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煬 王旭東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保障,而在新時代背景下,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學習需求正在逐步提升,提供更好的社會文化養老服務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文化養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根據文化養老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文化養老發展的建議,希望進一步增強老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及人文關懷,推動養老事業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積極老齡化;文化養老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養老觀念也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許多老年人不再滿足于老有所養、老有所醫,還追求老有所樂、老有所學。文化養老是在物質贍養、生活照料基礎上興起的一種積極的養老理念,它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當代人文關懷,能幫助老年群體樹立健康積極的老年價值觀。“文化養老”是一種以滿足精神需求為基礎,以溝通情感、交流思想、擁有體魄與心態為基本內容,以張揚個性、崇尚獨立、享受快樂、愉悅精神為特征的養老方式。[1]它就是要老年人以積極的態度和行動面對生活,發揮其生命能量,實現自我價值。文化養老不僅能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還為助推“中國夢”起到積極作用,對于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2,3]
1 “文化養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進入21世紀,人口的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近1.6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1.9%。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使得養老問題逐漸成為我國的一個難題,大批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這個數量龐大的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狀況需要我們充分關注。在退休后,老年人從社會走入家庭,大部分物質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但角色的轉變非常容易導致他們心態的失衡,孤獨、焦慮、失落等情緒容易給老年人帶來一定程度的危害。[4]因此,在基本滿足老年人物質需求的前提下,探索“文化養老”,對于樹立健康、積極的老年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推動養老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文化養老一方面可以將藝術和養老結合起來,讓老年人參與各種文化生活,使他們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幫助他們樹立一個健康積極的老年價值觀,減少老年人不良情緒的產生;另一方面,文化養老也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僅是寫作、書畫、戲曲等,那些慢慢消失的傳統民間技藝也可以通過文化活動得到傳播與推廣。
2 “文化養老”現存的問題
2.1 “文化養老”宣傳引導不足
自“文化養老”理念提出以來,僅老齡、民政部等個別部門提出了“文化養老”這一課題,并對此做了小部分研究,而其他部門和社會力量參與甚少,這與“老齡化”發展趨勢相差甚遠。“文化養老”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僅靠老齡部、民政部等個別部門推進難度較大,必須凝聚部門合力,且需要社會、企業、家庭和個人的共同力量。但是,由于對“文化養老”的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也缺乏專業有效的宣傳渠道,致使部分老年人仍然存在“重物質供養、輕精神撫慰”的思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出現“貧困化”現象。
2.2 “文化養老”內容單一
文化養老在我國發展步伐較快,但是當前許多地區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比較匱乏,休閑娛樂方式也比較單一。目前,城市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總體來看比較豐富;而在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文化養老還比較薄弱,由于文化設施和場所資源的局限性,老年文化活動多數局限于唱歌、跳舞等休閑娛樂方面,而忽視了文化學習,以及志愿服務等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自己價值的發揚。
2.3 “文化養老”專業人才的缺失
文化養老的精準落實需要一大批專業人員的共同努力,因此培養文化養老專業人才是文化養老蓬勃發展的重要環節。一方面,從專業人才培養上來看,目前從事文化養老服務的專業人才數量嚴重不足,且流動性大,他們也很少能受到專業的培訓;另一方面,文化養老是一項大工程,但是給老年人提供的學習、活動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利用已有的文體設施自娛自樂,不能較好地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實際需求,[5]這就需要文化養老專業人才在前面引導。
2.4 “文化養老”缺乏制度保障
文化養老需要凝聚社會各方力量,需要制度保障。但就目前我國現實情況而言,文化養老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各種方法、措施仍有待規范。在沒有建立健全相應的文化養老工作機制的情況下,文化養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些漏洞和問題。政府應當盡快完善法律法規和評價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其中。
3 “文化養老”的未來發展
針對文化養老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做好物質養老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圍繞“文化養老”的新理念去思考和探索。第一,相關部門要加大文化養老宣傳力度,提高文化養老的關注度,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養老意識,積極營造尊老、敬老、助老的濃厚氛圍。第二,可通過財政補貼等形式引導各類資源興辦文化養老場所、開發文化養老地產、聯合開辦老年大學等,不斷豐富文化養老的活動內容。第三,創新文化養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比如與國內高校合作建立文化養老管理學院合作協同育人。第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活動制度,以有效的制度來積極探索和推進文化養老工作。
文化養老的出現,一方面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快樂、更豐富、更健康、更幸福;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社會在不斷進步,人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升,老年人的需求已經從最基本的溫飽演變為精神文化需求。[6]
在老齡化社會現狀下,“文化養老”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我們全社會應該相向而行的全民行動。未來的“文化養老”需要更加注重文化自信,以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老年工作根本目標,開創出老年文化的新天地。[7]
參考文獻:
[1] 唐曉英,東波.社區文化養老方式的實施路徑探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03):63-66.
[2] 蔡子暢,朱建君,薛屹峰,等.城市既有住區住宅適老化改造設計指標研究[J].建設科技,2018(21):43-51.
[3] 許基偉,馬欣,苗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蘇省智慧城市發展評價[J].建設科技,2019(15):70-75.
[4] 王啟,馬欣,錢華超.基于GIS的南京市住宅收益率研究[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6,33(1):110-114.
[5] 方巍.社會福利視野下的文化養老[J].東岳論叢,2014,35(08):22-25.
[6] 衛春青,余毅.醫養結合型養老空間環境設計初探——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為例[J].藝術科技,2017,30(02):33-34.
[7] 吳龍恩,馬欣.紳士化研究及對我國的城市規劃建議[J].建設科技,2019(15):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