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六秀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并發陰道炎的發病因素及應對途經。方法 在醫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期間診治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中選取21例作研究對象,同時選取21名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追蹤兩組受檢者的陰道炎發生率;同時,經統計學方法比較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合并陰道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并發陰道炎的發病因素,并針對其發病因素提出應對途徑。 結果 ①研究組患者的陰道炎發生率是42.86%,高于對照組的9.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35,P=0.014 <0.05);②陰道炎組患者的餐前尿糖檢測陽性者、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者、糖化血紅蛋白異常者、濫用抗菌藥物者、混用外陰洗具者所占比率均高于無陰道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19、7.843、7.843、13.627、10.517,P=0.018、0.005、0.005、0.000、0.001 <0.05)。 結論 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并發陰道炎的風險較大,并發因素較多,包括血糖水平高、濫用抗菌藥物、混用外陰洗具等,應加強血糖控制,做好會陰護理,以預防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并發陰道炎。
[關鍵詞] 糖尿病合并妊娠;健康孕婦;陰道炎;發病因素;應對途徑
[中圖分類號] R587.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a)-0029-02
據報道[1],孕婦在妊娠期間因激素影響,陰道分泌物明顯增加,致使外陰滋生細菌。而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因陰道上皮細胞糖原水平更高,陰道酸度也比較高,有利于念珠菌生長、繁殖,因而發生陰道炎的風險更大[2-3]。因此,應積極預防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并發陰道炎,而分析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并發陰道炎的發病因素、應對途徑則十分關鍵。為此,特開展該次分組對照試驗,即通過比較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合并陰道炎患者之間的諸多方面資料差異,總結其危險因素,從而針對性提出應對途徑,為預防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并發陰道炎提供理論指導,現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間在該院進行診治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21例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在醫院倫理學委員會監督下進行,納入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21例、正常孕婦21名,分別設為研究組和對照組。(1)納入標準:①研究組患者經血糖檢測、臨床癥狀分析以及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等明確診斷為糖尿病合并妊娠,而對照組則經相關檢查確定為正常孕婦;②兩組受檢者均為宮內單胎妊娠;③兩組受檢者臨床資料和數據完整無缺。(2)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肺等臟器功能障礙;②合并妊娠期高血壓、貧血等其他妊娠期并發癥;③中途意外流產者。
對照組孕婦21名: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8.94±2.18)歲;孕周是24~29周,平均孕周是(25.67±1.02)周;產次:初產婦10名,經產婦11名;體重指數是23~27 kg/m2;平均體重指數是(25.94±1.03)kg/m2;研究組孕婦21例:年齡為23~37歲,平均年齡為(28.97±2.05)歲;孕周是23~29周,平均孕周是(25.94±0.98)周;產次:初產婦11例,經產婦10例;體重指數是22~27 kg/m2;平均體重指數是(25.99±1.01)kg/m2;兩組孕婦的年齡、孕次、體重指數以及孕周等資料均保持了同質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對比。
1.2? 方法
采集兩組受檢者的個人信息,包括餐前尿糖、空腹血糖、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疾病感染史等。同時,使用無菌棉拭子在陰道內側穹隆部位轉動3圈后獲得分泌物,并進行白帶常規檢查、圖片革蘭氏染色鏡檢,測定兩組受檢者陰道pH值。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受檢者的陰道炎發生率;其中,陰道炎診斷標準為:①霉菌性陰道炎:鏡檢下可見假菌絲、霉菌芽孢,陰道pH值為4.5~5.5;②滴蟲性陰道炎:鏡檢可見滴蟲,陰道pH值為5.0~6.5;③細菌性陰道炎:分泌物量大,有魚腥臭味,陰道pH值在4.5以上,鏡檢下有線索細胞。
(2)比較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設為無陰道炎組)、糖尿病合并妊娠合并陰道炎患者(設為陰道炎組)的個人資料,包括餐前尿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有無濫用抗菌藥物和混用外陰洗具等,分析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并發陰道炎的發病因素。
1.4? 統計方法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實施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受檢者的陰道炎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陰道炎發生率是42.86%,高于對照組的9.52%,陰道炎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糖尿病合并妊娠合并陰道炎的影響因素分析
陰道炎組患者的餐前尿糖檢測陽性者、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者、糖化血紅蛋白異常者、濫用抗菌藥物者、混用外陰洗具者所占比率均高于無陰道炎組,上述指標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妊娠作為一種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近幾年來因人們生活水準提高,該病發生率也趨于逐年升高趨勢。據報道[4],糖尿病合并妊娠在我國的發生率高達6%,該疾病可導致孕婦早產、感染、羊水過多等并發癥,危及母嬰安全,特別是感染,若處理不當,可導致胎膜早破等不良預后。而陰道炎作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婦常見并發癥之一,即為該病感染性并發癥之一,經該次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的陰道炎發生率高達42.86%,高于對照組的9.52%,與既往研究相一致[5],可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并發陰道炎的風險極高。因此,加強對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陰道炎的預防工作十分必要。
該研究通過比較了糖尿病合并妊娠并發陰道炎患者、未并發陰道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陰道炎組患者的餐前尿糖檢測陽性者、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者、糖化血紅蛋白異常者、濫用抗菌藥物者、混用外陰洗具者所占比率均高于無陰道炎組,可見血糖指標異常、濫用抗菌藥物、混用外陰洗具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并發陰道炎的高危因素,而原因可能為血糖上升,血漿滲透壓升高,抑制人體白細胞功能活性,削弱其吞噬能力,導致孕婦免疫力下降,容易受病原菌侵襲而感染。同時,血糖水平升高,對細菌繁殖有利,往往使病情反復加重。此外,濫用抗菌藥物、混用外陰洗具則為病原菌侵襲創造了條件,增加陰道炎發生的風險。針對上述情況,提出如下幾種應對途徑:①對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屬加強健康教育,介紹該病發作原因、陰道炎發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危險性,告知保健主要事項;②加強對患者血糖水平的檢測和控制,根據患者體重、飲食喜好等制定針對性膳食計劃;③提醒患者注意會陰、皮膚護理,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衣物,每日晚上以溫水清洗外陰,再擦干,嚴禁與他人混用毛巾等,不可使用公用泳具、泳池等。
[參考文獻]
[1]? 盧銀歡, 陳曉園.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同時并發子癇的前期因素及其對母嬰的不良影響[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13):8-10.
[2]? 林碧芳,謝巧雙,王鑫.綜合護理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5):124-125,144.
[3]? Stanirowski PJ,Szukiewicz D, Pyzlak M, et al. Impact of pre-gestational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on the expression of glucose transporters GLUT-1, GLUT-4 and GLUT-9 in human term placenta[J]. Endocrine, 2017, 55(3):799-808.
[4]? 馮利霞, 徐穎華, 李榮華,等.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念珠性陰道炎綜合干預治療對母嬰影響的回顧性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4(28):159-160.
[5]? 張蘭, 朱櫻梅, 李敏許. 妊娠期B族鏈球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對新生兒預后影響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6):731-733.
(收稿日期: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