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內容,跟作者展開感情的溝通,培養閱讀表達能力,加強知識文化的積累。本文主要分析了探究性閱讀教學模式開展的特點,并重點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探究型閱讀教學模式的開展措施。
【關鍵詞】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高中階段,學生逐漸具備了完整的理論思維和自我意識,在日常學習中的自覺性也非常強,具備的想象力和識記能力已經接近于成人標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性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快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相關信息,培養學生的知識搜集能力、認知能力和語言信息整理能力,強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
一、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重要性
新課改政策的深入推廣,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在語文學科當中包含有文言文和散文等不同的文章類型,通過學習可以幫助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對于后期的文章學習和內涵理解也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新課改政策強調了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屬于重點培養目標,學生只有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感受到語文課堂的參與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知識比較系統,并不僅僅是文章閱讀和背誦那么簡單,需要學生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文章的結構,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探究型教學方法的使用,可以讓閱讀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閱讀能力水平。
二、探究性閱讀教學特點分析
探究性閱讀教學,首先就是擁有探究性特點,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非常多元化,這也為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更加寬闊的想象空間,文本的內涵也就更加靈活多變。在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究,引導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高中教學對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非常重視,學生可以在教學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主探究。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另一個特點是主體性,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語文文本的分析和研究,把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充分體現了出來。探究性閱讀還具備問題性特點,通過提出適宜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深入探究,問題的提出要具備開放性,這樣才能夠提升探究的意義。
三、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開展措施
(一)創設教學情境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了課堂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授,對于教師的教學過于依賴,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思考不積極主動,過于依靠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法影響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能夠讓教師和學生處于一種平等的交流狀態,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利用更加活躍的思維以及輕松的精神學習狀態,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并積極開展自主探究,促進探究性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能夠提升探究性閱讀教學活動的參與主動性。
(二)深入文本正確探究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探究性閱讀教學模式,離不開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引導,語文教學目標要求把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要設置出跟語文教學相符合的探究性問題,不能脫離教學目標,在問題設置過程中,也需要盡量地排除跟語文教學關系不大的相關內容,確保問題的開放性,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例如在閱讀《項羽本紀》這篇文章時,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果再給項羽一次機會回到江東卷土重來,那么他能獲得戰爭的勝利嗎?”學生通過自己尋找資料進行參考,并結合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得出自己的結論。這個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因此學生在得出結論之后還需要進行論證,這種問題才更加值得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也更加有好處。
(三)因材施教確定教學方案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選擇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和不同的探究教學方案。例如說問題的難易程度比較適中,那么教師可以直接在探究性語文課堂上提出,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互動,完成探究教學,在其中教師起到了參考資料的提供以及教學引導的作用,幫助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探究問題比較困難和復雜,不能單純地依靠文本和討論解決,那么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進行自我探討,自主來查詢相關的資料和內容,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把自己的探究成果跟其他人一起分享,最終教師進行問題的點評,完成問題的探究過程。
(四)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高中語文教材當中,每一篇都包含有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感情,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認真地研究和討論課本教材,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充分應用起來,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一直都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文言文跟普通文章相比更加有教學難度,學生通過自學對于文言文的理解也非常困難,因此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非常抵觸。教師可以把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放在未知地位上,讓學生的新舊知識經驗產生認知沖突,這樣才能夠把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認知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探究中,實現舊知識向新知識的轉化。例如司馬遷寫的人物傳記有《屈原列傳》和《廉頗藺相如列傳》,雖然都是司馬遷的作品,但是兩篇文章在表達方法上存在非常明顯的不同之處,教師在進行《屈原列傳》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一起來回憶《廉頗藺相如列傳》,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有意識地把這兩篇文章進行對比,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在《屈原列傳》中作者使用的評論手段,讓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整體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潛心研讀文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還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盡可能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但是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代替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通過選擇適當的教學手段開展閱讀教學,指導學生加強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視力度,能夠把學生的想象力充分調動起來,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培養學生通過文章學習感受正確的人生態度,相比起耳提面命的傳統教育,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教育效果會更加深入和立體。
參考文獻
[1]梁磊.高中語文中閱讀教學生態課堂構建的分析[J].才智,2018(16).
[2]楊爽.YB第二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D].延吉:延邊大學,2018.
[3]管兵.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分析[J].學周刊,2018(15).
[4]王靜.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思路分析與研究——以蘇教版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3).
作者簡介:張繼兵,甘肅會寧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