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香
摘 要:本文主要從拆遷沖突表現、拆遷沖突動因、降低拆遷沖突對策等方面闡述近年來學界對拆遷沖突的研究成果,闡述補償需求、“風險邏輯”的角度及博弈對象模型等多種研究方式下拆遷沖突表現形式,采用定性方法研究與定量方法研究拆遷沖突動因,從政府、拆遷戶等角度研究拆遷沖突對策,并指出需要從倫理學角度深入研究正義拆遷的方向。
關鍵詞:拆遷沖突;動因;文獻綜述
我國目前存在大量與土地征收、城市拆遷相關的社會問題,學者們從對征拆遷沖突的表現拆遷、沖突動因研究、對策研究等方面對征地拆遷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一、拆遷沖突的表現
鄒海霞等(2018)認為拆遷沖突的表現是補償需求得不到滿足、地方政府暴力拆遷、抗爭手段無序化。馬光選(2015)從“風險邏輯”的角度發現征地拆遷存在“勢不可擋”“勢不兩立”“勢均力敵”“因勢利導”類型,出現了“沖突息止”“沖突生發”“沖突激化”“沖突化解”態勢。習蓉暉(2015)構建以拆遷戶與政府為博弈對象的以拆遷戶鷹鴿博弈模型,認為拆遷戶采取斗爭策略,而政府采取合作策略時趨于穩定,或者如果政府采取斗爭策略,而拆遷戶采取合作策略時也會趨于穩定。朱力等(2014)認為拆遷矛盾的發展趨勢為拆遷矛盾將因補償政策標準的變化而加深,拆遷矛盾將呈現地區差異性,拆遷矛盾對抗烈度將減弱,拆遷矛盾的集體參與度將逐步增強,拆遷矛盾將進一步衍生出新型矛盾。
二、拆遷沖突動因研究
關于征地拆遷沖突原因的解釋,主要為維權范式、博利范式和制度范式(賀雪峰,2018),采用的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法與定量研究法等。
采用定性方法研究拆遷沖突動因主要包括:海霞等(2018)認為產生拆遷沖突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角色的錯位和缺位、征地拆遷機制的不完善、公民話語權的薄弱等。張健(2017)從利益自我實現要求視角,認為存在拆遷農民缺乏規則意識方面的原因,利益考量的精致化與利益比較的自我功利化分別拆遷農民缺乏規則意識的動因與起因。邵明偉(2015)建立以拆遷戶和開發商為博弈對象的非對稱鷹鴿博弈模型,分析了均衡條件與雙方策略,并從心理稟賦效應角進行了深層次解釋,揭示問題實質在于博弈雙方地位不對等決定的補償“市場價格”不能反映村民心理稟賦效應。蔣俊杰(2015)以S市Y港重大工程征地沖突為例,認為區域間的公共政策差異是誘發社會沖突的重要因素,重大工程項目征地拆遷中跨部門邊界合作的障礙加劇了社會沖突,跨層級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平衡機制缺失引發了社會沖突,政府、市場與社會間的跨界合作缺位造成社會沖突難以有效治理。郭亮等(2015)認為征收者與被征收者在房屋定價的同質化與補償訴求的差異化、房屋定價的群體性壓力和補償訴求的個體化兩方面存在矛盾。彭小兵(2011)從文化價值視域研究得出,城市拆遷缺乏從政治、經濟和社會層面對民生的文化價值倫理的關注,城市拆遷沖突的制度化治理存在文化價值障礙。
采用定量方法研究拆遷沖突動因主要包括:祝錦霞等(2019)構建包括經濟驅動、政策驅動、環境驅動和文化驅動4個一級指標及19個二級指標的征收拆遷沖突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地理加權回歸模型,以環杭州灣地區為例,研究拆遷沖突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征收拆遷點距離綠地公園的距離和年GDP變化率影響顯著,前者呈負相關,后者呈正相關,影響因子表現出較大的空間異質性。堵琴囡(2012)從文化沖突角度出發,構建拆遷滿意度問卷,并進行實地調查,通過因子分析法得出利益分配、拆遷人的行為表現和拆遷承諾踐行情況是拆遷滿意度的關鍵因素。賈廣惠(2011)認為傳媒“沖突”框架下的拆遷太多地集中人倫關切,這雖是以人為本,而環境破壞與資源浪費卻被忽視。楊青等(2011)基于序數效用論探究了拆遷沖突頻發的原因在于拆遷補償不足,被拆遷人效用的降低。
三、對策研究
(一)政府視角
祝錦霞等(2019)認為地方政府應從“緊湊城市”發展視角出發,優化配置征收拆遷區域;應考慮被拆遷戶需求與環境正義,公平配置公共綠地資源,實行拆遷生態補償政策。鄒海霞等(2018)認為地方政府應提高服務意識,加強拆遷征地監管,規范拆遷程序,構建政府回應機制與合理補償機制。
連宏萍等(2018)從制度適應理論視角,認為應制定公正合理的制度文本,深刻理解和適應現實環境,適當地站在村民的角度,剛柔并濟,推進制度有效實施。段鑄等(2016)認為應完善土地征收補償標準,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利,公開透明土地征收、補償程序,維護失地農民的知情權,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強農民再就業的培訓體系,降低今后的生存成本。邵明偉(2015)認為應從體制上繼續推進政府職能和角色轉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正視并深入研究涉及拆遷補償中心理稟賦效應的機制和影響因素,建立適當機制培育類村集體組織及其適應市場化發展的能力,以充分維護村民利益。馬光選(2015)認為沖突治理機制由“強勢治理”向“協商治理”的轉變,征地拆遷過程中應廢止強勢治理的理念與手段,積極將協商治理理念落到實處。習蓉暉(2015)認為應向拆遷戶提供規范合理的拆遷補償標準,為拆遷戶提供廉租房滿足住房需求以減少沖突,為拆遷戶提供廉租房滿足住房需求以減少沖突。蔣俊杰(2015)認為應建立跨區域的協調與合作機制,提供跨部門的聯合服務,實行跨層級政府信息共享,探索跨政府、市場與社會的合作治理。
(二)拆遷戶視角
張健(2017)認為應培養拆遷農民的公民意識,在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的同時,還應遵守規則,不濫用權利,要有責任意識。郭亮等(2015)認為建構合理、有效的利益表達和利益平衡機制是當下中國房屋征收實踐中面臨的更為緊迫任務。朱力等(2014)認為應保障拆遷政策法規的剛性、統一性和可持續性,提高拆遷主體的違法違規成本,消除不當利益博弈,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分配和參與機制,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分配和參與機制,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分配和參與機制。彭小兵(2011)認為拆遷沖突情境介入者(拆遷人、被拆遷人和地方公共權力部門)的文化價值更新和社會的文化價值重建對于拆遷沖突的公共治理至關重要,應加強文化價值內化。楊青等(2011)認為應通過立法來加強對拆遷人的管制,加大對暴力拆遷的懲罰力度,規范房屋評估制度,積極構建拆遷雙方有效的溝通平臺,保證被拆遷方對拆遷方式的選擇權等。
四、結語
拆遷問題已受到學界普遍關注,學者們從不同的專業視角,運用不同的方法探討這個社會問題,這些學科研究成果為拆遷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然而,拆遷問題從倫理學角度研究的較少,從某種意義上講,論述的也還不夠深入和全面,特別是在倫理規則方面不夠全面,不夠詳細,尤其是對正義拆遷和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無可操作性。如何從倫理視角對拆遷進行系統關注,使拆遷既符合法律法規精神和社會公平正義,又符合人文關懷倫理精神,倡導理性、文明、和諧拆遷,為推動城市規劃和公益事業良性發展提供可實施理論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祝錦霞,黃鑫,方妍,鮑海君.環境正義誘導高補償下征收拆遷沖突空間分異的驅動機制及政策分析:以環杭州灣地區為例[J].上海國土資源,2019,40(1):29-34.
[2]鄒海霞,李瑞.鄉村社會沖突治理困境分析:以桂西北X村G項目征地拆遷矛盾化解為例[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6):40-45.
[3]賀雪峰.如何理解征地沖突:兼論《土地管理法》的修改[J].思想戰線,2018,44(3):111-117.
[4]連宏萍,張媛,曾元.制度適應理論視角下征地沖突及其化解:以北京新機場征地拆遷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7(12):117-122.
[5]張健.利益考量、規則意識與拆遷沖突的治理[J].領導科學,2017(29):53-55.
[6]段鑄,趙苒琳.農村征地拆遷中的矛盾沖突及化解對策研究:基于B市N區征地拆遷調查數據[J].農業經濟,2016(2):26-28.
[7]邵明偉.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拆遷補償:沖突及其改進:基于商業征用拆遷心理稟賦效應的博弈方法框架[J].經濟體制改革,2015(6):5-11.
[8]馬光選.征地拆遷沖突演化機理與治理機制的風險政治學考察[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6):96-102.
[9]習蓉暉.城市改造利益沖突化解與補償機制設定[J].統計與決策,2015(15):50-53.
[10]蔣俊杰.跨界治理視角下社會沖突的形成機理與對策研究[J].政治學研究,2015(3):80-90.
[11]郭亮,王麗惠.房屋征收中的定價困境與沖突[J].中國行政管理,2015(1):21-26.
[12]朱力,李瓊英.現階段我國城市拆遷矛盾的特征、趨勢及對策[J].華東經濟管理,2014,28(12):134-139.
[13]鮑海君,葉群英,徐詩夢.集體土地上征收拆遷沖突及其治理:一個跨學科文獻述評[J].中國土地科學,2014,28(9):82-88.
[14]堵琴囡.利益分配、拆遷行為、承諾踐行和拆遷沖突:基于城市拆遷滿意度的調查[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2(3):38-43.
[15]劉德海,尹麗娟.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拆遷突發事件博弈均衡演化模型[J].管理評論,2012,24(5):154-159.
[16]彭小兵.城市拆遷沖突公共治理的文化價值視域[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7(3):30-38.