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寒思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應用延續護理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擇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進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每組30例,對照組施行常規出院指導,觀察組在常規出院指導基礎上施行延續護理,比較兩組的疾病認知度評分、服藥依從性、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血糖水平、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的疾病認知度評分、自我護理能力評分、GQOLI-74評分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服藥總依從率觀察組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續護理用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認知度、服藥依從性、自我護理能力,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肺結核;糖尿病;延續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a)-0086-03
肺結核、糖尿病在臨床上均較常見,兩種疾病合并發生的概率較高,而一旦合并發病,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病情更加兇險和嚴重[1]。臨床上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多采取藥物,但部分患者服藥依從性、自我護理能力差,其出院后的病情控制效果欠佳。延續護理是一種系統化的院外護理模式,該研究為探討該護理模式用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中的效果,選擇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進行分組對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進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的年齡為49~73歲,平均(60.03±9.14)歲,男女各有16例、14例;觀察組的年齡為47~72歲,平均(59.75±9.31)歲,男女各有17例、13例。一般資料(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經醫學倫理學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知情同意后開展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出院指導,出院當天,由護士為患者講解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在出院后在飲食、藥物方面的注意事項,囑咐患者需嚴格按照醫囑堅持用藥,切勿少服藥或漏服藥。
在常規出院指導基礎上,觀察組接受延續護理,先創建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出院當天,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后,囑咐患者及其家屬關注公眾號,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加入微信群,出院后利用微信對患者開展健康指導,并每隔4周對患者進行1次上門隨訪,具體為:①微信護理:定期在微信公眾號發布肺結核、糖尿病的相關文章,將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鏈接分享至微信群內,囑咐患者及時閱讀;在微信群內加強患者與患者之間、患者與護士之間的溝通,互相加油打氣,分享治療心得,解答疑問,增強患者治療信心。②飲食護理:重點向患者強調健康、合理飲食對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將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制成清單,囑咐患者在日常飲食中嚴格控制鈉鹽、糖、脂肪的攝入量,堅持低油、低鹽、無糖、高纖維素、高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飲食原則,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禁止食用甜食、辛辣食物、過于油膩食物。③用藥護理:邀請患者進行服藥打卡,每日服藥后在群內打卡,如發現患者當日未打卡,應及時與患者聯系,向其詳細說明嚴格按醫囑服藥的重要性,督促其及時服藥,并與患者家屬聯系,囑咐家屬做好患者的用藥監督工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①疾病認知度評分:采用自制疾病認知狀況問卷開展調查,問卷滿分100分,得分隨著疾病認知度的提高而增高;②服藥依從性:嚴格按照醫囑堅持服藥即完全依從,堅持服藥但存在不按醫囑服藥情況即部分依從,未能堅持服藥且不按醫囑服藥即不依從,總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00%;③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評估工具為ESCA(全稱為“自我護理能力量表”),包含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自我護理技能4個維度,單個維度分值最高100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自我護理能力越強[2];④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⑤生活質量評分:評估工具為GQOLI-74(全稱為“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包含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生活條件、社會功能,4個維度,單個維度分值最高100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疾病認知度評分
護理后,兩組的疾病認知度評分均較護理前增高,而觀察組的疾病認知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服藥依從性比較
服藥總依從率觀察組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
護理后,兩組的ESCA各維度評分均較護理前增高,而觀察組的E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血糖水平比較
護理后,兩組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較護理前降低,而觀察組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兩組的GQOLI-74各維度評分均較護理前增高,而觀察組的GQOLI-74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肺結核是臨床上常見的肺部病變,主要是因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致,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隨著近年來城市流動人口的增多,肺結核的發病率出現增高趨勢。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臨床常見病,其臨床特征為血糖水平異常增高,易累及腎臟、眼部、神經系統等,伴發多種并發癥。肺結核與糖尿病具有合并發生的風險,一旦合并發病,患者病情往往會比單一肺結核或單一糖尿病更加嚴重,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4],故臨床有必要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實施加強治療。
臨床當前針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主要采用抗結核藥物、降血糖藥物治療,可有效抑制結核分枝桿菌的活性,促使其肺部病灶、空洞縮小,實現痰菌陰轉,還可通過控制其血糖水平,來減少其并發癥發生,控制病情進展[5]。而由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病程漫長,患者出院后的遵醫行為欠佳,往往會因疾病認知度不高、自我護理能力不好而出現漏服藥、擅自停藥等問題,不利于其病情控制。
延續護理是一種在出院指導基礎上延伸后得到的新型護理模式,屬于院外護理,是院內護理向院外延伸的護理措施,不僅是在空間維度上延伸,在患者出院后通過上門隨訪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還在時間維度上進行了延伸,在患者出院后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加強對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導,可強化患者的健康認知,使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我護理技能,再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和用藥指導,可使患者在出院后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用藥習慣,減少其飲食不當情況,減少其擅自停藥、漏服藥、少服藥情況[6-8]。該研究觀察組中選擇延續護理模式,充分借助微信這一載體,強化患者院外健康指導,可有效增強患者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等相關知識的認知,督促患者按醫囑服藥、按時復診,規范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行為。
該研究結果顯示:①服藥總依從率觀察組93.33%高于對照組73.33%,護理后疾病認知度、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延續護理可有效提高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增強其服藥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②護理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GQOLI-74各維度評分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得出這一結果主要是由于延續護理用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切實提高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自護能力,可使其血糖得以更好地控制,從而減輕病情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用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認知度、服藥依從性、自我護理能力,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杜姍菱,符玉蓮,袁美,等.MDT延續護理在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7,28(10):1719-1720.
[2]? 董程程,趙楠,呂志凱,等.100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4):2028-2031.
[3]? 張玨.多學科團隊協作延續護理在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4):211-213.
[4]? 李春燕,杜姍菱,何寶珍,等.延伸護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5,26(20):3115-3117.
[5]? 蘇娜.延續護理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3):191-192.
[6]? 文厚明,劉雙群,簡麟等.延續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7,24(3下旬刊):23-25.
[7]? 翟廣.延續護理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23):129-131.
[8]? 莫欣,吳少蘭,陳秋夏,等.延續護理在門診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1):1532-1534.
(收稿日期: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