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玲
[摘 要] 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只有學生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陳述。對于一些生活比較豐富的學生來說,因為他們會主動了解身邊喜歡的事物,所以表達能力相對較強;但是對于一些生活比較平淡的學生來說,就要注重在平時加強素材積累,進而在需要的時候能用合適的素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本文主要對如何教育小學生寫好作文進行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 小學生;寫好作文;方式方法
一、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小學生進行寫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將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日常將自己看到、聽到、想到或者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能夠提升自身的寫作熱情,同時還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促使學生能夠主動觀察,認真思考,對事情進行總結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將其應用到寫作訓練中,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在日常作文中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對于一些能夠表達出真情實感的學生進行表揚,幫助學生明確怎樣做才是寫作訓練的正確方式。
二、日常注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
有許多學生因為不知道在作文中應該表達什么而對作文練習產生了抵觸心理,所以針對這些學生出現的情況就需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學生往往是因為不知道作文應該寫什么內容所以才會拒絕寫作文,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多與學生一起整理寫作材料,在講解的時候幫助學生理清楚思路,還可以針對什么樣的素材可以應用到什么樣的作文選題中進行舉例,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信心,從而達到讓學生嘗試寫作的目的。同時,素材的積累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累積,開闊學生的視野,不僅能深化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文字積累,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積累素材的同時教師也應該注重調整學生的閱讀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有助于學生自身修養的提升,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就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積累一定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覺悟性,鍛煉學生語感的同時,還能深化學生對于寫作方法的領悟。
三、組織學生多進行練習,同時注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就要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培養,前文提到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學生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表達出來,如果學生已經可以合理地將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那么學生的語言訓練活動就已經步入了正軌。對于一些生活比較豐富的學生來說,因為他們會去主動了解身邊有趣的事物,所以表達能力相對較強;但是對于一些生活比較平淡無奇的學生來說,就需要加強學生的素材積累,方便學生在需要的時候應用合適的素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剩下的就是指導學生理解素材的意思,只有有了清晰的思路才能更好地將其表達出來。教師日常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寫作訓練,教師在指導學生寫提綱的基礎上,使學生能清晰地表達出段落的大致意思。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表達情況進行點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改正,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根據課文進行延伸性寫作訓練
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完課文之后,以課文為范本,根據課文本身的邏輯思維和結構來對文章進行續寫,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對文章情感的分析,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情感,借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開拓思維能力,并適當進行鼓勵和引導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深化學生對于場景的記憶,加強學生對事物和情感的了解。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寫作和課程需求多設置一些實踐活動,多讓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感受真實的情感變化,為之后的寫作做好準備。不同的情景創設也會產生不同的體會,所以通過不斷的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學生寫作時,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作品,學生只要有了信心,寫作也就成功了一半。要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一旦學生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相對容易。同時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信心和寫作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對癥下藥”,只有清楚了解學生的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才能制定合適的解決方案。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興趣,當學生愛上寫作,寫作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龍婷.小學生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6(15):15.
[2]楊會敏.體驗式作文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