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偉華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意義重大。目前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存在著學生閱讀興趣低、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主體性不突出以及教學局限于課堂的問題,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語文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考試中也占了較大的比重,歷來受到語文教師的關注。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在為以后一生的學習做準備,所以小學語文中的閱讀訓練也顯得尤為重要。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閱讀只關注字詞,新課程標準下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根據全新的教學目標的要求,改變原來低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建立新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水平。
一、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教授學生閱讀技巧的課程。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差,接受能力也較低,所以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這個階段的閱讀訓練更側重于趣味閱讀,增大學生的識字量,初步掌握簡單的閱讀方法,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愛上閱讀,因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的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文學修養,陶冶學生的情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閱讀興趣低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課堂教學效果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對閱讀根本不感興趣,小學低年級的課本知識大都是增加學生識字能力的簡單文章,這對于現在的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說,已經不能夠滿足他們對于語文閱讀的需求了。另外,根據調查顯示,現代的小學生課余時間有很多都花在了看電視、玩手機游戲,愿意在課外時間看書的學生少之又少,導致了現在小學生張嘴就可以說出很多電視劇、動畫片,或者是游戲的名字,但是卻很少記得著名的歷史人物。經典的古典故事,這是閱讀教學方式的缺失所導致的結果,若果教師不能很好地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意味著他們的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將和電子產品度過,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
(二)閱讀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應試教育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遵循著每一次考試的標準。按照考試題型來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師最常采用的閱讀教學方式,教師通常都是以考試題目作為閱讀練習的標準,并沒有將其他各種領域、各種類型的文章、書籍推薦給學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三)學生學習主體性不突出
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學生的學習是被動接受的,學生已經普遍認為語文閱讀是老師布置的一種任務,只閱讀老師指定的書目,另外課堂上也是以老師講為主,學生只是在講臺下聽,而教師通過口頭傳授的閱讀知識并不能很好地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在學習中極其依賴老師,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違背了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
三、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營造閱讀氛圍,發揮榜樣的力量,設定閱讀目標的方式來引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一,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征,喜歡動畫片、童話書等,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前可以事先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切入點,設置一些有趣的問題,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第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要求學生愛讀書、讀好書,首先自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愛讀書,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看到老師擁有淵博的學識,能夠滔滔不絕地就一個知識點講很久,例如在講優美語句時可以隨手寫出經典書籍中的名言,這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第 三,小學低年級學生要用一些實質性的鼓勵方式來激勵,例如教師每周為學生設立一個小型比賽,比賽內容就是學生將自己一個月以來讀過的書籍做一個總結,把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或是書籍分享給同學,最后評選出優秀獎,教師可以準備獎狀或是文具等小獎品來激勵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
(二)增加閱讀課堂的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整個過程分為五個部分:讀,思,說,練,寫。
第一,閱讀教學首先要進行的就是“讀”。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讀,一方面強調教師在課上可以通過讓學生分配角色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另一方面強調教師要將閱讀的簡單技巧教給學生,如碰到自己不認識的字要畫起來,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也可以進行勾畫或是摘抄。
第二,閱讀的第二個步驟是思考。書籍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媒介,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文章學會思考,例如在閱讀有關名人故事時,引導學生思考名人身上有什么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閱讀童話故事時,要明白這個童話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要讓學生深入閱讀。
第三,一種“說”是指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思考的內容表達出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學生的表達糾正學生對于閱讀文章理解錯誤的地方;另一種“說”則是強調學生的模仿能力,讓學生仿照文章中優秀的句子進行造句,例如比喻、擬人、排比等,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對一些句式培養語感。另外教師要利用好低年級閱讀文章中的插圖,讓學生就此插圖的內容進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畫面,更有利于學生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
第四,閱讀的練習教師要依托閱讀材料,以文本語言為基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高效的課堂訓練,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基礎性練習,即文章中的字詞句的記憶、抄寫;二是感悟性練習,即讓學生領悟文章的主旨大意。同時教師在設置聯系題目時要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對于能力不同的學生要設定不同層次的練習目標以及與之對應的練習題目。
第五,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進行模仿練習,在閱讀時樹立學習寫作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仿寫小片段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
(三)翻轉課堂,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新課程標準下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的領導者變成課堂的引導者,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具體可以體現在整個過程中:課前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課中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將重難點和學生強調,之后學生開始自主討論,老師則負責答疑解惑。另外,教師可以設置主題閱讀會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主題,全班進行閱讀,在定期的分享會上共同討論故事的情節變化,但是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選擇樂觀的、積極向上的閱讀主題。自主學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會有所幫助。
四、結語
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已經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的教學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同時要注意閱讀課內外的遷移,只有這樣,才能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策略、新模式。
參考文獻
[1]李關慶.拒做“講師”,爭做“導師”——論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2017(4).
[2]劉文桂.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快樂閱讀,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