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秀
[摘 要] 一個學校的內涵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專業發展是優質教育呈現的關鍵,關注課堂教學的研究才能夠呈現出高質量的課堂,教師才能夠得到足夠的發展。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的不斷學習和思考,更需要教師做一個研究者,不斷地精研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持續的研究中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看到一個獨特的“自己”,讓學生感受到與眾不同的課堂。
[關鍵詞]? 教師成長;反思
每個教師希望自己更為優秀,而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和思考,更需要教師做一個研究者,在持續研究中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看到一個獨特的“自己”,讓學生感受到與眾不同的課堂,讓學生從心底愛戴教師,從心底喜歡教師所教的學科。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課堂研究是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
一、精確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而設計教學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在備課中要非常完美地呈現一堂課的教學脈絡。教師要在充分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以問題為紐帶,以學生為核心,進行創新設計,備課的過程中要細致入微,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備課中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注重教學思路的設計,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基于學生實際又要對學生的思維有所訓練,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不斷研究,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這樣備課才會創生有深度的課堂。
二、精巧設計
很多老師有這樣一種習慣,備課前先看教參,上課就是將教參拷貝下來,可以說這樣設計的課就是照本宣科,沒有新意,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教學任務而已。作為教師,我們要思考,對于不同的課,如何精巧設計,而不是一概復制教參的內容。要想讓自己每一堂課精彩紛呈,教師就必須樹立這樣的意識——課堂中是“我”在上課,而不是“教參”在上課。教師在課堂上,要想魅力地呈現,需要把思考的網放大一些,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去設計。
三、精心設問
曾有一位名師說過,一堂課是由問題來支撐的。問題設計的精妙,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要思考課堂提問的質量,如何提出,如何巧妙提出,如何高質量提出,都是需要教師在課前認真思考并深入研究的。同一節課,相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演繹起來完全不一樣,有的課堂平淡無味,有的課堂耐人尋味。課堂的“真”就在于問題設置得有價值、有意義。
有含金量的問題能夠促進有效的課堂教學。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備課中,教師要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價值的問題、對學生思維有提升的問題,這樣才能夠在課堂提出有含金量的問題。對學生而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預習中多一雙觀察的眼睛,引導學生把握教材中的隱藏問題,關注學生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正如有人說,一堂課就是由很多問題組成的,對于大大小小的問題,教師要善于挖掘,這樣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會有很大的提升。
四、精深探究
有人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正因為此,教師要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這樣才能夠精研探究,讓課堂更扎實有效。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恰當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成為真正的探索者,通過探究,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在動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嘗試,不斷思考和發現,找尋數學學習的“著陸點”,從而找到數學學習的“幸福點”。
作為教師,我們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精彩的探究問題,讓教學的精彩源于探究問題設計的精彩。從精選的探究內容到精彩的探究問題,從充分準備的探究材料到多樣的探究形式,在課堂上讓學生共同聚焦重點,攻克難點,共同開展探究,形成更大的學習合力。創造師生研究的情境場域,到最后尋求合適方法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學生不斷成長的過程。在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探究問題的指引下,學生思維的火花在不斷碰撞,數學思維不斷閃爍光芒,對知識的探究也逐漸深入,這正是精深探究的課的精妙所在。
五、精妙拓展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說過:“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內容,對知識進行拓展,深入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發散性、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以數學知識為基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組織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數學活動。比如學生在學習《相似形》一課時,如果只靠教師在黑板上畫圖板演,一步步推導,再到應用的流程設計,學生除了覺得無趣外,更體會不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要對相似的知識進行適度的拓展,讓學生走到戶外,測一測校園內旗桿的高度,測一測自家小區樓房的高度,讓學生手腦并用解決問題,從生活中取材,可以激勵學生合作完成,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解決問題過后再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方法,如何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學生給出的不同方法,教師加以引導,學生之間交流,教師給予評價,這樣的學習就是一個良性的動態生成的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踏實的學習態度,更讓學生獲得了豐富的活動經驗,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深刻地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更服務于生活,,讓數學的學習活動開放、有趣,。
六、精確練習
教師要整體把握課堂思路,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的深入探究,更需要拓展延伸。對于知識點的延伸,教師如何落實?其中對課堂練習的設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而這個環節又被許多教師所忽視。很多時候教師會錯誤地認為練習是課后的事情,實則不然,好的練習是對教學各個部分的有效提升和補充。教師要學會在創設問題中發現并提出問題,在探究過程中分析并解決問題,在反思中引導并創新問題,最終達到及時鞏固的目的,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引發學生的有效思考,讓課堂教學踏實有效,提高教學的成功率。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正因為此,教師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跳出應試教育,站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角度去考慮。不能就題論題,要在設計的過程中體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嘗試著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的練習才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最有效的推動作用。
七、精髓點評
教師的點評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學生懂得運用一定的規律解決復雜問題的常規方法,這樣的點評放飛學生的思維,但控制的線卻在教師的手里,引領學生在數學的殿堂里探索追逐,是對學生數學思維提升的很好的訓練,經過這樣的點評,這樣的訓練,對學生的數學素養的提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更要在此基礎上滲透學法指導,注重能力培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興趣,注重課堂評價,立足在強調學生的發展上,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立足差異性,從思想上、行為上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既是新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又是新課程改革的歸宿。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