是近年來“微時代”的產物,泛指在移動的、短時間狀態下觀看有故事情節的動畫,一般時長10~180秒。在微博、微信公眾號、朋友圈、抖音短視頻等自媒體平臺分享轉發的機制下,《10分鐘速成課:經濟學》《三分鐘了解社會學家??隆贰兑环昼娒攵倏啤返葷饪s且妙趣橫生的科普微動畫視頻一躍成為點擊率十萬以上的影視作品,過去的“冷知識”被重新熱播,科普影視作品從貌似刻板枯燥的印象中蛻變出來。
2 劇本是科普微動畫的靈魂
劇本是一部影視作品的靈魂,在籌備影視作品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把腦海中的畫面轉換為具體的文字,用文字把人物性格、情節和場景都展現出來,再由插畫師轉換成一組組分鏡頭畫面。倘若沒有文字劇本來講述故事,我們就無法開始圖像的制作,而幾乎所有優秀的影視作品,前期的創意和劇本的策劃都是成功的關鍵,有了一流的創意和劇本,后期的制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制作出讓觀眾滿意的影視作品。
劇本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其他文學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而動畫劇本和其他影視劇本更是有著不容忽視的差別。動畫劇本除了具有一般影視劇本的特點外,還有著其自身的特性,它更看重劇本創作與動畫這種特殊藝術形式在視覺上的高度契合。動畫劇本的特性就在于建立一種富有原創性的幻想空間,這種幻想打破現實生活的邏輯,重新構建起一個“新的邏輯”。然而,在短短3~5分鐘內要把傳達的科普信息講述出來,既要保持動畫的特質,又要傳達精確的科普內容,在劇本的創作中就要盡量精簡,刪除不必要的內容;同時還要考慮動畫視覺語言如何可以更好地幫助敘述知識的表達,避免落得動畫語言與純知識說教分離的尷尬局面。
3 兒童科普動畫現狀
國際《兒童權利公約》界定,兒童是指年齡在18歲以下的人,而人們所公認的兒童年齡段是在12歲以下,因為12歲以下的人群正處于學齡前和小學階段,身心各方面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還比較幼小,一些兒童活動也是針對這類群體。把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動畫中,兒童在觀看動畫時處于輕松快樂的狀態,更容易吸收這些知識,并且能更好地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紤]到兒童這個群體的特性,國內大部分兒童科普動畫都能做到簡單易懂,寓教于樂,富有趣味性,這類科普動畫也頗受兒童歡迎,在他們成長發育過程中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然而,國內現狀還是堪憂的。近年來,國內少有的幾部大型科普動畫片,雖然動畫角色、場景等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故事劇情單調乏味,故事中途生硬穿插枯燥而抽象的知識演示或講解動畫,動畫故事與科普知識沒能很好地融為一體,甚至還有一些科普動畫半數鏡頭都是對白畫面。這樣的兒童科普動畫,一方面科普內容不一定會讓大眾特別是兒童群體了解清楚,另一方面因為乏味的劇情和單調的美術畫面不能引起大眾的觀看興趣,無法感染觀眾的心靈,從而使科普動畫失去了對大眾的吸引力,最終淪為兒童填充課余時間的消遣品。
4 兒童科普微動畫的交互“試煉場”
近年來,國內科普展覽場館數量增長較快,信息技術方面迅速發展,經濟較發達地區與重點扶持地區的科普展示場館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日漸完善,信息化、新媒體設備與技術日漸成熟且成本下降。以上有利因素讓科普動畫有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尤其交互技術已經成為新一代現代化展示場館的標準配置,對配合數字交互設備應用的科普動畫有大量的剛性需求。
長久以來,兒童科普微動畫緊湊的劇情鋪排與兒童對科普知識的理解度一直存在制衡的矛盾點。短時間的動畫劇情可以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但兒童心智不像成年人,并沒完全成熟,不同年齡段兒童對科普內容的理解度差異較大,可能需要不同的時間消化,這一直是個難以突破的課題??赡艹霈F的狀況有:一些低齡兒童覺得好看的動畫片,年齡稍大的兒童卻覺得幼稚拖沓;反之,低齡兒童看不懂的動畫片,高齡兒童卻看得津津有味。所以只能在節奏安排上折中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而在科普展示場館中數字交互技術的體驗過程中,科普效率無疑突破了以往的瓶頸。微動畫充分發揮了優勢,緊湊片段式的劇情可以隨時播隨時停,中途可以使用RFID電子標簽、穿戴式運動感應手環、VR眼罩、體感識別等交互設備進行游戲和劇情的推導,分支劇情的科普動畫也成為可能,大大提高了微動畫劇情的參與度與知識的理解度。在科普展示場館這個“試煉場”中,如何提高親子交互體驗成為兒童科普動畫的另一個新課題。
5 結語
微博、微電影、微課、微動畫已經不是新鮮事物,受眾是兒童的科普微動畫當然也不是。然而,處于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尚未“遍地開花”的微產物卻迎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兒童科普微動畫相對于一般兒童動畫,乃至科普微動畫,有著獨特的功能,肩負著多重任務。在我國眾多的科普展示場館中,兒童科普微動畫不應只是簡單地鑲嵌,供交互設備的體驗試用,而是應該更深度地結合、探索交互設備潛能或數字展示場館的空間體驗,甚至可以通過數據收集分析推動設備行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丁玲.淺析中國兒童科普動畫發展的瓶頸[J].電影文學,2010(13).
[2] 莫揚,楊少莎.我國電視科普系列片現狀研究[J].科普研究,2007(05).
[3] 鐘遠波.兒童動畫受眾群體淺析[J].美術大觀,2008(01).
[4] 李益.論影視動畫藝術的虛擬性特征[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02).
[5] 夏旺盛.動畫在科普中的應用及趨勢分析[J].科技傳播,2015,7(24):179-180.
作者簡介:韋志信(1985—),男,廣東廣州人,美術學碩士,南方醫科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