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灌輸原則始終是我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勢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隨著市場經濟的影響和社會環境日益復雜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原則在當今受到了一些質疑和挑戰。為了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必須認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輸原則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宗旨。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輸原則;合理性
2016年12月7—8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灌輸理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至關重要。但是,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多元文化的碰撞交鋒、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迅速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和對象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有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不應該“灌輸”的爭論愈演愈烈,特別是一些人開始質疑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灌輸原則的合理性。鑒于當前形勢,我們必須堅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灌輸原則毫不放松。實際上,大部分人之所以質疑灌輸理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主要原因在于其狹隘地理解灌輸原則,把“灌輸”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來看待,忽視了對灌輸原則內涵的深層次研究。他們反對的是灌輸式教育,是具體的方法,而不是灌輸原則。如果籠統地對灌輸加以質疑和批駁,不僅在概念上不夠準確,在理論上不夠科學,而且也會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中造成不良影響。為了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不僅需要重視灌輸原則,而且也需要明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灌輸原則的合理性。
1 灌輸原則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如今正逐漸步入發展的正軌。縱觀我黨的歷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輸原則始終是其基本原則之一。高校肩負著為社會主義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我們更需要堅持灌輸原則。灌輸不僅是爭奪意識形態的需要,而且更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一般而言,人類接觸任何理論,都需要灌輸,因為這些理論和知識不是普通人對生活經驗的感受而形成的,而是一批偉大的科學家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之上,經過試驗創立的,并為大家所接受和傳播。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形成一些經驗性知識,但是那些通常是簡單的,并不構成理論性知識。然而,有關我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學說的知識,因為其學說的復雜性和邏輯嚴密性,必須需要灌輸學習才能掌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誤入歧途,才可以使我們堅持正確的方向,實現人生的價值。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堅持灌輸原則,那么這個思想陣地將會被其他思潮所搶占,大學生就會將很多錯誤的理論奉為真理。此外,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不會憑空出現在大學生的頭腦中,這也要求我們必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堅持灌輸原則。
人們對灌輸原則的批評通常是因為不了解和無知形成的。灌輸原則并不是填鴨式教育,也不是強制學生死記硬背。有些人認為大學生已經成年,已經具備了自我教育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需要進行專門的理論灌輸。這種想法總是抱有空想的成分,一方面,任何的學習最終都需要通過主體的自我教育來實現其目標,灌輸也應不例外。另一方面,自我教育也是一種主動灌輸,也是個體自我選擇感興趣和正確的理論進行主動學習。此外,灌輸原則經過實踐的檢驗,其具有的系統性和目的性,可以解決自我教育中一知半解和迷茫的問題,使受教育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意識形態領域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所應當地體現統治階級的意識,在我國也就是宣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是我國區別于其他國家最鮮明的特色。如果片面地看待灌輸原則,以至于否定灌輸的必要性,無異于自掘墳墓,因為其本身就是在否定社會主義。
2 灌輸原則符合大學生三觀發展規律
大學生處于思想發展的活躍期,也是其三觀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已經開始接觸和感知社會,并嘗試著對社會的種種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教育心理學提到,個體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遵循一種強化規律,即我們所說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青年學生處在“隨俗沉浮”的成長期,他們渴望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觀處于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而在價值觀上,他們也較沖動,容易簡單化思考問題,認為世界非黑即白,習慣從片面和個人喜好的角度去考察社會問題,他們也不是很喜歡條條框框的束縛,更難以對馬克思主義學說做出正確合理的判斷。同時,大學生剛離開家庭獨自生活,為人處世的經驗也比較缺乏,但是他們渴望去認識世界,對現實問題和社會輿論經常發表自己的看法;但由于缺乏理論支撐和現實經驗,他們并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也難以將社會問題和自己所學知識有效地聯系在一起,他們經常從書本和直覺出發對社會問題進行評判,這種評判難免失之偏頗。[2]因此,我們需要不失時機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啟發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當前,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深水區”,西方思潮隨著我們開放的大門爭相進入,試圖與我國搶占大學生,搶占社會輿論導向;國內的封建主義文化也殘渣泛起,改頭換面再次襲來,一部分大學生深受其害。此外,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和價值觀念、心理狀態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當前的社會現狀面前,我們只有正視問題、分析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不僅不能放松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要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實踐環節的訓練,使大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大學生。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遵循灌輸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部分,是培養新時代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現實要求。只有認真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才能讓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然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現狀,不僅沒有引領社會思潮,也難以有效地貫徹黨的學說、路線、方針和決策。面對當前的新情況,有些人認為我們已經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也有一部分認為我們是在以民族主義代替馬克思主義。有些不明所以的大學生也對我們當前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產生了質疑,甚至一部分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也只是口頭宣揚,內心卻不以為然,他們只是出于工作需要才“搖旗吶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經面臨嚴重的形式主義威脅。在當前的局面下,首先,我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引導青年大學生,必然需要有一個堅持不懈“灌輸”的過程,才有可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換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才可能讓大學生扣好人生的“扣子”。其次,文化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只有行之有效地進行學習和理解,才能增強大學生的認同感。灌輸原則可以很好地幫助大學生學習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大學生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再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如果空洞宣傳和形式單一,那不僅可能無功而返,更可能適得其反,憑空增添大學生的厭惡情緒。因此,我們需要掌握先進的傳播手段和策略,在不知不覺中實現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這個過程離不開灌輸。新時代呼喚新理論,新的理論也需要與時俱進和不失時機地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我們做好頂層設計,也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灌輸內容的科學性,灌輸渠道的合理性和灌輸情境的和諧性;需要我們堅持在內容、方法、對象、情境等方面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灌輸理論,賦予馬克思主義的灌輸理論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人民日報,2016-12-08.
[2] 閔永新.論灌輸原則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J].江蘇高教,2011(01):130-131.
[3] 楊亞軍.正確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性”[J].江蘇高教,2000(01):43-45.
作者簡介:趙小偉(1994—),男,陜西渭南人,2017級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